李灿东教授论五辨思维在中医诊治咳嗽中的运用
2023-11-21葛红杰余承润
葛红杰,余承润,翁 慧,2*
(1.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全国名中医工作室,福建 福州 350122)
咳嗽是以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症的疾病[1],既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在临床常见、多发。西医临床上主要通过消炎、止咳、解痉等方法对症治疗[2],但易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对其身心都造成较大影响。中医治疗咳嗽在缩短疾病病程、缓解患者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3]。李灿东教授系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名中医,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4]。李灿东教授临证多年,治疗咳嗽颇有成效,笔者现将李师运用“五辨”思维诊治咳嗽体会总结如下,以期对现代中医运用中医药临证咳嗽有所启发。
1 “五辨”思维
由于咳嗽多发、普遍,往往为后世医家所研究颇多,但治疗咳嗽的方药层出不穷,咳嗽久治不愈会影响患者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医学界甚至有“名医不治嗽,治嗽名声臭”的说法,可见其复杂难治。李师临证多年,主张运用“五辨”思维诊治咳嗽。“五辨”思维即辨症、辨证、辨病、辨人、辨机,是李师立足于中医整体观念,并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与教学经验,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中正式提出,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建立和强化正确的中医思维方法[5]。
1.1 辨症 症,指表现于外的各种表征[6],为医者临床所收集到的首要资料,对辨证也至关重要。“三观”并重,四诊合参,如此辨症才具有可靠性。① 症的有无:对于咳嗽的患者,其最突出的症状即咳嗽。对于医者而言,咳嗽的有无并不难判断。但咳嗽往往发病不单一,常伴有其他兼症,如有痰或无痰。中医学认为痰分有形和无形。“一切气急喘嗽,咯痰吐涎”[7],即有形之痰,痰上扰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则发为咳嗽。对于无形之痰则“不嗽不哕”[7]。中医学认为,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现在常将两者并称。可见对于咳嗽而言,痰对咳嗽的辨症尤为关键,且对临床指导用药有深远意义:痰黄者,加胆南星以清热化痰;痰多者,加枳实、竹茹以增强化痰功效;咳嗽重用百部、川贝、五味子,轻者用紫菀、款冬花。② 症的轻重:咳嗽的轻重与痰关系密切。对于有形之痰,要注意其颜色、质地、量,如痰色白,往往兼有寒;痰色黄,则说明体内有热,质地若痰质粘稠,则表明体有郁热,若清稀,则说明有寒。若无痰,往往提示津伤内热。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影像学检查技术以确认有无实质性的病变。③ 症的真假与偏全:痰对于咳嗽的诊断至关重要,但有时却不能只关注于痰,而要结合患者整体情况,四诊合参,否则易误诊,延误病情,影响预后。如若只知晓痰色白,而忽略其质地,而病人述口干,渴欲饮,脉浮数,则看似为寒实则为热症。若因误判而用之辛温,则病不减反重矣。
1.2 辨证 证,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病理表现,辨证是对疾病特定阶段病理状态的识别和判断[8]。辨证的核心是要运用整体思维对证的轻重、缓急、兼杂、演变、真假、阴阳、结合“三观”进行辨别。① 证的轻重:《内经》对咳嗽的证型就已作了详尽的归纳。咳嗽主要因外感或内伤所致,外感六淫诸如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暑热犯肺证、湿邪滞肺证。内伤所致咳嗽多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诸如“肝咳”“脾咳”等。而这些对于证的轻重判断,也有利于指导临床遣方用药:如痰湿重用陈皮、半夏,轻则单用陈皮。② 证的缓急、兼杂:证与证之间也有缓急之分,若本有内伤咳嗽,而有外感邪气,则应先当解表,后治内伤。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言:“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外感六淫也可相互结合,组成如温燥袭肺证、凉燥伤肺证。外感六淫可独自犯肺,也可与痰相结,形成如寒痰、燥痰、痰湿、风痰等而致咳嗽。另外“内外合邪”也可致咳嗽。③ 证的演变:咳嗽发病亦有演变,应动态观察辨证。患者就诊时的证,与其接受治疗干预所表现的证,往往有所变化,临床上应注意动态观察,治在当下,以及前瞻性干预后续病情发展。④ 证的主次:证有主次之分。尤其在证有兼杂的情况下,分清主次对诊治具有战略意义。辨别主次,治疗则偏主,次者次之。对同样类型为痰热的患者,痰与热的主次即决定了方药中药物的主次。⑤ 证的真假:证有真假之别。因气郁而导致阳气不达于四末,呈“四逆”表现,易被误认为气虚且有里寒。亦或结实在中,却少气懒言,易认为其有虚,但实则为实证,此即“大实有羸状”。临证应结合“三观”四诊来考虑。⑥ 证的阴阳:阴阳是中医辨证最基础的导向。于咳嗽而言,阴阳辨证尤为重要。无论阴阳,都是相对而言的,且阴阳亦有虚实,临证时应仔细斟酌。⑦ 结合“三观”:临证上还应该结合“三观”考虑。宏观上即周围环境,如居处的温度、湿度等;中观则应关注人体本身问题,如痰;微观上,对于久咳不愈患者,李灿东教授常建议其做CT 检查有无肺部病变来结合诊断,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李师强调应“三观”并重,将现代医学技术与中医药理论相结合进行辨证,提高辨证的准确性,不可拘泥于古,全盘否定,以免漏误,延误病情。
1.3 辨病 病是指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疾病发展规律及特点的归纳与总结,辨病思维是从整体层面上对疾病的动态把握,分为辨病名、辨新久、辨部位等[9]。① 病有中西:西医认为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10],将咳嗽列为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多种疾病都可反应出咳嗽。中医则将咳嗽与症状相结合,咳嗽既是症状又是疾病。这也体现了“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模式。② 病有因果: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病因密切相关。笔者前文已经对此有所阐述,此不赘述。但需注意,果亦可为因,对后续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尤其对咳嗽来说,如久咳伤气,气伤亦致咳。③ 病有新久:咳嗽有新久之分,新病咳嗽往往发病时间短,致病因素单一,多为外感六淫所致,常用解表治疗。久病咳嗽往往入络,病邪由浅入深。且久病多正虚,易复感外邪致迁延难愈。《金匮要略》有云:“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表明治疗咳嗽时应“标本兼治”。④ 病有部位: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肝、脾,其中肺逆、肝郁、脾虚常同时出现且相互影响。咳嗽为肺气上逆而作,而肝主疏泄,调理一身气机。肝性条达舒畅,肝气郁滞,肝脏生理功能受损,气运不畅、肺失肃降,气逆上冲则为咳。同时肝病及脾,影响脾脏运化转输津液的功能,从而致痰生。痰上于肺影响气机,亦可发生咳嗽。李师常考虑从气机入手,以疏肝理气、健脾化痰、宣肺止咳为治疗原则。
1.4 辨人 中医自古以来都强调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对咳嗽一病,无论男女老少皆可患之,但各有差异。除性别与年龄之外,不同个体之间还有体质、习惯及体型方面的差异。① 性别差异:男属阳女属阴,动生阳静生阴。咳嗽对于男女而言,性别导致咳嗽的情况可能并不明显。但从男女的总体来看,男性多阳,女性多阴。男子感咳,多因感受风、暑、热邪气,多表现为热、实证;而女子对寒、湿邪气较男子更加敏感。② 年龄差异:小儿“肺常不足”易感外邪而咳,且“肝强而肺弱”[11],肝气犯肺则肺气上逆为咳,且肝气郁滞则肝愈强,肺为邪伤则肺愈弱[11],如此循环往复,易致病久难愈。对于成人而言,咳嗽原因多种多样,如体虚外感,或就医不及时,甚或患病愈后所致的“后遗症”,亦或内伤所致。年老者则虚证为多,尤以气虚常见,无力抗邪外出,治疗不及时则病程往往缠绵。③ 体质差异:因受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现代人肝气往往郁滞,而肝气久滞则易扰肺,肺气上逆则发为咳嗽。故咳嗽患者最基础的体质特点就是气机不畅,主要为肝气不畅、肺气上逆。④ 习惯差异:生活习惯对于咳嗽的辨证也尤为关键。如患者对于饮水的有无冷热倾向。以及患者平素对于饮食倾向,包括温冷、清淡或肥厚,甚或不节。⑤ 体型差异:瘦人多火,表明瘦人体内阳气偏亢而津液较少,则咳嗽可常出现干咳或咳痰较少而黏。肥人多湿,则说明肥人体内痰湿较多而阳气较弱,则咳嗽常出现痰多的症状。临床上遇到诸如此类患者,需要综合具体情况考虑。
1.5 辨机 凡欲治病,先察病源,先候病机。辨机是临床诊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体现了医者对整体病机的把握程度,对遣方用药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作用。① 病证之机:李师临证多年,认为咳嗽的病机可凝练为以下2 个方面,第一,痰。赵献可《医贯》就提出“肺为清虚之府,一物不容,毫毛必咳”。咳嗽的产生与痰密切相关。痰起源于津液,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运化正常有赖于多脏器的协同配合,包括脾的转输、肺的宣素、肝的调达等[12]。李中梓在《医宗必读·痰饮》所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可见痰的生成与脾、肺密切相关。脾失键运,则生痰,上入于肺,则发咳嗽。肝主调达,肝气郁滞则影响脾的运化转输,则痰生,肺气上逆,发为咳嗽。第二,气。《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李师临证治疗咳嗽发现,现代人咳嗽的主要体质特点为气机不畅,且主要在肝与肺气不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气郁滞也可影响脾的转输运化,生痰而致咳嗽。可见气机的舒畅与咳嗽的形成也密不可分,气机升降失常,致肺气上逆,而肝主疏泄,掌理一身气机。气可分为体内之气和体外之气[13]。前者主要为脏腑经络所统领,后者则表现为自然之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合称作“六气”。《景岳全书》中言:“咳嗽之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对于外感,坊间有云:“所病不等,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14]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生发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又其气,或变化过于急骤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引发疾病[15]。此时的六气也被称作六淫,或外感六淫。肺主皮毛,司呼吸。肺卫为华盖,居上当降。外感六淫通过皮毛、肌腠、口鼻入侵人体,使气机不畅,而后影响肺的气机宣降,肺气上逆而咳嗽生,甚至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仅用止咳方药,虽短时有效,但咳嗽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李师治因痰而发之咳,不仅注重痰的特征,而且注重疏肝理气,即治痰先治气[16]。肝为刚脏,体阴用阳,全赖阴血以滋养,肝主升发,肺主肃降,是其正常生理功能,而肝又为五脏六腑之贼,倘若升降失调,气机违合,气血流通受其阻滞,津液输布受到干扰,咳证由是而起,为治之道在于气机调和,则百脉流畅[17]。李师临证常疏肝理气以治本,化痰止咳以治标。② 动态先机:人体是一个动态的整体,医者应结合临证所得,把握动态先机,对于疾病进行干预,从而对疾病的发展进程进行控制,此举有助于预后。
2 结 语
咳嗽为临床常见、多发的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中医在治疗咳嗽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认知。李师临床诊治咳嗽善用“五辨”思维,认为咳嗽患者总体体质特点为气机不畅,尤多见于肝气不畅,且咳嗽与肺、肝、脾三脏关系密切,其病机为“痰”与“气”。李师治疗咳嗽常以疏肝理气、健脾化痰、宣肺止咳为治疗原则,兼顾患者情志因素,同时注意随证加减,往往疗效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