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讨

2023-11-20张若雨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年22期
关键词:思政时代大学生

张若雨(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无锡 214122)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各行各业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潜在的挑战难题。现阶段,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与渠道发生了深刻性变革,人们得以随时随地接收数以万计的互联网信息。对于身处高校的大学生来说不良的碎片化信息环境,有可能改变其思维方式与行为举止从而造成影响。鉴于此,高校必须积极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先天优势,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促使大学生真正享受新兴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红利”。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一书,着重探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的必要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具体解决路径。

该书总共分为九个章节,主要讲述了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新契机,并进一步阐述了在此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学模式创新、实践创新的具体措施。具体而言,第一章系统介绍了大数据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章至第五章主要围绕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新环境、立体化模式、新内容等展开论述;第六章至第九章重点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在大数据时代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创新、实践创新与机制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思政教学高质量发展的趋势。纵观该书,作者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针对高校如何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提出了诸多可行性建议,一方面为思政实践提供了可参考的模板经验,另一方面助推思政教学质量提档升级。该书层次结构清晰且案例列举详略得当,适合当作高校思政专业的教辅书籍针对大学生展开思想观念层面的启蒙教育。

该书从大数据的视角讨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涵、模式和实践等方面的创新。大数据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广泛运用普及为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发生根本性、全局性、深刻性改变提供了契机。目前,高校教师亟须将大数据技术与思政教学有机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加快革新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更好地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高校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从理论意义角度看,探索高校大数据背景下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路径,有助于通过生动、具体、鲜活的实践案例扩充思政教育理论体系。由于思政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包括中小学生、大学生,以及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等,针对大学生群体如何展开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研讨,总结出优秀经验形成可参考且可执行的高校思政教学方案,有助于构建与完善动态化、常态化、数字化的思政教育理论。

从实践意义角度看,高校教师需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与思政教学耦合协调的发展路径,具有以下几点作用:一是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可视化追踪大学生每学期思政课程的学习成果,精准针对薄弱环节展开一对一有效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二是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且科学的学习观与人生观。在尚未进入大学之前,部分学生以成绩高低论成败;跨入高等学府之后,一些学生由于失去升学压力、目标茫然,失去前进的动力。面对学生这种学业定位不清晰,尚未确立人生目标及职业方向的情况,高校应该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摸清学生群体的所思所想,然后通过思政课堂从源头上解开其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症结,持续帮助广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可执行的学业、职业规划。三是有利于全面革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大数据技术运用于思政教学重构其底层发展逻辑,即全方位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等,以适应大学生个性化与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需求。

同时,《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也曾提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正在悄然经历一场深刻性变革。”这意味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大数据背景下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其中,机遇主要表现为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挖掘与分析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征,据此得出个体的喜爱偏好以便后续展开针对性教学,促进思政教育实现个性化、数字化、多样化教学。挑战表现在诸如,如何让大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利用所学的思政知识扫除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思想阻碍;如何利用思政教育让其拥有突破自我、勇于奋进的精神品质等。简言之,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改革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思忖一套符合实际教学情况的思政教育模式,以促进思政学科高质量发展。

从本质上而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属于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高校思政教育亟须跟上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模式,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时代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首要前提是打造一支专业能力过硬且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这是高校思政教学质量能否提升与适应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发展要求的关键所在。在实践中,高校可以通过引进相关院校高水平人才,亦或通过进修与组织培训等自主培养的方式,壮大思政学科师资力量,为后续展开思政工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下面将从四个维度详细探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的实践路径。

其一,大数据时代革新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理念。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必须拥有向内展开“自我革命”的勇气,从顶层设计出发革新思政教育理念。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教学理念是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指导。实践证明,大数据时代教师需要树立个性化、数字化的教学理念。这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思政教育整体化的教学理念,树立个性化教学理念。例如,高校思政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门别类地统计在校大学生的个人信息,然后经过大数据技术系统处理与精确分析,将其详细记录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数据发展平台,随时了解学生群体的思想状态,进而针对存在学习与生活困惑的学生展开心理辅导,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可以说,大数据技术为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并为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指导工作提供了契机。

其二,大数据时代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资源与手段。在互联网技术尚未迅速发展与广泛普及之前,高校思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生动且鲜活的教学资源。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使用,这些尘封已久的教学案例得以“触网”转化为数字化的思政资源,节约教师重复备课的时间成本,显著提升思政教学效率。而且,大数据时代赋予教师丰富教学手段的可能性。例如,教师在思政课堂上可以借助图文并茂、视音频结合的形式讲述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历史的车轮将会不断向前演进,这意味着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日臻成熟之后必定会出现新技术,进而再次革新思政学科的教学资源与手段。因此,教师应该始终怀有一颗归零心态与空杯心态,努力捕捉社会最新形势与变化,并将其及时有机融入思政教学课程,进而行之有效地提高思政学科教学质量。

其三,大数据时代改进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课程。教材是高校教师开展思政教学的立足点,也是改进与优化思政理论课程重要的资源。思政教师应该致力于挖掘思政教材中那些与时代精神相匹配的隐性、显性思政元素,然后经过筛选、加工以图片、视频、动画等新颖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和培养进取品格。不过,高校创新思政理论课程受到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学生接受新事物程度、校方支持力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此,高校应该赋予思政教师更多的自主教学权限,鼓励其根据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因地制宜地展开理论课程创新,激发思政教学创新创造活力。诸如,思政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收集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将其当作理论课程教学素材及时在课堂上予以回应,这样既可以夯实学生思政理论素养根基,也有利于助推思政课程提档升级。

其四,大数据时代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课程。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校思政教学开展实践课程比理论课程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这主要是因为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氛围比较枯燥,加大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提升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为了有效提高高校思政课堂的整体授课效果,教师理应利用大数据技术积极主动构建第二课堂。例如,思政教师在讲解“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章节时,可以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勾勒学生画像,全面了解其对于法治、法制的理解程度;然后尝试走出课堂走进社区、企业,利用丰富且具体的实践案例向学生普及法律基本知识,全方位提升其法治素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思政教学效果。简言之,高校思政教学应思忖多元化实践课程,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所学知识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引导学生面对复杂形势始终保持清醒的认知。

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社会存在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影响着公众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举止。大数据技术可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但其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此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理应主动承担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利用先进的、正确的、科学的思想观念,引领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与培养不畏艰险、勇毅前行的进取品格,帮助他们早日成为能堪重任、勇挑重担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猜你喜欢

思政时代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