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农机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2023-11-20邵泽芹
邵泽芹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现代化,随着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匮乏,土地流转逐步推进,农作物种植的全程机械化发展迈入了快车道。农机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不断发展壮大,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当前也有很多因素限制了农机合作社发展。
一、基本情况
(一)政府重视,发展氛围越来越好。农机合作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锋力量,得到了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为加快农机合作社发展,平邑县专门抽调有关人员成立农机合作社建设指导小组,深入各乡镇调查研究,指导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努力营造出一个领导重视、社会参与和农户积极的社会氛围。从而使平邑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生力军,显示出强大发展势头。
(二)因势利导,创办经营方式多样化。平邑县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引导多种方式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增添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活力。在全县农机合作社形式上,主要有大户联合型、能人带动型、乡村集体作业组织改制型等各具特色的农机合作组织。在农机合作社经营方式上,同样是丰富多彩,有纯农机作业服务的,有专业服务型的,有综合服务型的,也有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由于合作社服务形式不断创新,较好地满足了农机户和广大农民的需要,促进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三)政策扶持,拉动投入主体多元化。农机部门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协调解决合作社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了重点倾斜,优先补助农机合作社购机需要。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引导下,平邑县农民纷纷投资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以国家优惠政策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分类指导,推动运行机制规范化。当地立足实际,分类指导、扎实推进,力图农机合作社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大力促进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合作社完善建设内容、建立内部决策机制、健全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五)抓点带面,带动培育发展工作经常化。根据当地实际,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农机部门扶持建设了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合作社。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也激励并带动了一大批农机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向农机合作社发展。许多镇街都把培植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列为重点工作,以扶持、指导和服务典型为抓手,抓重点、重点抓,示范带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二、存在问题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较慢,规模小,实力不强,覆盖面小,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机化发展的需要。
(二)地块零散,影响农机作用发挥,特别是大型农业机械的运用。
(三)资金匮乏,导致农机合作社建设资金不足,合作社机械更新滞后。
(四)土地资源紧张,没有合作社建设场地,合作社建设不标准不规范。
三、对策和建议
农机合作社是一项朝阳产业,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工业、三产发展了,劳动力就会随之出现短缺,势必需要大量的农业机械代替过去人工劳作的情况,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土地逐步流转,农机合作社已迎来高速发展的契机,农机合作社要緊紧把握机遇,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瞄准农业急需、农民欢迎的新科技新技术,将之引进示范推广,必将给农机合作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府引导,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资金投入。首先要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提供政策倾斜。其次要多方投入,建立和完善投资机制,逐步建立以国家资金投入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参股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信用贷款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设立专项贷款项目。
(二)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要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机具场库棚建设给予支持和投入,同时要引导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舍得投入,以适应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规范管理,加大培训力度。要健全制度,规范运作,促进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盈余分配等方面加以规范。制定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合理集约经营土地、实行土地连片种植,推进农机合作社规模发展。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农机具等要素入股进社,或者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通过对土地的重组、规划和平整,扩大土地规模面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解决小地块与大农机的矛盾。建议将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纳入计划,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合理规划合作社用地。
(作者单位:平邑县农业机械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