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化院3 项创新成果获2022 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2023-11-20梁海华

上海化工 2023年4期
关键词:焦磷酸哌嗪科技进步

在最近召开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上化院”)收获颇丰。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技术发明三等奖1 项;作为参与单位获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

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是“高效新型焦磷酸哌嗪体系阻燃剂连续化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由上化院和浙江旭森阻燃剂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完成。该项目针对我国无卤阻燃剂添加量大、吸湿迁移、相容性差等问题,高端焦磷酸哌嗪阻燃剂长期依赖日本进口的现状,联合阻燃材料上下游企业,以实现焦磷酸哌嗪的国产化为目标,从“三源一体”大分子的结构设计出发,实现阻燃剂与基体在分子层面的相互融合。行业内首创焦磷酸哌嗪绿色化学合成及高温连续反应聚合技术,攻克间歇生产收率低、质量不稳定的工艺难题,实现高质量焦磷酸哌嗪的国产化,替代日本进口产品。通过多组分配伍和介孔纳米协效,显著提高阻燃效率,抑制烟气释放,结合表面改性技术提高阻燃剂耐水性和相容性,解决了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兼顾的瓶颈难题。项目核心技术获授权专利10 项,科技奖励4 项,发表学术论文14 篇。项目具有显著的社会效应及市场应用前景。

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三等奖的项目是“农业生态碳氮示踪及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由上化院和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该项目依托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委化学试剂专项等项目,历经十余年攻关,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丰度示踪剂制备技术、高精度检测质控技术以及不同应用场景的复杂体系中关键代谢物的同位素丰度测定技术。产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揭示全新“人工固氮”机理、生态环境碳氮迁移研究中得到了示范应用。大幅提升了我国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上化院参与完成的“特种铺面高性能沥青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由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上海城建日沥特种沥青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完成。

该项目针对国内传统沥青路面铺装技术无法满足区域多样化、交通繁重化、结构复杂化,高端改性沥青发展缓慢,产品细分及应用领域不清晰以及评价手段落后等问题。多单位联合攻关,体系化地开展了面向重载交通、钢桥面、生态透水道路等特种铺装的高性能改性沥青和专用改性剂研发工作。上化院针对高性能特种改性沥青需求开展专用改性剂研发工作,通过微观表征结合数模构建,探明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链结构参数与改性沥青性能间的构效关系,开发了分子链末端及支链官能化协同改性技术,突破了官能化改性SBS 需兼顾极性可控和保持回弹性的关键技术难点,解决了SBS 在沥青中高添加量时相容性差和离析程度大的行业痛点,助力项目最终形成了包括高性能特种沥青、铺装结构、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的成套技术体系,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据了解,2022 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316 项(人),其中56 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47 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182 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18 项成果获科学技术普及奖;大会还颁发了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国际科技合作奖:隆重表彰为国家、为上海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猜你喜欢

焦磷酸哌嗪科技进步
兴欣新材:原料价格波动激烈 价格转移风险依存
焦磷酸哌嗪的制备及其在高分子材料阻燃中的应用
N-乙基哌嗪合成工艺优化研究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离子色谱法测定可溶性焦磷酸铁中柠檬酸、焦磷酸的含量
新型含哌嗪-磺酰胺的2(5H)-呋喃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
加拿大批准焦磷酸三钠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哌嗪类有机胺对二氧化硫的吸收及解吸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