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正规就业群体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

2023-11-20任晓朦

山东工会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就业者劳动者变量

任晓朦,范 婧

(山西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一、引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个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的就业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已然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现阶段,非正规就业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形式和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来源[1]。但与正规就业相比,非正规就业存在劳动强度大、社会保障缺失、福利报酬低等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我国高质量就业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聚焦非正规就业,选取“就业满意度”作为评价微观个体就业质量的指标,对影响山西省非正规就业群体就业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该群体就业状况的改善和就业质量的提升提供依据。

二、文献述评与研究假设

(一)非正规就业研究

“非正规就业”源于“非正规部门”的概念[2]。国际劳工组织认为,“非正规部门”指“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那些低收入、低报酬、无组织、无结构的很小生产规模的生产或服务单位”[3],“非正规就业”指在“非正规部门”中的就业。2002年,国际劳工组织进一步指出,非正规就业存在于正规企业、非正规企业、家庭式的以及多功能的微型经济组织之中[4],进一步拓展了非正规就业的概念。现有研究对于“非正规就业”的概念界定暂无统一表述,部分学者从劳动关系[5]、法律条例[6]、组织程序[7]等层面进行界定。对于非正规就业的外延,主流观点则从劳动者的所属部门出发,将其概括为正规部门的非正规就业以及非正规部门的就业[8],具体包括无雇工的个体经营者、领取薪酬的家政服务人员、国企事业单位中的短期劳动者、非全日制劳动者和派遣就业人员[9]。近年来,随数字经济与平台经济兴起的新就业形态(如网络直播、外卖骑手)也被纳入到非正规就业的范畴之中[10]。纵观非正规就业的相关研究,虽然大部分学者未对其定义形成统一共识,但均认同其具有“非正规性”。因此,基于这一特点而引发的雇佣关系不稳定、工作待遇不理想、工作环境无保障等问题[11]值得广泛关注。

(二)就业满意度研究

就业满意度是评价微观个体就业的重要指标之一。美国心理学家赫波克认为,就业满意度是个体的直接感受,是其在工作中对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各种因素感受的总和,通过劳动者对自身就业状况的综合评价,可以确切地反映劳动者的就业质量[12]。对于就业满意度的测度,目前主要有单一整体评估法和工作要素总和评价法两种,单一整体评估法强调的是劳动者对于工作本身的评价,工作要素总和评价法则是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表对多个工作要素进行测量,进而反映劳动者整体的就业状态。两者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单一整体评估法无法评估具体影响因素的作用,而工作要素总和评价法则忽略了工作条件以外的因素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13-14]。因此,在下文中,本文使用主成分法,对两种测度结果进行综合,以提高对就业满意度刻画的准确性。

(三)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现有文献大多聚焦于农民工、城镇职工与高校毕业生群体,影响因素既包括与个体特征相关的主观性因素,也包括与岗位特征相关的客观性因素[15-16],具体可从个体、岗位以及社会三个层面进行归纳。在个体层面,性别、年龄、户籍类型、家庭规模[17]、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文化水平、能力、素质[18]等是显著影响就业满意度的因素;在岗位层面,工资收入、岗位类型、单位性质[19],工作环境[20]、工作时间、更换工作频次、工作保障、收入公平感[21]、工作场所关系[22]等因素对就业满意度产生了显著影响;在社会层面,医疗卫生、子女教育、交通出行[23]、与城市融合的程度[24]、自身收入层级[25]等是影响就业满意度的显著因素。关于非正规就业与就业满意度的研究,目前仅有少量学者进行了探讨,而具体针对非正规就业劳动者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还较为欠缺。因此,基于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个体特征层面,性别、年龄、户籍类型、婚姻状况、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是影响非正规就业者就业满意度的因素。

H2:岗位特征层面,工作场所、工作晋升状况、工作收入、工作福利、工作保障、工作技能、工作性质、周工作时长、上下班时间弹性显著影响非正规就业者的就业满意度。

H3:社会特征层面,非正规就业者的幸福感、社会态度认知、是否为工会成员、收入层级感知显著影响其就业满意度。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ISSS)实施的全国性、大规模、多学科的社会跟踪调查项目,即“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该项目得到了国内外诸多专业领域的专家与学者的支持,调查结果具有权威性。考虑到省际层面可能出现的异质性,本文立足于山西省内的现实需要,使用2020年CFPS成人数据库,将研究对象的年龄限定在18—65岁,在删除信息缺失、拒绝回答等无效问卷后,最终获得320个有效样本。

(二)变量选择及说明

目前对于“非正规就业”暂无统一定义,现有研究中的“非正规就业”往往与“非稳定就业”、“灵活/弹性就业”以及“非标准劳动关系”等概念混用,相较于关注岗位特征的非稳定就业、强调雇佣关系的灵活/弹性就业、强调雇佣合同的非标准劳动关系[26],非正规就业更加强调劳动合同等程序的非规范性以及所属部门的非正规性。本文借鉴吴要武和蔡昉(2006)对非正规就业的界定,将没有正式劳动合同以及养老保险的就业者定义为非正规就业者[27]。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就业满意度,原始变量包括基于单一整体评估法测度的工作满意度,以及基于工作要素总和评价法测度的工作收入满意度、工作时间满意度、工作环境满意度、工作安全满意度,上述变量均来自被访个体对问题“请你/您对这份工作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的回答。本文使用上述变量基于主成分法对就业满意度进行测度,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Cronbach α系数为0.817,较为理想,KMO值为0.823,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显著性小于0.05,拒绝了变量之间不相关的原假设;其次,对子变量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子变量可以得到唯一的公因子;最后,根据各因子在就业满意度中的权重,通过加权平均、重新赋值的方法求得就业满意度。解释变量包括劳动者的个体特征、岗位特征以及社会特征三类,具体变量及赋值情况见表1。

表1 变量的定义及统计性描述

(三)实证模型

有序Logit模型适用于因变量为有序分类变量的情景,该模型的使用须严格遵守比例优势假设。广义有序逻辑回归模型适用于因变量为有序分类变量且自变量不满足比例优势假设的情景,但该模型完全放松了平行线假设条件。偏比例优势模型是对前两种模型的补充,该模型既适用于因变量为有序分类变量的情景,又未完全放松比例优势假设条件,允许部分变量不遵守比例优势假设,因此偏比例优势模型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更强。有序Logit模型、广义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偏比例优势模型以及边际效应的表达式依次如下所示:

(1)

(2)

(3)

(4)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关于山西省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就业满意度,对工作收入表示“非常不满意”与“不太满意”的人数较多,说明实际收入未达到非正规就业者的心理预期,就业满意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样本数据中,男性占60.63%,女性占39.38%。年龄均值在40.67岁,标准差为11.521,其中农业户口占比82.81%,在婚人员占比82.50%,党员占比为1.56%。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处于初中水平,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健康状况的均值为3.341,健康状况为一般或不健康的比例均未超过8%。工作无晋升、无福利、无保障、不需要特殊技能、从事非农工作、周工作时长在44小时以上、上下班时间不自由、工作年收入在6万以下、非工会成员、对社会持积极态度的劳动者占多数。此外,非正规就业人员的自我幸福感均值为7.625,标准差为1.996,自我幸福感水平较高。对自身收入层级感知的均值为2.866,标准差为1.000,收入层级感知曲线呈“倒U形”。

(二)影响因素检验及模型选择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本文对所有变量进行了单因素卡方检验,显著性水平设为0.05,结果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工作场所、工作福利、工作保障、工作技能、周工作时长、上下班时间弹性、自我幸福感、社会态度认知、收入层级感知均为影响山西省非正规就业群体就业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见表2)。

表2 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

基于上述检验,本文进一步选择实证分析模型。平行性检验结果显示,统计量chi2对应的P值为0.036,小于0.05,因此应使用广义有序逻辑回归模型进行估计。而当资料不符合比例优势假定时,偏比例优势模型同样是一个合理的选择[28]。本文采用赤池信息量准则对广义有序逻辑回归模型与偏比例优势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检验,由表3可知,偏比例优势模型的AIC值小于广义有序逻辑回归的AIC值,因此偏比例优势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即偏比例优势模型更适合作为本文的分析模型。

表3 拟合优度检验

(三)偏比例优势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表4报告了偏比例优势模型的估计结果。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周工作时长、工作场所、工作福利、工作保障、收入层级感知、社会态度认知均对山西省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就业满意度产生了显著影响。模型中,受教育程度、收入层级感知不符合比例优势假定,因此在就业满意度各等级上的系数不同。当就业满意度为“非常不满意”时,受教育程度的系数为0.805,表明非正规就业者的受教育程度越低,越倾向于认为就业“非常不满意”,知识是滋养人成长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通常意味着更出众的能力、技术与涵养,在社会中也会更有竞争力,更易获得满意的工作。

表4 偏比例优势模型回归结果

表5为就业满意度在不同阈值下各解释变量的边际效应,估计结果与偏比例回归模型基本一致。结果显示,山西省非正规就业者的健康状况每提高1个等级,就业“不太满意”的概率降低3.03%,就业“比较满意”的概率增加6.29%,非正规就业者的健康状况越好就业满意度越高,假设H1得到部分验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状况是工作的前提,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仍有14.69%的劳动者表示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或不健康。因此,为非正规就业群体提供必要的健康保障是提升就业满意度的重要方式。岗位特征层面,周工作时长、工作场所、工作福利、工作保障是影响山西省非正规就业群体就业满意度的显著因素,假设H2得到部分验证。非正规就业者的周工作时长每增加1个单位,就业“不太满意”的概率会增加0.13%,数据中66.25%的劳动者的周工作时长在44小时以上,由于大多非正规就业者的工作简单,工作易被替代,工资水平较低,该群体往往选择通过增加劳动时间获得更高的报酬,但这一选择不可避免会增加劳动强度,造成就业满意度的降低。工作场所、工作福利、工作保障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工作场所在“室内”、有“工作福利”以及有“工作保障”的非正规就业者的就业满意度更高。工作岗位的环境、福利与保障是劳动者在就业中可直接感受到的,安全舒适的工作场所、一定的福利发放以及完善的工作保障有利于提升非正规就业者的就业满意度与就业质量。另外,山西省非正规就业者的收入感知等级每增加1个单位,其就业“不太满意”的概率降低5.04%,就业“比较满意”的概率增加12.1%,可以看出非正规就业人员对自身的收入层级评价越高,其就业满意度越高。社会态度认知方面,对社会持消极态度会显著降低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就业满意度,假设H3得到部分验证。态度可以影响行为,一般而言,个人对于某项行为的态度越正向,其行为意向也会越强,同理,当非正规就业人员对社会持消极态度时会刻意减少社交行为,久而久之形成社会刻板印象,进而对就业满意度产生不良影响。

表5 不同阈值下各解释变量的边际效应

五、结论

本文基于CFPS2020数据,实证检验了个体特征、岗位特征及社会特征对山西省非正规就业群体就业满意度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个体特征来看,健康状况对非正规就业者的就业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健康状况良好的劳动者的就业满意度更高,另外,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也有助于提高就业满意度。第二,岗位特征方面,周工作时长、工作环境、工作福利与保障对就业满意度产生了一定影响,工作时间的缩短能够显著提升非正规就业者的就业满意度。第三,社会特征方面,对自身收入层级的感知越高,劳动者的就业满意度越高,而对社会态度认知越消极越不利于提升就业满意度。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强化制度保障,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管是过去以农民工为代表的非正规就业群体,还是当今新经济形态下的灵活就业群体,均面临社会保障覆盖面不足、保障水平较低的难题。根据当前的制度设计,非正规就业者只能通过个人参保,但随着近年来社会平均工资的不断增长以及社保最低缴费基数的提高,劳动者往往由于缴费负担过重而选择断保、停保,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因此,首先,应着力打破传统制度设计的束缚,推动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与雇佣者分离,探索适用于非正规就业特性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其次,应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改变传统单一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优化社会保险的参保缴费模式,实施多层次多分类的缴费方式,使非正规就业者有能力持续参保;最后,应提高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借助互联网,建立实时共享的数据平台,为劳动者跨地区流动时的社保转移接续提供便利。

第二,积极改善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工作环境,努力实现用工合法化和规范化。劳动者的就业满意度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用人单位出于对成本和效率的考量,往往只关注产出而忽视了劳动者的需求。因此,企业应积极承担主体责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注重用工规范,严格限制劳动者的工作时间;重视提升非正规就业者的工作体验,积极改善用工环境,增强工作的安全性,营造和谐、舒适的工作氛围;另外,用人单位应注重福利及薪酬待遇发放,消除用工的待遇差别,适当提升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实现企业与劳动者发展的相得益彰。

第三,完善职业教育培训,提升非正规就业者的人力资本水平。非正规就业的进入门槛低、包容度高,为劳动者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工作选择,在稳就业促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非正规就业者的工作可替代性相对较高,在劳动力市场中缺乏竞争力,需要通过相关的教育培训提升自身优势。因此,政府应积极开展针对非正规就业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社会化服务支撑;非正规就业者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重视学历与职业技能的提升,积极参与相关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同时劳动者可以根据个人需要,主动加入兴趣爱好俱乐部,通过积极的社会交往改善对社会的认知,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此外,工会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组织,应积极吸纳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加入,加大工会服务向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倾斜力度,为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就业者劳动者变量
劳动者
抓住不变量解题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也谈分离变量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在云端
劳动者之歌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城镇化进程中灵活就业者养老保险模式的选择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的难点探究——基于灵活就业者缴费能力生命表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