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管仲的治国之道
2023-11-21龚浩
龚 浩
《管子》一书为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所著,那么管仲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管子》又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管仲其人和《管子》其书有哪些品质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呢?
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齐国人,是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一代名相。其父原为齐国大夫,后家道衰落,管仲与好友鲍叔牙经商谋生。公元前686 年,齐国君主齐襄公被杀后,齐襄公的两位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位。当时,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管仲曾刺杀公子小白未遂。公子小白顺利登上君位,即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听取鲍叔牙的建议,捐弃前嫌,以管仲为相,尊其为“仲父”。管仲辅助齐桓公改革内政,发展经济,加强军备,稳定了周平王东迁后诸侯国之间攻伐不断的混乱秩序。由此一来,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管仲所著之《管子》一书内容极其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等各个方面,是当时经世致用思想的结晶。《管子》中的思想以实现国富兵强为目标,强调“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认为君主的功绩在于让国家走向富强。只有国家富强起来,才能免遭敌国侵犯,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强调治国要以民为本。《管子》中强调:“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即统治者想建功立业、治理国家就要以民为本,本治则国家巩固,本乱则国家危亡。以民为本体现为顺应民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国家昌盛是因为赢得了民心,而国家废弛则是违逆了民心。百姓厌恶“四恶”——忧劳、贫贱、危难、灭绝,国家就要替百姓承担劳务,使百姓富足,让百姓安定,为百姓生育繁衍提供保障。
实现上述目标的首要任务在于让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即“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中提出富民的具体举措包括:设置专门负责农业生产的官员,通过提供耕地、减免田赋、兴修水利、遵守农时、鼓励种植桑麻和养殖六畜等方式做好农业生产;重视手工业发展,建立政府统一管理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建立国家垄断的盐铁专卖制度;鼓励发展贸易,为商人提供食宿,为商人的马匹提供草料,让“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促进地区间贸易往来,实现互通有无。
重视发挥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管子》中强调国家要重视宏观调控,通过“轻重之术”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管子·国蓄》指出:在丰收的时候,农户生产的粮食无法售出,连猪狗都在吃粮食;而遇到灾荒时,买一釜粮食则需用十贯钱,而且到处都是饥饿的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政府对粮食的管控与调节不力。
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要在粮食丰收时收购粮食以避免谷贱伤农,要在歉年投放存粮以稳定粮价。政府不仅可以通过买卖粮食获得收入,而且也能稳定物价,帮助百姓挨过饥荒。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于调节国内各地区间的粮食供应,以及包括布帛等其他类物资的供应。“轻重之术”的实施,有利于政府平抑物价,在不直接提高田赋的情况下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达到“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的目的,也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缓解社会矛盾。
推行法德兼治。《管子》强调治理国家既要坚持以法治国,也要重视以德治国。《管子·任法》指出:“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认为君主、大臣以及普通百姓如能依法办事、遵守国家法律,国家就能大治。立法必须顺乎人性、合乎人情,统治者要先考察具体国情和百姓好恶,明确治乱根源与得失所在,在此基础上才制定提出合乎时宜的法律。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任法而不任智”,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
法治和德治的落实,关键在于统治者要以身作则,“导民之门,在上之所先”,既要严格按照法律规范处理事务,又要尊礼重教。
坚持任人唯贤。《管子》中强调“备长在乎任贤”,认为君主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键在于任用贤才。政府要重视培养人才,兴办教育,由士农工商“各以其技”教其子弟,选用人才也要经过乡长、官长和君主的三层考核。
同时,拣选人才不应拘泥于本国,而要放眼于各诸侯国,派专人周游四方、网罗贤才,“收求天下之贤士”。管仲辅政时曾推荐隰朋负责外交、宁戚管理农业、姬成父管理军队、宾胥无执掌律令、东郭牙负责谏言,五人精通政务、德才兼备,时称“五杰”。
公元前645 年,管仲去世前规劝齐桓公远离易牙、开方、竖刁等佞幸,并推荐隰朋、鲍叔牙辅政。鲍叔牙去世后,齐桓公重用上述诸佞臣,国政遂乱,齐国由盛转衰,齐桓公亦在诸子争位中惨死。
用文化经济措施实现外交目的。《管子》强调通过非军事手段实现外交目的。一方面,强调要将礼和信作为外交原则,号召诸侯国尊奉周王室,按照周礼约束行为,“按强助弱,圉暴止贪”,联合抵抗外来入侵,维护中原各诸侯国的安全,建立和平互助的诸侯国交往秩序。另一方面,《管子》重视通过经济举措达到外交目的,并提出“战衡、战准、战流、战权、战势”等手段,通过影响供求平衡、发动价格战、控制市场流通、干扰经济策略、破坏经济形势等方式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如齐国就通过重金购买其他诸侯国的非粮食物品,使得这些诸侯国忽视农业生产,导致饥荒肆虐,齐国再以低价出售粮食,从而吸引诸侯国的百姓前来投奔。
《管子》的经世致用思想为后世学者和政治家所重视,许多观点常被引述或付诸实践。如汉代桑弘羊实行的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统一铸币,唐代刘晏推行的常平法,宋代王安石实施的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都受到《管子》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