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号”新中国铁路第一车

2023-11-20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树德机车司机

开篇 新中国铁路第一车

“毛泽东号”是中国第一台以领袖名字命名的机车、新中国铁路第一车。在我国铁路史上,诞生于战火中的“毛泽东号”具有特殊意义,它是中国产业大军最早的先进典型,亦是一个时代艰苦奋斗、勇于争先的象征。

1946年,为了支援解放战争,缓解铁路运力不足的困难,在党的领导下,哈尔滨机务段的工人们拉回了一台破损严重的蒸汽机车。工人们连续奋战了27个昼夜,终于将这台机车修复成功。大家觉得应该给机车取一个响亮的名字,有人提议叫它“毛泽东号”,因为“铁道好比毛主席的马列主义路线,车头就是共产党,毛主席就是这列车的指挥人”。

经过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这台机车正式被命名为“毛泽东号”。

诞生于战火中的“毛泽东号”一路开向前线,在东北境内运输人员、物资、武器弹药,解放军打到哪儿,它就开到哪儿。机车组在解放战争中三次荣立集体功,为辽沈战役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1949年3月,“毛泽东号”机车奉命随解放大军南下入关。

“毛泽东号”走过解放战争艰难岁月、新中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路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毛泽东号”人始终难忘,毛泽东曾多次接见机车组代表,并给予他们莫大鼓励;机车组成员曾数次登上天安门城楼,作为国庆观礼团成员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同观礼;“毛泽东号”的老司机曾作为毛泽东的客人,夜宿中南海;不同时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切接见机车组的司机长……

在“毛泽东号”机车内部,“开领袖车,做领军人”的字样极为醒目。

每逢有新人加入“毛泽东号”,都首先组织参观“毛泽东号”机车展室,赠送一套《毛泽东选集》,开展车史教育,使新人打牢“要开‘毛泽东号车,先做‘毛泽东号人”的思想印记。77年来,“毛泽东号”历经13任司机长:陈捷三、李永、郭树德、岳尚武、蔡连兴、郭映福、陈福汉、高俊亭、王志祥、葛建明、赵巨孝、刘钰峰、王振强。一代代“毛泽东号”人以“开领袖车,做领军人”的精神,勇做开路先锋。

“我们要把‘毛泽东号四个字刻在心上,打先锋,多立功,不怕飞机炸,不怕大炮轰……”“毛泽东号”第一任司机长陈捷三说。

“上了‘毛泽东号,就意味着别人做不到的,‘毛泽东号得做到;别人不愿干的,‘毛泽东号必须干。因为我们是‘毛泽东号人。”“毛泽东号”第十一任司机长赵巨孝说。

每当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毛泽东号”机车都是“首发车”。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一时间,大量“抢”字头救灾列车源源不断地开往灾区,赵巨孝带着机车组全体乘务员冲在了最前头。只有一天准备时间,来不及和家人告别;坐在驾驶室目不转睛盯着前方纵横交错的铁轨,一口气跑出200多公里,以最快速度更换内燃机车头,继续奔向灾区。提起15年前的那趟运输任务,“毛泽东号”第十二任司机长刘钰峰记忆犹新。当时,他还只是一名普通值乘司机,心里却始终牢记赵巨孝反复叮嘱的一句话:“越是困难越向前,铁路工人永远是冲在前面的火车头!”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毛泽东号”机车组全员上岗,“85后”王振强作为第十三任司机长,带领机车组全体党员面对党旗宣誓,郑重写下“请战书”。王振强说:“在这种时候,肯定要冲在一线,为祖国和人民作出贡献。”

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毛泽东号”从不缺席,它如钢铁奔流,一路向前。今天,它仍奔流在祖国大地上。

如今,“毛泽东号”机车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路组建时间最长、涌现劳模最多、安全成绩最好、完成任务量最大的先进机车组,先后培养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8名,全国党代表5名,全国人大代表4名。“毛泽东号”机车组还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等150多项荣誉。2019年9月25日,“毛泽东号”机车组被授予“最美奋斗者”集体荣誉称号,这是全国22个“最美奋斗者”先进集体中唯一的铁路集体。党的二十大代表、“毛泽东号”机车组现任司机长王振强说,这组数据背后是“传承”二字。王振强认为:“传承,首先就是要让‘毛泽东号机车的红色基因得以薪火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本專题再现新中国铁路第一车“毛泽东号”的传奇往事,发掘一代代“毛泽东号”机车组成员“报效祖国,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永当先锋”的“毛泽东号”精神。

“毛主席就是这列车的指挥人”

1946年,为了支援解放战争,缓解铁路运输运力不足的困难,哈尔滨机务段的工人们积极修复报废机车。9月初的一个清晨,机车组整备司机陈捷三驾驶着调车机车,顶着一台破损机车向架修车库缓缓移动。之后,架修车库里开始了热火朝天的“战斗”。

大家琢磨着给修复好的机车取一个响亮的名字——

“铁道好比毛主席的马列主义路线,车头就是共产党,毛主席就是这列车的指挥人。”

“对,应该叫‘毛泽东号。”

“就叫‘毛泽东号!”工人们纷纷说道。

“用毛主席的名字最好,最能表达大伙儿的心情!过去是亡国奴,现在当家做主人,毛主席是咱们的大救星啊!”陈捷三说。

经过27个昼夜的奋战,工人们终于抢修出了这台蒸汽机车。新生的机车完全变了样子:车身油黑锃亮,铜钟金光耀眼,“毛泽东号”四个金色大字非常醒目。机车前上方,镶着毛泽东头戴八角帽的画像。

1946年10月30日,经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同意,这台机车被正式命名为“毛泽东号”。陈捷三成为“毛泽东号”第一任司机长。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正对东北解放区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哈尔滨已经成为解放区的前沿阵地。机车组的同志们热烈讨论着,有的说:“咱们要给自己立个规矩:革命的事抢着干,新鲜的事抢着试。”“现在事情多、机车少,要多跑公里保安全。别人一个月跑3000公里,咱们保证跑4000公里!”

“毛泽东号”的第一个任务不是运输而是排雷。当时,滨绥线乙线被日军埋上了地雷,开通运输需要先排雷。怎么冲?工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将三辆运货的平板机车加在车头前方,炸飞一辆再换上一辆。就这样,“毛泽东号”顺利打通了铁路线。

一天,“毛泽东号”担负军事运输任务,从佳木斯开向哈尔滨。经过一站又一站,前方就要经过一座小型铁桥。忽然,同志们发现了停车信号,列车停住了。

“发生什么事了?”经过观察,原来是原有的铁桥被土匪炸坏,一时难以修复。

为了及时恢复通车,他们在原桥的旁边,用压实的枕木垛在河冰上架起了一座简易桥梁。

冰上架桥,200来吨重的机车从冰桥上通过,一旦河冰破碎,连人带车都要掉进河里,但如果等铁桥修复,就会耽误大事。路只有一条——闯过冰河。

陈捷三立即和司机秦永树一起,对冰桥进行检查,研究安全措施。之后,“毛泽东号”牵引着军用列车,开上这座简易冰桥。秦永树开车,陈捷三站在他身后,紧张而镇定地指挥。此时,机车不是跑,也不是走,而是左右摇晃,一步步向前蹭。陈捷三喊:“慢点,再慢点!”机车压在冰桥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陈捷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屏住呼吸,瞪圆双眼。秦永树手握闸把,做好随时停车的准备。就这样,一步一步,列车安全闯过了冰桥。

像这样的故事,在“毛泽东号”上数不胜数。

1949年3月21日深夜,“毛泽东号”威武地停在哈尔滨车站,要开进关内。月台上灯火通明,歌声嘹亮。大家来为“毛泽东号”送行。领导嘱咐机车组,要保持在东北的光荣,到关内要虚心学习,继续起模范带头作用。

司机长立下誓言:“大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毛泽东号就开到哪里。”随着汽笛一声长鸣,“毛泽东号”告别了它的诞生地,沿着解放军的战斗足迹,开始了新的征程。

“我叫郭树德,开火车的,在您的名字命名的车上开车”

毛泽东多次接见“毛泽东号”司机长。

1950年9月22日下午,飘扬着五星红旗的“毛泽东号”列车载着战斗英雄与劳动模范从丰台进入北京车站,喧天的军乐声与欢呼声响成一片。

9月25日下午4时,中南海怀仁堂人头攒动,为期8天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与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分别拉开序幕。“毛泽东号”第二任司机长、铁路系统第一位全国劳动模范李永,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毛泽东莅临会场。他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大会致祝词。

在代表们的热烈欢呼声中,毛泽东微笑着健步走来。他来到李永面前,与之亲切握手。李永紧紧地握住毛泽东的手,有好多话想讲,却激动得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

雷鸣般的掌声过后,响起了毛泽东的祝词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号召全党党员和全国人民向你们学习,同时号召你们,亲爱的全体代表同志和全国所有的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同志们,继续在战斗中学习,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只有决不骄傲自满并且继续不疲倦地学习,才能够对于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作出优异的贡献,并从而继续保持你们的光荣称号。”

毛泽东祝词给大家带来莫大的鼓舞,代表们纷纷上台报告工作经验和各地生产情况。当天,《人民日报》刊登了李永《我对大会的感想》一文。李永说:“这次参加全国劳模会,是咱们工人阶级的光荣。过去咱受尽压迫、剥削,谁把咱工人阶级还当人;有了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咱们工人才有了今天!”

这次会议期间,正值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国庆纪念,代表们受邀参加纪念典礼。9月30日下午,全体代表听取周恩来作的政治报告《为巩固与发展人民的胜利而奋斗!》,并应邀参加纪念晚会。晚会上,毛泽东及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劳模代表为了新中国一齐干杯……

1951年10月23日至11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毛泽东号”机车组第三任司机长郭树德作为特邀代表出席。郭树德曾三次荣立大功,获“特等劳动英雄”“一等功臣”和“劳动模范”称号。置身于中南海怀仁堂,27岁的郭树德感觉如在梦中。会议休息时,他在东客厅喝水,突然,身穿深黄色中山装的毛泽东也来到东客厅。郭树德连忙从座位上一跃而起,一个箭步奔到毛泽东面前。

“我叫郭树德,开火车的,在您的名字命名的车上开车。”郭树德自豪地说。

毛泽东微笑地看着郭树德,伸出大手握住了他的手,用浓重的湖南乡音,缓缓说道:“你回去向工人同志們问好!”

郭树德只顾点头,他心想:“多幸运啊,能够和伟大领袖毛主席握手,还说上了一句话。前任司机长、老英雄李永去年跟毛主席握手时,也没有机会说上一句话啊。”

11月1日,大会闭幕前夕,代表们到怀仁堂参加宴会。晚宴前,郭树德找不到自己的座位,全国总工会的领导把他引到了一号桌。郭树德坐下后,才看到桌上摆着毛泽东的席卡。他不敢相信:“我竟与毛主席同桌!”

毛泽东在掌声中走进宴会厅,坐到了郭树德对面。席间,郭树德的眼神几乎没有离开过毛泽东。突然,他想道:“大会向每人赠送的一本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不就装在上衣口袋里吗?这要请主席签名该有多好!”想到这儿,他简直无心吃饭了。席间敬酒、问话、吃饭,一点儿机会也没有,眼瞅着饭就要吃完了,他仍不知如何开口,只是怔怔地看着毛泽东。这时,毛泽东放下筷子,离开座位朝他走来。郭树德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赶忙起身,迅速拿出《毛泽东选集》,翻开封皮,递到毛泽东面前:“主席,我想请您签个名。”

毛泽东微笑着从秘书手中拿过钢笔,欣然在扉页签上了“毛泽东”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在《毛泽东选集》上签名留念。

1954年8月22日,毛泽东兴致勃勃地来到北京中山公园堂前广场,会见出席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代表。从众多代表中间,毛泽东认出了郭树德,再次把手伸向了他。

此后,在一次外出视察中,毛泽东专列在南口车站停下后,毛泽东径直走到担当专列乘务的“毛泽东号”机车旁,专注地看了又看。那信赖的目光深深铭刻在大家脑海中。后来,第七任司机长陈福汉参加国庆观礼,也受到过毛泽东的接见。

每当新同志上车,他们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赠送《毛泽东选集》

历史在不断变化发展,“毛泽东号”人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传统和思想。因为他们知道,“毛泽东号”不仅属于他们,更属于全路、全国。“毛泽东号”全体乘务人员始终自觉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

郭树德曾说:“我们老同志就是从《毛泽东选集》中懂得革命真理,明確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的。我们是以毛主席名字命名的机车组,无论今后形势怎么变化,用毛泽东思想建班育人这一条不能丢。”每逢有新人加入“毛泽东号”,都首先组织参观“毛泽东号”机车展室,赠送一套《毛泽东选集》,开展车史教育,使新人打牢“要开‘毛泽东号车,先做‘毛泽东号人”的思想印记。副司机田连生至今记忆犹新:1990年他刚到“毛泽东号”,司机长王志祥跑了大半个北京城,为他买了一本《毛泽东选集》。

陈福汉20岁进入铁路工作,1959年经过层层选拔,来到“毛泽东号”机车上工作。“在以毛主席伟大名字命名的机车上工作,是一生的光荣啊!”他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其实在任司机长前,他曾有过一段时间的困惑:“为什么我的工作劲头,不如车上的师傅们那样一贯干劲十足呢?这是什么道理?”他一连几天将自己与老师傅们对比,打那以后,他一面虚心向老师傅学习,一面从《毛泽东选集》里寻找革命真理。四年的工夫,他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组里的师傅们说,陈福汉干什么活儿,都让人放心;干什么都能干好,像个样子。

在“毛泽东号”机车展室,存有一份陈福汉当年的工作日记。其中一页这样写道:“在徐州,今年遇上了数十年不遇的鹅毛大雪和寒流,调车场、线路、道架、厂房,堆满了积雪,这给铁路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铁路运输面临堵塞的危险。小组的同志们,背诵着毛主席‘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的诗句,高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战歌,与大自然进行了一场搏斗。”

1996年,赵巨孝还是学员,他在铁路边拔草时,“毛泽东号”机车正从西门入库,他的班长见到后对他说:“巨孝,你要好好学,争取可以分到这台车上学习。能踏上这趟机车,那是很光荣的事。”

跑长沙是“毛泽东号”人多年的愿望,对于机车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14年12月26日7时20分,太阳冉冉升起,“毛泽东号”机车首次牵引北京至长沙T1次列车停靠在长沙站。这是“毛泽东号”第五次换型后第一次来到毛泽东家乡。这是一次红色之旅。当“毛泽东号”牵引着T1次列车一路南下时,在遥远的塞外古城河北宣化,还有一位老人有未了的“毛泽东号”情缘,他就是当时已年逾八旬的周振清。

周振清说:“我1949年2月在北京参加工作,而‘毛泽东号从东北随解放军入关是1949年3月,我和这台机车在北京相会只差了一个月。那年我16岁,在北京前门老火车站的铁路公安段警卫班负责保卫专列。每次执行任务时,只要一看到‘毛泽东号机车来了,我就万分激动,立刻感到重任在肩,无上光荣。特别是当我看到机车上‘毛泽东号那四个金色大字时,就好像又看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从1949年9月7日至1951年6月30日,我曾三次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后来还有两次机会为‘毛泽东号机车画宣传画,但一直没有机会坐过它牵引的旅客列车。我真想跟着‘毛泽东号去长沙,到毛主席的家乡看一看,再画一画新时期为旅客服务的‘毛泽东号机车!”

当人们问“12月26日那天你们会用什么形式纪念毛泽东诞辰”时,“毛泽东号”人说,最好的纪念方式是让“毛泽东号”在铁路上安全运转、再创佳绩。

“毛泽东号”始终驰骋在祖国需要的最前端

1950年深秋,北京丰台站调车场上是一片沸腾的战斗景象。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巨幅标语下,车辆来往穿梭,一趟接一趟。此时,“毛泽东号”第二任司机长李永刚从朝鲜访问归来。到丰台后,李永没有先回家,而是急忙去找机车组的同志们。

同志们正在开小组会,大家情绪激昂,发言踊跃,在讨论如何搞好运输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援朝鲜人民。见到李永,大家的讨论更热烈。

“司机长,快向领导请示,让咱们把机车开到朝鲜去!”

“万一领导不批准怎么办?”

“那我们就多拉快跑,运好援朝物资!”

……

根据上级指示,机车组一面派出胡春东、郭映福驾车赴朝,一面把后方当成前线,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号召,率先在铁路战线开展爱国生产竞赛。“毛泽东号”当好恢复国民经济先行官的事迹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学习“毛泽东号”的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从国家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期,“毛泽东号”始终驰骋在祖国需要的最前端,在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南方雪灾等关键时刻,积极参与抢运,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践行着“报效祖国,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永当先锋”的“毛泽东号”精神。

随着铁路建设及发展,2014年7月1日,“毛泽东号”结束了近68年的货运历史,开启了牵引旅客列车的新征程。这年7月1日13时38分,停靠在北京西站第一站台的K1071次列车缓缓启动,车头上的毛泽东徽章熠熠生辉。首次承担客运任务,这对一直进行货运工作的机车组成员是很大的挑战。班组里的人大多是“80后”,还有四五名“90后”,大家人手一套作业指导书和安全提示卡,将途中的各种坡道、弯道等道路情况熟记于心,“要让旅客在泡方便面时都稳稳的”。

在客运首发当天,当得知自己所坐列车用的是“毛泽东号”火车头时,白发苍苍的乘客吴先生特意跟车头上的毛泽东徽章合影留念,并回忆起在天安门见到毛泽东的场景,“太有缘了,勾起我年轻时的回忆”。

2014年,铁路运行图再次调整,“毛泽东号”机车改为长期执行T1/2次北京和长沙间的列车牵引任务。该行程纵跨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一市四省”,是“毛泽东号”历史上行驶距离最长的任务。此时,“毛泽东号”刚刚变身为和谐3D型1893号大功率电力机车,这也是它经历第五次换型后的第六代机车。

一年后,由“毛泽东号”牵引的长沙至北京的T2次列车稳稳停靠在北京站第一站台。司机刘钰峰向在场的段领导报告:“‘毛泽东号机车胜利实现安全走行1000万公里!”“毛泽东号”再创全路机车安全行驶的最高纪录。早已在站台迎接的丰台机务段领导热情地迎上去,为机车组每一名成员佩戴了印有“开领袖车,做领军人”的绶带。

如今,“毛泽东号”机车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路组建时间最长、涌现劳模最多、安全成绩最好、完成任务量最大的先进机车组,先后培养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8名,全国党代表5名,全国人大代表4名。“毛泽东号”机车组还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等150多项荣誉。

“开好伟人车,传承弘扬好‘毛泽东号光荣传统”

77年来,“毛泽东号”涌现出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劳动英雄”“一等功臣”“全国劳模”。第十一任司机长赵巨孝说:“2005年我31岁,接班那天,老司机长留下一句话:要开‘毛泽东号,先做‘毛泽东号人。我一刻也不敢忘!”

2016年10月28日,纪念“毛泽东号”机车命名70周年座谈会召开,81岁的老司机长陈福汉在会上满怀激情地叮嘱年轻人:“‘毛泽东号宝贵的经验和厚重的文化是一代代‘毛泽东号人薪火相传的结果,它凝结着一代代‘毛泽东号人的心血、汗水和智慧,希望你们继续传承和发扬‘毛泽东号的光荣传统,为铁路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9年9月25日,“毛泽东号”机车组被授予“最美奋斗者”集体荣誉称号,这是全国22个“最美奋斗者”先进集体中唯一的铁路集体。“毛泽东号”第一代乘务员、时年87岁的老司机朱殿吉激动地给刘钰峰打去电话,声音颤抖:“钰峰,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这是咱们机车组和我们铁路人的榮耀啊!”

2021年7月1日,刘钰峰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典,激动地说:“党把闸把(机动制动手柄)交给我们,我们就要让党放心!无论何时,我们‘毛泽东号人都会开好伟人车,传承弘扬好‘毛泽东号光荣传统。”

对司机长来说,交出闸把的那一刻,意味着薪火相传。

77年来,“毛泽东号”机车跨越蒸汽、内燃、电力三个时代,历经五次机车换型,有13任司机长、近200名乘务员。党的二十大代表、“毛泽东号”机车组现任司机长王振强说,这组数据背后,“传承”二字分量极重,也正是英雄机车组能光荣地走出5名党代表的原因所在。王振强认为:“传承,首先就是要让‘毛泽东号机车的红色基因得以薪火相传。”

“2018年12月,我从我的师父、第十二任司机长刘钰峰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闸把,那一刻,印象太深刻了!对我们历任司机长来说,交出闸把的那一刻,意味着‘毛泽东号精神有了新的传承人;接过接力棒,就要跑好下一程。”王振强说。

在“毛泽东号”机车内部,“开领袖车,做领军人”的字样极为醒目,在王振强看来,这是提醒,更是要求。

“每当机车组驾驶这台机车时,都严格遵守‘背不靠座椅、眼不离前方、手不离闸把、说话不对脸、沏茶不谦让、吃饭不同时的纪律。”王振强说,这是“毛泽东号”机车组严格遵循的“六不”安全值乘方法,保障安全行驶。

王振强还揭秘了师父刘钰峰的“魔鬼式教学”:把小木棒立在驾驶室的操纵台上,火车头的连挂作业要求操纵时木棒不倒;挂车时,在车钩上放置倒满水的杯子,要求水一滴不洒,以此保障列车平稳舒适,“当时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师父要求必须做到,那我们就一遍遍练。没想到,我们还真成功了”。

党的二十大开幕前夕,王振强接到了陈福汉的电话。“师父叮嘱我说,你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肩负重托,一定要认真履职,认真学习,要牢记我们‘毛泽东号人的初心和使命。”王振强说,当自己身着制服,阔步走进人民大会堂时,这句话反复萦绕耳边。

(责编/陈小婷 责校/张超 来源/《永远地“毛泽东号”》,李蓉、齐中熙著,外文出版社2023年7月第1版;《二十大代表在基层|王振强:传承“毛泽东号”精神》,周佳佳、刘乙潼等/文,《人民政协报》2022年12月13日;《“毛泽东号”安全走行1200万公里》,袁艺/文,《北京青年报》2023年6月29日等)

猜你喜欢

树德机车司机
大连机车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重载机车牵引计算仿真系统开发及其应用
画与理
小小鱼
老司机
基于CTC3.0系统机车摘挂功能的实现
老司机
一种机车联接箱工艺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