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温了, 找点西瓜来下饭吧!

2023-11-20莺时

青年文摘(彩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酱缸余味河南人

莺时

当河南人开始频繁吃咸西瓜的时候,夏天就真的结束了。西瓜除了消暑解渴,河南人还给它安排了一种摇滚吃法——下饭。

把西瓜转化成秋冬皆宜的西瓜酱,是河南人“两掺儿”哲学的产物。清甜的西瓜和发酵的黄豆,通过极致的混搭,碰撞出脂香醇厚、清香余味的二重味道。

作为中国西瓜的第一大产区,河南的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占全国首位,全国平均每5个西瓜,就有一个来自河南。因此,吃不完的西瓜如何保存,成为河南人发挥创造力的一种动力。为了封锁西瓜的味道,河南人从黄豆酱上找到了灵感。甘甜的西瓜果肉,搭配上霉过的黄豆,两者合抱之后,一起在阳光下发酵成西瓜酱。

西瓜酱或许听起来略显“黑暗”,味道也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但的的确确是河南人,尤其是上一代人心中的“下饭神器”。在那个物资稍显匮乏的年代,一罐西瓜酱,可以拌下许多虽不富裕但精神充足的日子。

在河南,西瓜酱的叫法并不统一,有的叫酱豆,有的叫瓜豆,也有叫豆糁儿的。但那抹咸甜交织、余味持久的清香,以及做法大致是一样的。西瓜酱的前期制作手法,和黄豆酱略有相似,都是将黄豆洗净煮好后,裹上面粉霉变。接下来,就是西瓜登场的时刻。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环节。小时候奶奶蒸馒头、做西瓜酱,我和姐姐经常围在一旁。为了不让我俩捣乱,奶奶会把搦西瓜的环节交给我们来做。选用的西瓜,拍起来当当响,声音脆脆的。西瓜切成兩半,我和姐姐往往会先把西瓜最中间的部分吃掉,然后一人搂着一半,用勺子把西瓜挖到一个纯白色的搪瓷盆里,最后上手把西瓜捏碎。

之后,奶奶会把搦碎的西瓜倒入霉好的黄豆里,煮熟霉过的黄豆和着西瓜碎块,一同入缸搅拌,加入盐、生姜、花椒、八角等配料,将其密封,放在堂屋的屋檐下,静待阳光的工作。阳光,是制作西瓜酱的一味重要调料。经过烈日的暴晒,甜的西瓜,咸的酱豆,在酱缸内缠绵交融,把夏日的清凉与风味久久封印。

每天清早,奶奶都会打开酱缸一角,用勺子搅拌搅拌。酱缸上那层纱布,对当时的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经常会忽视奶奶的叮嘱,忍不住将其偷偷掀开,窥探酱缸里的细微变化。随着时间的流转,西瓜酱的酱味儿逐渐变浓,颜色也有了明显的深浅变化。大约半个月左右,西瓜酱便可晒成。成品的西瓜酱,呈现出一种好看的酱红色,黄豆颗粒饱满,却似乎溢着西瓜的汁水,大块的瓜瓤隐约可见,却已辨不出原本的模样。

炒好的西瓜酱,蘸着刚出锅的馒头,最是绝配。夏天天热,奶奶会起个大早,和面、发面、揉面、上锅蒸,一通忙活,待馒头的香味溢出,她就把看锅的任务交给我,而后从酱缸里舀一碗西瓜酱出来,加上大葱、青红辣椒爆炒,油润的亮光窜出浓郁的香味,略带厚重的酱香,飘出清甜的余味,味道直勾勾的,不加丝毫掩饰。

刚出锅的馒头掰成两半,西瓜酱夹在中间,流出透亮的红油。馒头的热气,微妙地引出西瓜酱的浓香。即便是年幼时的我,蘸着西瓜酱吃下两个馒头也不在话下。西瓜酱拌面,是另一种寻常吃法。煮好的挂面,无需添加任何佐料,仅一勺西瓜酱,便能吊出面食独有的醇厚口感。吃完拌面,续上一碗面汤,再坎坷的日子也能熨帖片刻。

除了日常的饮食,在一些地方小吃中,西瓜酱往往也是灵魂般的存在。开封炒凉粉在河南小吃届驰骋多年,凭的就是滑嫩不碎的凉粉和味道独特的西瓜酱。在热油的催逼下,凉粉吱吱作响,西瓜酱也顺势融入其中。用锅盖盖住闷一会儿,黄豆酱的浓郁酱香,西瓜的清香微甜,悉数缱绻渗入到凉粉之中。

这份味道的独特,蕴含着家的温暖,能够让人想起一段旧日时光,而这,正是河南饮食的底色。

豌豆//摘自风味星球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酱缸余味河南人
余味悠长
人生的余味
下酱家什
Hemingway—The Spokesman of“Lost Generation”
人生的余味
人生的余味
酱缸台
酱缸台
《诗经》为河南人正名
论旅游视角下河南人形象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