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KOL和KOC创造最大的传播势能?

2023-11-20牛恩坤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圈层意见社交

文/牛恩坤

编者按:随着消费的结构化和市场进一步细分,“圈层”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商业热词,特别是社交属性较强的产品,从圈层突破,已成为营销推广的共识。利用圈层这一杠杆撬动整个社会网络,成为当今企业营销推广的新课题。本刊将结合深入浅出的案例剖析,从底层逻辑出发,解读圈层营销最新发展脉络,并带来翔实的方法论指导。本文为本系列第四篇。

KOC(关键意见消费者)自己本身就是消费者,分享的内容多为亲身体验,他们距离消费者更近,更注重和身边关系的互动,和身边的朋友之间形成了更加信任的关系,因此,他们的体验传播更受信任。

KOC 不同于KOL(关键意见领袖),KOL 是在社会影响力或者长期创作某一垂直领域的内容,从而获得垂直营销力,KOC 甚至不能称为意见领袖,但却在垂直用户群身边拥有较大的决策影响力,能够带动潜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KOC 与普通用户联系得更加紧密,在发布内容时更能够通过同理心来影响其他用户。而KOL 有时因为天然有品牌商的立场,有默认代言的倾向,发布的意见有参考价值,并不能直接转化。

KOC 所分享的内容通常并不聚焦,且生活化、兴趣化,以一个普通用户的身份来为品牌打Call,而不是作为专家形象进行产品推介。

比如圈层中最活跃的那群人,作为一个用户在群里推荐什么东西,大家更容易接受。

KOL 与KOC 的区分并不非常明晰,KOL 位于金字塔顶部,可以快速制造势能,形成口碑;KOC 位于金字塔腰部,从影响力来看不如KOL,相比于KOL 来说粉丝更少,更像是尾部的KOL。随着粉丝量积累,KOC 也会成为KOL,而每一个KOL 同时也是KOC。

KOC 一般指能影响自己的朋友、粉丝、产生消费行为的消费领袖。相比于KOL,KOC 的优势是更垂直、更有性价比。

从拼多多等平台的快速崛起,能够看到KOC 有更强的爆发力。

构建了电商的新网络:拼多多以拼团的方式,把KOC 周围的家人、朋友甚至是同事联系起来,形成多重网络,让KOC 享受商品低价优惠的同时,感受分享的喜悦,充分发挥了“社交裂变”的价值。

在新网络中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拼多多没有选择一、二线城市人群作为自己的客户群体,反而下沉到了三线和三线以下城市,这些城市的线上购物普及率虽不及一、二线城市发达,但依附于微信等免费社交工具的人群喜欢价廉物美、性价比高的商品,拼多多迅速挖掘出了这部分人的购买力,平台用户数获得了几何级数增长,一举有了和淘宝、京东等传统综合电商平台叫板的资本。

迅速切换网络,调整赛道:拼多多以游戏化思维为核心,相继推出了“多多果园”“金猪赚大钱”“多多爱消除”等游戏化模块,吸引了大量20 岁以下的用户,这部分人生于互联网时代,爱传播、爱分享的KOC 特质让拼多多再一次野蛮生长。

KOC 的自我代入

主要表现为身份代入,是指自我的心理和身体体验,以自我为核心。在现实中,一些事件与普通网民并无直接利益关系,却能引发舆论的山呼海啸。因为KOC 往往推己及人,以极强的身份代入感解读,担忧自己成为潜在受害者,更愿意作为利益共同体发声。

KOC 天然具备共情能力。共情,又称神入、同感、同理心、投情等,能进入他人主观世界,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是人与人情感联系的纽带。同理心触发共鸣。KOC 的共情能力能够迅速调动大多数沉默的用户,形成信息级联效应。

KOC 认识很多人,有很强的社交天赋,喜欢与更多的人保持长久联络,而普通人只是与身边几个朋友保持经常联系。KOC 可以串联起不同的人群,是推动信息扩散的关键,部分连接者还起着意见领袖的作用。

信息级联能在短时间内对口碑导向起决定性作用,一旦形成规模,扩散速度就会极快,扩散范围也会极广,因此可以利用信息级联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KOC 的标签效应,由贴标签行为所引发,影响人们的态度、观点或行为,进而对环境产生影响。标签化传播,是指抽取某一事件中最突出的特点,利用直白、形象、风趣、容易理解的词句,对其浓缩概括,以充满智慧的挖苦和讽刺博得广大网民的意会言传和广泛参与。

专业的KOL,可以在复杂议题中提供有理有据且多元化观点和立场,促进理性讨论。

每个人袒露自我的节奏是不同的,这在常识上相当于我们说这个人很热情“剥洋葱”节奏快),或者这个人很慢热“剥洋葱”节奏慢)。借鉴对方和其他人的关系发展节奏,能更好地帮助KOC 和这些人发展关系。

品牌信息大致经过路径是:小B(企业)搭台—KOL 参与—KOC 发动—大C(重度消费者)示范—普C(普通消费者)效仿,意见领袖在传播过程中充当了二次传播枢纽,起着中介、过滤、把关的作用。

表达欲望强烈并掌握更多信息的人易成为意见领袖,其意见易成为优势意见,其他人会被优势意见征服,沦为效仿者。效仿者增多,反过来强化了优势意见,使其趋于高度一致,形成强势意见。请网红这个方法,除了卖货和传播之外,很难常态化,只要非常态化,做法就无法普及和复制。应借助社交媒体把KOC 组织起来,发挥KOC的“蚁群效应”优势。蚁群的行动具有灵活性,能迅速根据变化而调整;蚁群的行动具有组织性,不需要自上而下的管理,就能有条不紊地协调完成任务。移动互联网为“蚂蚁雄兵”提供了各种信息,连接了广泛人群,又能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组织动员和分工协作的工具,迅速将网上的言行转化为线下的集体行动,这就形成了“蚁群效应”。

强连带是熟人之间的种草推荐,靠人际口碑推荐传播,而社交媒体帮助人们不断打破社交屏障,提供外来信息的参考。社交媒体带动圈层兴盛,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圈子里获得某种认同,共同分享消费兴趣和偏好。

人们更加相信专业人士和民间达人,他们就像种草机,为产品和意见传播带来了广阔的空间。除了社交互动之外,种草还要能引燃人们的情绪,无论什么内容,都有共通之处,好看好听好玩,具有感染力和高情感饱和度,能触发人们的情绪燃点。只有挑拨到人们的情绪,才能引起大量转发。

关系的本质就是交换,双方关系过程类似于“剥洋葱”,一起“剥洋葱”的过程中,彼此都投入了时间、精力,而且过程和步骤也协调一致,从基础信息到兴趣,再到“三观”,逐步往前递进,投入越多,双方越一致,关系就越紧密。另外,“剥洋葱”不一定要通过语言来交流,也可以通过一起做事,让彼此加深了解。比如同学情谊、战友情谊,都是通过双方一起生活、一起做事来形成共识。

传统企业的KOL 和KOC 是基于线下空间的社交关系,KOL不但在小B 的身边,也在用户的身边,与小B、KOC、大C 共同构建了人际关系链。KOC 也在用户附近。正因为在附近,低头不见抬头见,日常交互自然完成。

平台的KOL 或者KOC 虽然有仰视感,容易成为共同品牌的“利益代言人”,但是距离用户太遥远,需要企业持续利益投入,且一旦是为了利益代言,很容易与用户产生对立的立场。所以,身边的KOL和KOC 才是品牌与消费者连接的情感桥梁。

猜你喜欢

圈层意见社交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社交距离
B站冲破圈层
评“小创”,送好礼
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