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民歌
2023-11-21◎翟琪
◎翟 琪
■山东民歌的发展及类型
山东民歌的发展
据相关史料,山东早在5000年前便产生了各种劳作形式,随着农业、渔业等劳作形式的发展演变,劳动号子应运而生,人们开始用音乐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地区的音乐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该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山东音乐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表现形式。比如,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开端的《诗经》,其中的《齐风》《曹风》两部民歌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山东地区社会制度、人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进入汉代,汉乐府的发展对当时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民间歌曲由此迎来了发展高潮。比如,汉乐府民歌《相和歌》中的《东武泰山》《梁甫吟》等均为山东的土风弦歌。这一时期山东民歌的题材内容以记录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为主,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宋朝时期。发展至元明清时期,伴随各民族部落的飞速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音乐题材内容逐渐朝着多元化、民族化方向发展,在此期间,山东民歌得到大范围推广,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一些乐曲实现了声乐与传统民间乐器的充分融合,音乐美学体系由此得以发展成熟。
山东民歌的类型
山东民歌历经数千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山东民歌主要分为劳动号子、小调、山歌、民歌套曲、秧歌等。
劳动号子主要是指基于劳作形成的音乐形式,主要可分为农事号子、工程号子、船渔号子等类型。劳动号子声调响亮、粗犷有力,富有节奏,旋律优美、简单,即兴自由,可以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及其慷慨激昂的感情,还可以让劳动人民身心愉悦,促进情感交流,保持动作协调统一,提高劳动效率。
小调在山东民歌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题材内容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曲目数量众多,旋律悠扬舒缓、优美动听,传唱度极高,延绵数千年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如今,常见的山东民歌小调包括《沂蒙山小调》《绣荷包》《谁不说俺家乡好》等。
山歌是中国民歌的一大分支,作品风格富于变化,但在山东民歌中占比不高。山东山歌主要流行于胶东地区,内容以描绘劳作和表达情感为主,音域宽广,朴实亲切。
民歌套曲,即小型民歌的结构放大版,较具代表性的山东民歌套曲有《烧纸调》《蒲松龄俚曲》等。
秧歌是一种传统的民俗表现形式,鼓子秧歌、海阳秧歌和胶州秧歌统称为“山东三大秧歌”。山东秧歌喜庆欢快,又唱又跳,在腰鼓锣镲等传统民间乐器的配合下生动呈现了当地人民热烈庆祝丰收的场景。由此可见,山东民歌历史悠久,类型多样,是中国民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山东民歌的艺术特性
音乐风格
首先,在调式音阶方面。山东民歌包含宫、商、角、徵、羽等音调。相关统计显示,在山东民歌中,尤以徵调式居多,宫调式次之。山东民歌涉及大量的音阶形式,但较为常用的形式包括五声音阶、加清角的六声音阶、加变宫的六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其中,六声音阶为最多,尤以加变宫的六声音阶居多,五声音阶、七声音阶次之。在山东民歌中,“变宫”与“清角”音阶表现出一种排他性,两种音阶会错开呈现,这也是山东民歌长期发展所形成的特色。
其次,在曲式结构方面。山东民歌曲式结构十分丰富,有呈主属关系的上下两句式,如《沂蒙山小调》《爬山虎》等;有呈三句式的单段体,如威海市《昆嵛山小调》、惠民县《参军五更》等;有呈方整的四句式起承转合结构,如苍山县《小五更》;还有呈多句式的非方整单段体结构。在山东民歌中,尤以单段体结构居多;有部分复乐段,如临清市《小五更》;还有小部分三段体,如乐陵市《渔鼓一打响连天》等。
最后,在旋律进行方面。在山东民歌中,旋律进行大多以二度、三度的平稳级进为主;同时,使用较为普遍的还有一些跳进音程,如大、小六度,小七度等。旋律进行中,旋律的表现方式富于变化,但也呈现出相应规律,即凡向上跳进后再转为级进下行,如3-1-7-6-5;凡向下跳进后再转为向上级进,如5-6-1-2-3,6-1-2-3-5;还有连续下行的1-3-2-1-5等。
表现形式
首先,山东民歌在山东柳子戏中的体现。山东柳子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山东地方剧种,主要流传于山东西南、南部、北部一带,是基于明清时期流行的俗曲小令发展形成的,其在当时备受人们的喜爱,至今山东地区还流传着“吃肉要吃肘子,听戏要听柳子”的俗语。山东柳子戏中有大量山东民歌元素,如柳子戏《寒江城》的“倒五更”曲牌,与山东民歌五更调系列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包括两者有着大体相同的歌词、旋律等。还有柳子戏《墙头记》《缆车馆》中的“娃娃”曲牌,与山东民歌套曲《蒲松龄俚曲》中的《百姓逃难》具有紧密联系。诸如此类的民间曲牌与颇具地域特色的唱法在柳子戏中延续至今。柳子戏不论是在曲式结构上还是在旋律特征上,都与山东民歌具有相似性。
其次,山东民歌在山东梆子及其他地方剧种中的体现。山东梆子作为山东颇具地方特色的一种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山东中部、西南一带。山东梆子音调慷慨激昂,因而又被称作“高调梆子”。山东梆子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与大量山东民歌小调元素进行融合,包括老官腔、锔缸调等;还与山东花鼓紧密相关,如在板式上均采用流水板、哭糜子,唱腔均较为高亢明亮,经常运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另外,山东梆子在表演形式上吸纳了山东秧歌的元素。由此可见,山东民歌与山东梆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最后,山东民歌还在其他地方剧种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比如,从山东北部地区的民歌中可以找到山东快书的影子,这可以给人带来一种诙谐、趣味的观赏体验。不同个体有着不同的音乐审美,加之山东北部地区与河北接壤,由此造就了当地人民颇为喜爱由河北引进的评戏,而山东德州市民歌《大号》受到评戏的影响,具有评戏特色。
题材内容
首先,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山东民歌。在中国民歌中,爱情民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数量庞大,不仅有对男女之间依赖、爱慕、思念的表达,还有对幸福美满婚姻的追求与向往等。山东民歌包含大量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民歌,如《盼郎》《瞧郎》《送郎》《我们二人心连心》《高山遮不住南来雁》等。在民歌歌名中,对“盼、瞧、送、心连心”等字词的运用展现了歌者与情人之间的爱慕之情与不舍之情。在传唱度较高的山东民歌《绣荷包》中,悠扬婉转的曲调、浓情蜜意的歌词充分表达了女子对情郎的思念与浓浓爱意。
其次,以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山东民歌。在深厚齐鲁文化的影响下,山东民歌融合了诸多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比如,山东聊城市民歌《四保上工》以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为题材,叙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山东民歌还有《梁祝下山》《哭周瑜》《三国五更》《水漫金山》等。多样的民歌故事在山东当地广泛流传,不仅赋予了民歌深厚的内涵,还展现了山东人民朴实无华的性格特征。
■山东民歌的演唱实践
山东民歌演唱的声
山东民歌题材涉及广泛、内容丰富多样,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民歌对演唱者演唱的声音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首先,在音质控制方面,演唱者需要游刃有余地演唱出朴实无华、刚劲柔美等类型相统一的音色。比如,在山东民歌《大辫子甩三甩》中,演唱者需要同时演绎母亲和女儿两个身份,显然母女的音色是不同的,母亲的音色纯正质朴,女儿的音色高亢明亮。基于此,演唱者唯有熟练掌握运用各种音色,方可演绎好该歌曲。其次,在音域控制方面,男演唱者需要两个八度,女演唱者需要接近于三个八度,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低高音的全面统一。比如,在山东民歌《打秋千》演唱中,由于该首歌曲的音域为两个八度,演唱者除了需要满足音域要求之外,还要能够对花腔部分进行灵巧、清脆演绎,这对演唱者的基本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最后,在音量控制方面,山东民歌刚柔并济,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婉约的一面;既有粗犷的一面,也有细腻的一面。因此,在演唱中,演唱者不仅要做到张弛有度,还要追求整体演唱风格的统一。
山东民歌演唱的情
山东民歌的情感处理一般可以分成直接型和婉约型两种。通常而言,劳动号子、山歌、秧歌等均为直接抒情类山东民歌;而小调、民歌套曲等均为婉约抒情类山东民歌。在直接抒情类山东民歌演唱中,演唱者应做到干净利落、直截了当,并追求简洁、明快的音色表现。比如,山东民歌《唱秧歌》表达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曲调明快,节奏感强,所以在演唱中,演唱者应当有意识地表现出歌曲乐观、欢快的一面。而在婉约抒情类山东民歌演唱中,演唱者除了要表现出歌曲朴实亲切的整体风格之外,还应当深度感知歌曲,将自身联想成歌曲的主人公。比如,在山东民歌《绣荷包》演唱中,由于该歌曲描绘的是一位妙龄女子在爱情面前懵懂且羞涩的状态,因此演唱者要适当放慢演唱速度,并做到对装饰音的自然灵动演绎,继而在朴实无华中表现出深情款款的韵味。
山东民歌演唱的字
山东方言与普通话有着极大的差别,在山东民歌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儿化音的运用,另一方面是衬字、衬词的运用。在儿化音的运用方面,山东人在表示小的事物,或是在表示兴奋、赞美时,往往会用儿化音。比如,胶州民歌《赶集》中基本上每个句子的最后都运用了儿化音,给人一种细腻、质朴、活泼的感觉。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要做到自然,方可让歌曲与当地民众的审美趣味和语用习惯相符。在衬字、衬词的运用方面,衬词、衬字的大量运用让山东民歌更加悠扬婉转,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比如,山东民歌《包楞调》中出现大量“白楞楞楞、包楞楞楞、楞楞楞楞”等衬词,让歌曲整体更具韵味。因此,在演唱实践中,演唱者要对这些衬词、衬字进行全面保留,演唱时要像日常生活中“拉家常”般自然,切忌严格遵循普通话的标准或个人演唱经验予以处理,否则会让山东民歌独特的地方韵味荡然无存。
山东民歌演唱的味
唯有切实演绎出山东民歌独特的韵味,方可让人们感受到山东民歌的与众不同。山东民歌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演唱方法,包括哈拉音、打嘟噜等。其中,哈拉音指的是在喉头放松、气息松弛的状态下发出的柔和、轻细的声音。比如,演唱者在演唱山东民歌《蜜蜂采花》时,就运用这种唱法,给人以自然、灵巧的感觉。打嘟噜指的是舌尖在气息冲击下发出的声音。比如,在山东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中,演唱者运用这种唱法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明快清新的感觉。除此之外,还有顿音、啧舌音等,都是山东民歌的独特唱法,演唱者通过巧妙运用这些唱法能够充分展现出山东民歌的独特韵味。
综上所述,山东民歌作为齐鲁文化的重要载体,描绘了山东的人文地理,体现了山东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赞誉了山东人民的勤劳智慧。山东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可谓山东人文地理、民风民俗的“活化石”。新时代背景下,相关人员应当加大对山东民歌艺术特色及其演唱方法技巧的研究力度,助力山东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