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研究
2023-11-21胡思齐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路三分公司
■胡思齐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路三分公司
随着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有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风险。为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国有企业既要不断拓展业务与扩大规模,又要优化内部管理体系,健全财务内部控制机制。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没有及时优化财务内部控制,难以充分发挥财务内部控制的功能,对企业的稳定长远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对此,国有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财务内部控制运行中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切实改善财务内部控制效果。
一、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内容及主要原则
1.概念内容
具体来讲,财务内部控制是依据计划要求科学规范、约束、评价各项财务活动,及时发现、纠正财务活动偏差,促使财务活动既定目标得到顺利实现。财务内部控制并不是单单对某一财务活动进行控制,而是在整个经营活动过程中贯穿。通常情况下,可从这些方面解析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第一,货币资金控制。资金是企业生产运营的关键要素,如果资金管理水平不高,将容易出现资金风险,不但无法顺利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还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造成威胁。因此,企业要有效控制货币资金的收入与支出,全面管理货币资金业务,避免出现资金风险。第二,财务预算控制。企业依据战略目标与财务计划科学编制预算,能够规范和管控各项业务收支情况,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为顺利实现预算目标,企业要依据财务预算监督、调整预算执行主体的财务收支活动。第三,财务风险控制。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很容易出现现金流短缺、财务数据不真实等财务风险,进而威胁到企业的整体发展。因此,企业在构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时,要充分重视财务风险控制,利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干预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类财务风险发生概率。第四,财务监督控制。财务监督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识别、校正财务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失真、决策失误等问题,涵盖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等多种方式。通过建立财务监督控制机制,能够在财务工作中有效贯彻执行各项财务制度、考核办法等。
2.主要原则
为保证财务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国有企业需充分明确控制原则及要求。第一,合法性。国有企业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避免与国家法规相违背。第二,全面性。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在企业各项业务经营全过程中贯穿,因此,企业构建的财务内部控制需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全面覆盖,以便充分发挥财务内部控制的功能。第三,重要性。为提升财务内部控制效率,国有企业既要全面控制业务流程,又要准确识别和控制重要风险点,专门制定应对措施,避免出现舞弊风险。第四,制衡性。国有企业在建设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时,需依据制衡原则全面优化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合理分配员工权责,认真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发挥岗位之间的制衡监督作用。第五,适应性。国有企业顺利建设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后,需结合内外部环境及时优化和调整,客观评价现行控制机制的运行情况,结合控制缺陷采取调整策略,促使财务内部控制的适应性、有效性得到增强。第六,成本效益。在财务内部控制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国有企业需投入一定的成本资源。如果投入成本超出控制成本,则难以体现财务内部控制的价值。因此,国有企业要深入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对比分析财务内部控制成本与效益,制定科学的建设策略。
二、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
1.控制环境不完善
财务内部控制效果受控制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现阶段,部分国有企业的控制环境不利于实现财务内部控制目标,亟须优化。一方面,很多员工并未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认为财务内部控制是财务部的主要职责,与自己关系不大,缺乏主动参与意愿。部分管理人员将短期利益作为关注的重点,没有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如果有冲突出现于业务与财务之间,优先考虑业务,后补财务资料,与财务内控制度要求相违背。另一方面,企业结合经营现状与环境形势,动态调整制度内容,但没有及时向下级单位、部门下发制度文件与流程手册,导致在业务实施过程中出现违反制度流程问题。同时,部分企业构建的制度流程较为笼统,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难以有效指导和约束员工行为。
2.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部分国有企业并未专门设立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没有储备丰富的专业化风险评估人才,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的系统化不足,无法全面识别与评价风险。企业虽然会定期识别风险,但缺乏持续监控机制,难以持续监控、动态评估潜在风险。同时,风险评估技术手段工具缺乏,难以高效排查潜在风险隐患,严重影响风险评估与防范效果。
3.信息与沟通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国有企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了财务、业务、资产等信息系统,但各系统独立运行,难以顺畅高效地交换与共享信息。在内部信息沟通方面,依托OA 等系统平台能够正常传递日常经营信息,顺利落实管理决策。但此种信息沟通模式存在着自上而下的特点,缺乏完善的自下而上传递机制。同时,无法向财务系统中及时传递业务、资产等系统数据,影响账务处理的实时性,难以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动态反映。此外,部分国有企业的反舞弊机制、举报人保护制度不够完善,难以顺畅传递反舞弊信息。如果员工在执行制度时产生疑问,无法向职能部门有效传递反馈意见。
4.控制活动不完善
国有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构建了财务控制程序,制定了一系列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近年来,国有企业持续扩大业务范围与模式,但没有及时调整控制模式,逐渐暴露出控制的问题。第一,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中贯穿。目前,部分国有企业构建的预算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严重影响财务内部控制效果。企业没有科学选择编制方法,预算编制脱离实际情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控,随意变更与调整预算标准,导致预算的刚性约束作用得不到发挥。第二,应收账款管理。如果企业具有过大的应收账款数额,难以在短时间内回款,则会减缓现金流入,对企业资金周转与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部分企业没有构建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财务部与业务部的沟通较少,没有定期分析与审核往来款项,存在着较高的坏账风险。第三,成本费用控制。部分企业的成本费用管控力度不足,跨期报销、虚假报销等问题普遍存在。财务部门没有认真审核报销事由、票据的真实性,难以有效控制成本费用。第四,资产管理控制。国有企业具有众多种类的资产,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控制难度。部分企业没有定期组织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盘点工作,一些人员不能够规范填写盘点资料,影响资产管理效果。
5.控制监督力度不足
国有企业虽然定期组织测试评价与专项审计工作,利用内控自评报告等形式展现财务内部控制运行现状与控制缺陷,但部分企业的跟踪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及时跟进测试问题的整改情况,导致控制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内部审计具有专业性、复杂性特点,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一些企业缺乏充足的专业化内审人才,难以保证内部审计效果。此外,部分企业主要采用事后审计方法,事前监督、事中控制遭到一定程度的忽视,不利于全面监督和管控财务内部控制过程。
三、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1.优化控制环境
国有企业如果具备良好的控制环境,则可以顺利实施财务内部控制活动,保证控制效果。针对现阶段人员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国有企业要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向各部门员工详细讲解财务内部控制的内涵目标、实施流程与制度要求,引导员工在日常业务工作中认真落实相关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可以通过营造全员重视、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改善财务内部控制实施效果,同时,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及内外部环境变化,定期分析评估制度流程,及时优化制度内容与流程体系,向下级单位、部门及时下发最新的管理制度与内控手册,引导各部门人员认真依据最新制度与流程开展业务处理,促使财务内部控制的约束指导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加强风险评估
随着市场竞争形势的日益严峻,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与挑战。只有做好风险评估与防范工作,才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因此,国有企业要依据内控规范中的风险评估要求,系统建立风险评估制度,紧密结合财务内部控制流程,对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认定、识别与分析,采取科学的评价与应对措施,避免风险问题影响企业的运营发展。在具体实践中,国有企业需优化组织结构,专门设立风险管理职能机构,配备专业化的风险评估人才。如果缺乏充足的人员力量,可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全面梳理潜在风险,排查各类风险点,且对风险类别与等级进行系统分析与合理划分,以风险因素清单的形式进行汇总呈现。依据各类风险的发生可能性、严重程度等,分别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引导各部门负责人定期排查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将财务风险集中的业务活动作为控制重点,切实改善风险评估与防范效果。以资金管理为例,国有企业要依据实际业务发生情况管控资金收支,认真落实分级授权审批制度,依据制度规范严格审核票据资料。此外,在企业内外部形势变化过程中,将会产生一些新的风险点。因此,国有企业要动态及时地梳理总结内控风险,以风险提示的形式对风险点、风险成因、改进建议等进行明确,督促相关单位及部门优化业务流程,防范潜在的风险隐患。
3.优化信息与沟通
财务内部控制运行效果受信息沟通因素的直接影响,为顺利达成财务内部控制目标,国有企业要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保证各部门、上下级之间能够便捷高效地传递信息。现阶段,一些国有企业分散建设信息系统,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难以实现。针对这种情况,国有企业要积极整合系统平台,统一数据标准,保证各系统之间能够交换和传递信息,为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提供支持。同时,进一步健全反舞弊机制,增设意见反馈渠道,引导基层员工采用正规途径向管理层及时反馈舞弊信息。审计委员会要发挥自身监督作用,对外部信息、员工举报信息等全面收集和整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可在内部控制常规性检查中纳入反舞弊工作,对反舞弊工作情况进行定期通报,鼓励员工深入了解与支持反舞弊工作。
4.优化控制活动
结合当前控制活动问题,国有企业需从这些方面进行优化:第一,加强预算控制。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编制流程,依据生产经营活动对收入、成本等预算指标的驱动因素进行合理确定,分别编制经营预算、财务预算等。同时,动态监控预算执行过程,认真分析评估已执行预算情况。如果出现需要调整的事项,需由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审批,避免随意调整。第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资产质量与营运能力,因此,国有企业要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依据对方单位类别、业务类型等分别制定收款管理策略。同时,要将往来款项台账建立于财务系统内,由财务人员对各个客商应收账款变动情况进行记录和更新。常态化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及时处理将要逾期的账款。如果难以回收逾期账款,则可采取质押、诉讼等权益维护措施,尽量降低坏账比例。第三,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国有企业要对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优化成本管控流程,严格落实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各类费用的控制责任人。以费用报销为例,业务部门人员需在规定时间内向系统中上传报销单据,分别由部门负责人与财务人员进行审核,没有问题后方可以进行报销。第四,加强资产管理。为避免出现资产毁损、资产流失等问题,国有企业要积极升级优化资产系统,对资产实物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进行建设,及时录入和更新资产信息。同时,联合财务部、资产管理部等多部门人员定期开展盘点工作,全面了解资产情况。
5.加强控制监督
国有企业要将审计部门的控制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制度形式对内部审计部门的权限职责进行明确。为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可由审计委员会直接管理审计部门,提高审计部门的地位,避免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涉。为有效弥补事后审计的不足,审计部门需结合开展事前调查与事中监督工作,将涵盖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全过程监督机制建设起来,结合采用日常审计、专项审计的方法,全过程、全方位评价财务内部控制效果,更好地发现与防范风险。完成审计工作后,需深入分析、溯源非财务问题与财务问题,督促财务部及其他部门依据审计结果和建议,及时开展整改工作,促使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得到持续优化。此外,国有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积极吸收专业化、高素质的审计人才,充实审计力量。要定期地培训现有审计人员,引导审计人员主动学习审计、财务、业务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会对企业运营发展产生直接影响,通过构建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有效防范潜在风险,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因此,国有企业要深入分析财务内部控制运行现状,结合当前突出问题,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以及监督控制等多个角度着手,进一步提升财务内部控制水平,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