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元素在“材料性能”课程中的鸡尾酒效应

2023-11-19夏志东张红国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8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性能

张 忻,夏志东,张红国

(1.北京工业大学 材料与制造学部,北京 100122;2.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22)

“材料性能”作为高等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等基础知识,使学生成为具有较为完备材料科学知识的专门人才。因此,在高等院校材料、化学、机械、环境科学等专业中一般都会开设“材料性能”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宽、专业交叉点多、知识抽象且繁杂,并且课程自身存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也正因如此,“材料性能”课程有大量基于课程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这也为探索课程思政育人教育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1-2]。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材料性能”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科技发展和生产实践联系密切,具备大量的思政元素融入点。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思考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运用所学为社会做贡献,让学生感受到新时代青年学子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从而实现教学内容和育人元素的紧密结合的鸡尾酒效应。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将通过分析授课过程中鸡尾酒效应的影响因素,对如何有效利用思政元素的鸡尾酒效应实现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的一致性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影响思政元素鸡尾酒效应的因素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教师作为教学主体,要起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要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一)教师自身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4]。高校教师应发挥专业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新时代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高校每一名教师不仅具有专业知识素养,也要具有思政文化素养,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兼顾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让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同时发挥作用。

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与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有密切的关系,教师是课程思政的施教者,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用实际行动彰显职业道德,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将思政元素合理地融入“材料性能”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播与价值观的同频共振是实现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前提条件。高校教师在对大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自身行为上也要做表率,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担当他们的守护者和引路人。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高校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大学生,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将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发展目标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促进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和政治思想觉悟的提高。课程思政不能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也要重视在课外教学中的融入,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环节,也要利用好实习、参观等实践类课程,使学生主动成为课程思政的参与者。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认可度,从而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政治素养过硬和实践能力突出的大学生。

二、提升思政元素鸡尾酒效应方法的探讨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不是对思政元素进行“移植”的简单说教,而是要结合“材料性能”课程自身理论性强、多学科知识点融合度大等特点,深入挖掘该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政元素,使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让思政教育在材料性能课程教学中找到落脚点,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行。“材料性能”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专业课教师可通过努力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深入挖掘和提炼“材料性能”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及价值理念,将教学内容和育人元素紧密相连,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实现潜移默化的引导。

(一)努力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精进教学方式,将知识的学理性和政治的方向性有机融入。首先,通过举行团队培训、集体备课、教研室讨论、参观实践等活动,让教师在了解材料领域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的同时,进一步认识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进而提升教师自身思政素养。其次,加深教师对专业本身的理解,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做到教师明确“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学生明确“如何去学习、为谁而学习”,为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最后,授课教师从知识体系、能力培养、情感认同和价值理念等层面出发,精心提炼思政元素,巧妙设计课件、选取案例,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让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同向同行,实现课程质量的提升。

(二)深入挖掘课堂讲授内容的思政元素

“材料性能”课程中涉及材料、物理等领域的众多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应深入挖掘并精心设计课程,让德育教育润物无声地渗透到专业课程学习中。表1列举了课程各章节中富含思政元素的典型案例,这些优秀案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5G、量子技术、人工智能、高铁等技术发展迅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从模仿到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这些成就是对我国制度、文化、素质的全面肯定,也彰显出中国科学家在科学界做出了日益重要的贡献,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家国情怀。

表1 “材料性能”教材中部分思政元素结合点及预期成效

(三)探索多元化学习模式,多角度渗透思政元素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音频、视频、线上线下学术报告、行业调研等多元化学习模式,多维度、多角度、深入地开展教学,构建多元化教学平台。结合专业知识,采取包括讲授、研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与方法,通过实例向学生传递与思政相关的内容,实现思政元素自然地、润物无声地融入“材料性能”课程教学之中。

拓展课程思政的教学维度,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如学习通、QQ群、微信群、各种相关网站链接等线上线下多元化的学习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同时,在掌握一定量的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问题开展课堂分析讨论会,采取自主选择课题、组合团队、利用信息手段等获取资料、分析并完成口头报告和书面论文等方式开展教学内容,既加深了学生对“材料性能”专业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想和团队精神。

思政元素的融入还要拓展到课堂教学之外的学习环节,体现在课外作业、文献调研和汇报等环节中。组织学生开展团队“微课制作”“无领导学习小组汇报”等课外实践。在微课制作环节中,学生以组划分团队,针对该课程相关的某一知识点或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结合文献检索完成微视频的制作。微课活动从选题开始就应强调思政元素的融入,要求体现专业问题的解决对于国家战略的意义,该环节旨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无领导学习小组汇报”环节中,让学生在科学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两个环节作为专业课学习考核的过程考核内容,既丰富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维度,又丰富了专业课的考核方式,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结语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应有机统一渗透在每一堂课中。如何在材料学专业教学课堂中恰到好处地进行思政教育是值得专业课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首先,引入的思政元素案例要让学生能接受,认为这是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引入的思政元素要与专业课内容高度契合,而不是生硬的拼凑和嫁接;最后,要与学生共情,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并明确认识导向,适时选取恰当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家国情怀,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使“材料性能”课程既有多维度,又有厚度,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性能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提供将近80 Gbps的带宽性能 DisplayPort 2.0正式发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Se双元置换的基于LGPS的thio-LISICON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强韧化PBT/PC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
RDX/POLY(BAMO-AMMO)基发射药的热分解与燃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