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运动与安全”大概念的初中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例析

2023-11-19张庆新孙卫华韩兵王小敬张晶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跨学科初中生核心

张庆新 孙卫华 韩兵 王小敬 张晶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课程内容提出“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新要求,并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融合多门课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跨学科主题如何选取、与其他学科如何融合、学习活动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落实《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要求过程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难点。笔者尝试由“运动与安全”大概念入手,基于18个课时的初中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完整案例分析,从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的选取依据、核心任务设计、素养目标制订、多学科融合的抓手、实施方式转变5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开展《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背景下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一种新思路。

一、从生命安全角度提炼“运动与安全”大概念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落实运动与安全教育的核心课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而日常健康知识与科学运动方法是保证安全运动的基础。为加强初中生的运动安全意识,提升健康素养,需要将跨学科内容融入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并予以强化,并通过对课程中应落实的运动与安全内容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进一步加强初中各学科间的纵横衔接。

鉴于此,从生命安全角度提炼“运动与安全”大概念作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在生命安全视域下,对初中生开展运动与安全教育,以促进初中生安全运动,教会初中生健康知识,提高初中生健康技能为主旨,围绕因缺少健康运动常识、缺少科学运动方法、缺少体育锻炼意识而造成的潜在运动安全隐患的问题,以及在突发状况下发生的对身体与心理安全的威胁等内容,凝练出“健康知识与科学运动方法是保证学生运动与安全的基础”“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的培养是运动与安全的终极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是运动与安全的重要途径”3个重要观念,以及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健康运动常识、科学运动方法、应急处理与心理调控四大类18个课时的问题式学习主题(表1),开展贯穿整个初中学段的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

二、以核心任务设计初中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

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学生在主动参与的過程中运用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其核心特征是由一个贯穿始终的体育核心问题或核心任务驱动或架构整个学习过程。而这个核心问题或核心任务往往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简单问题或简单任务,需要拆解成若干子问题或子任务逐步解决。

因此,基于“运动与安全”大概念的初中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合作制订适合家、校、社开展的安全运动计划并长期坚持”为核心任务,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知晓健康运动常识、掌握科学运动方法、能够进行应急处理与心理调控等4个方面创设四大任务群以及下设的18个子任务(图1)。学生通过参加一系列具有明确任务指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了解安全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基础和前提,主动学习和掌握安全运动相关知识,并能够分析与评估各种健康影响因素,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和掌握科学运动的方法。与此同时,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达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实现自我的目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对照核心素养目标制订初中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跨学科融合是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学习健康知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要立足于核心素养,结合课程的目标体系,设置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1]。因此,基于“运动与安全”大概念的初中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的制订也应主要从核心素养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个方面呈现,用具体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可观察的行为表现描述初中生关于“运动与安全”学习的最终结果。

1.运动能力目标

说出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参与不同运动的场地器材选择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运动中的损伤防护及急救措施等;在运动技能与体能的学练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出优异的运动表现;提高各项身体能力的同时保证身体的健康及运动的安全;可以自发地对运动与安全知识进行探索与实践,学会小组合作学习,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指导实践与生活。

2.健康行为目标

为自己制订科学而规律的运动、作息、饮食、用眼等计划,并可以在校内外自主完成计划,做到练习前充分热身、练习中用心率对运动负荷进行调控、练习后进行充分放松;在运动中遇到挫折与失败时,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学会勇敢面对自身的不足,找到提升自己的有效方法;正确选择运动的场地、器材、着装等,合理评估自身身体状况与运动需求,在促进自己健康生活与科学锻炼的同时,能够主动帮助他人。

3.体育品德目标

通过运动与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尊重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与团队成员及他人沟通和协作,形成尊敬队友、互敬互爱、乐于奉献的团队意识;通过公平竞争、换位思考、积极沟通、相互激励、关怀与协作共同进退,体验个人价值;在任务挑战中,运用和巩固适应环境、应对突发事件等技能,提高战术思维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

四、兼顾多学科知识技能统整和核心能力提升的初中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

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不仅体现在统整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还体现在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适应生活、面向未来的各类核心能力。

基于“运动与安全”大概念的初中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首先将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生物、物理、化学、外语、劳动、信息科技、艺术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合,深挖运动与安全相关内容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和实践方法等(见表2)。从学习流程,即课前任务、课中活动、课后任务3个环节学生具体完成的内容与展示成果来看,利用数学与信息科技等相关知识作为调查、研究、统计的手段;利用语文、信息科技等相关知识进行前期的调查、采访;利用艺术、语文、信息科技、音乐、劳动、外语等相关知识完成并物化研究成果,便于自己使用和传播他人。

基于“运动与安全”大概念的初中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将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及学会实现自我、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尊重差异、学会共处的能力为基本出发点,选择适合初中生的学习内容及方法;精选多学科基础内容和最新研究成果,选择符合学生学习、实践、比赛等需求的必备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创设科学运动、安全运动、健康生活、預防伤病、情绪调控等多种情境,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为主的活动,鼓励学生将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传承体育运动精神、发扬传统美德、养成健康习惯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体育运动的魅力,涵养家国情怀,增强体育文化自信。

五、初中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方式的转变

与专项运动技能、健康教学、体能教学相比,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方式有其特殊要求。为保证跨学科主题学习课中活动的高效性与课后成果的科学性,需要在课前与课后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至少提前3~5天将课前任务布置给学生或小组,结合课前任务,课中主要以学生主动探索、自发学习、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为主要形式;课中活动完成后给予5~6天的时间供小组将课上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提炼;在课后任务中将成果进行固化和推广(图2)。这样课内外与校内外一体化实施可以让学生对相应内容研究更加深入、物化成果质量更高、推广更有价值和意义。

此外,基于“运动与安全”大概念,本着多学科融合学习理念,开展初中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坚持课内外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指导实践,形成跨学科主题学习的18个课时的大单元。可以结合专项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内容整合推进,可依据学情与校情、初中不同阶段学习与活动特点、每个年级不同的时期,将18个课时学习主题合理分布在初中6个学期,每学期开展3~4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作为校本课程每周开展1~2次,从而将时间增加到60~90min(见表1)。如遇特殊情况,也可作为阶段线上教学的重要素材,指导学生完成特殊时期的自我防护和心理调节。现以第17课时为例,呈现学习方案(图3)。

基于“运动与安全”大概念的初中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初中生实际生活、真实情境、具体问题的真实、协同、多元的学习[2],不仅让学生能够清醒面对“运动与安全”真问题,还能够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在同伴的合作与鼓励下,以共情的方式参与到真实任务的挑战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实践成果的产出中、核心能力的提升中,从而让自己受益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杨伊,任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必要性、可行性与行动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3,57(05):88-94+100.

[本文系北京教育学院重点关注课题“大观念统领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DGZ2023-0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跨学科初中生核心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