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3-11-20褚李林牟小光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航海专业课程交通

徐 进,褚李林,李 正,牟小光,马 龙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 524088)

0 引 言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各类课程之中,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格局。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思政教育覆盖全学科、专业与课程[1-2]。2020 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在工学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3]。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既是远洋客货运输船舶的掌舵者,也是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使者[4-5]。他们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相对于思想政治课程,航海类专业大学生对自身专业课程的学习欲望更加强烈[6-8]。作为航海类专业教师,应在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有效拓展航海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教育、实践技能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9-10]。

本文以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交通信息技术”为例,探索航海类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设计与具体实施方法。

1 交通信息技术课程基本情况

1.1 课程概况

“交通信息技术”作为船舶电子电气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为适应现代新型船舶的管理需要,该课程主要讲解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GMDS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essel Traffic Service,VT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lectronic Chart Display and Information System,ECDIS)等水上交通领域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特点、发展趋势等内容,共32学时,2学分。该课程内容更新快,与国际前沿技术结合紧密,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1.2 课程专业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水上交通领域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方法,获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海洋意识,树立学生服务国家海运事业的目标,助力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科研中从容应对各种挑战。此外,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与责任担当。

1.3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标

将思政元素融入交通信息技术课程是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因此,应积极整合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教书育人中发挥重要作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将德育思政元素融入交通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认识,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并培养他们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助力学生传承“乘风破浪”的创新使命和“同舟共济”的航海精神,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做好充分的准备。

2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相互独立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传播和弘扬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摇篮[11]。它是航海类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思维修养、精神文化等方面思政教育的“第一阵地”。而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进行主动剥离,没有发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优势。造成航海类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相互独立的原因包括:一是专业原定的培养方案中,思政教育的既定目标较低,没有充分挖掘专业课程德育资源与思政要素的特色优势;二是教师在航海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没有正确认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辅相成的重要性,更没有将二者进行融会贯通的职责意识;三是课程教师在思政能力方面缺少与时俱进、主动提高的思想觉悟。

2.2 学生对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认知不足

学生对于航海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认知不足,他们往往无法意识到课程思政教育对于激发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这种现象在教师层面上,反映出任课教师没有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教学的正确引领与示范作用。在学生学习层面,如果他们没有经历过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特别是关于爱国教育的专业知识,那么就容易在专业知识教育中缺少对于国家成就感、民族归属感、事业方向感的精神教育。

2.3 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高校的航海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缺乏课程思政评优考核奖惩机制。在专业课程学生成绩考核方面,许多任课教师仍然长期以专业知识点考核为主要依据,没有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试卷。此外,课堂“德育”过程评价也无法落实到学生结课成绩上。在教师发展方面,由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难以量化,多数航海类院校还没有将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评价机制纳入教学评优考核标准。

3 课程思政元素设计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中的交通信息技术课程,主要针对水上交通领域的信息技术进行知识传递。该课程在航海类专业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且知识涵盖面广泛,为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德育素材和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表1 交通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元素

4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法

4.1 提升教师思政建设能力

提升交通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思政建设能力,首先要加强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培养: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思政培训、研讨会、专题报告以及教育实践,提高教师对于思政教育的理解和实践能力,让课程思政理念深入教师心中;督促教师在思想上与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保持高度一致,实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政治敏锐性,养成思政育人的自觉意识。其次,交通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努力挖掘课程讲解内容中蕴含的思政信息:结合课程知识结构,整体设计思政教育的契合点,使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紧密相连,提高交通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应在教学与生活中通过人格魅力与价值导向感染影响学生,增强解答学生困惑与引导学生发展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最后,定期开展课程思政主题的教学比赛,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建立有效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综合能力的竞赛机制。

4.2 强化学生课程思政教育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自主学习是提高交通信息技术课程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与思政教育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采用翻转课堂、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更好地获取交通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相关的思政案例,帮助学生建立思政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可以将专业知识学习与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有效融合,从而激发其课程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使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更加轻松、高效。

4.3 促进师生共同挖掘思政元素

采用案例分析讨论教学方法,增加交通信息技术课程的师生双向互动环节。例如,在“定位系统”章节中,引入“GPS”与“北斗系统”的应用案例,使课程内容更贴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定位系统对于国家经济与安全发展的重要性,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教学。此外,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和总结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样既可以改善教学环境气氛,加大师生互动讨论力度,又可以互相分享教学与学习感悟,建立教学投入与学习融入的良性教学机制。因此,教师要结合交通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知识与当今社会发展热点,使课堂教学成为思政育人的良好载体。

4.4 构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交通信息技术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提高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首先,要提高学生课程德育教学考核所占比例,让课程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考核、期末试卷或结课论文中。其次,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纳入教学评优与职称晋升体系,建立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能力常态化评价模式。在课堂教学方面,应构建公正的专家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综合评价体系,注重评价教师应用思政元素的能力和应用思政元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出的影响。在同行教学竞赛方面,应增加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评价指标,注重评价教师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紧密融合的能力,同时考察教师引导学生价值观塑造的能力。

5 结 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航海类院校秉承立德树人教育的基本理念。它需要航海类专业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致力于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这一理念的实施,既是新时代航海类专业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又是中华民族航海事业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铸魂工程。本文以交通信息技术课程为例分析了航海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究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式,提出了航海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方法,有利于为我国航海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提供借鉴和建议。但本文只涉及到了航海类专业领域的课程思政,对陆上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的适用情况有待考证。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将尝试进行陆上交通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探索更多的课程思政改革模式。

猜你喜欢

航海专业课程交通
繁忙的交通
大航海争霸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古代航海有多牛
小小交通劝导员
航海博物馆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航海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