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壶之大者是中庸
——论紫砂艺术作品《平盖石瓢壶》的美学理念和哲学思辨

2023-11-19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8期
关键词:石瓢艺术作品紫砂

周 渊

在传统的紫砂艺术造型之中,我们能够从圆器的饱满圆融、方器的横平竖直、仿生器的栩栩如生等等特征方面先入为主,寻觅到自己喜欢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紫砂艺术的发展,许多传统器型面临着不同匠人们的传承和创新,以适应自己对紫砂艺术的审美和壶友们的饮茶之需。在这其中,石瓢造型是比较典型的代表,尽管有着“跌不破的型”之说,但是从古至今,许多的紫砂艺人们都希望能够在石瓢壶之中汲取养分,寻找更多的突破。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平盖石瓢壶》采用了光素的形式来体现它的骨架之美和线条之韵,能够看出作者非常精湛的紫砂抟制技艺以及独特的艺术审美,对于传统器型的专研已经趋于臻境,于是在传统的基础之上,演绎而成这样一把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石瓢壶。此壶壶身为稳定的三角形形态,虽然为几何设计,但是比较的丰满,颇具张力和分寸感。每一根线条的勾勒都包含着几分的柔润,彷佛是自身生长出来一般,软且有韧性。壶底的处理也是置棋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起到了很好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层次感,使其不显得拘泥呆板。壶嘴直流,简洁却力度十足,出水相当爽利,壶把则是倒三角姿态,和壶身形成完美的匹配,端握舒适,相较于子冶石瓢、满瓢等等具有代表性的石瓢,平盖石瓢的开口比较的适中,更加轻巧灵动,和壶身的曲线相得益彰,桥型壶钮的弧度略微高一些,显得气韵挺拔,也适合我们拿捏,同时也把江南小桥流水的韵味凸显出来。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平盖石瓢壶》,我们能够从它亦曲亦直的造型特征之中,感受到简朴大方的艺术气度,以及作者干净利索的抟制风格。对于一把石瓢壶来说,基本的框架已经在经典的传承之中形成,这就需要紫砂匠人们在微微的调整之中更好地形成和谐一致,有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味在其中。而且小小的平盖石瓢壶,恰恰能够体现我们国人对茶器的选择和国人的艺术审美观念,凸显出中国传统智慧的哲学思维。

石瓢壶从“石铫”发端而来,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而成为端把的形态,在陈曼生、子冶、顾景舟、徐汉棠等等紫砂巨匠的演绎之下,成为了紫砂造型艺术之中实用和欣赏的典范之作,其中的平盖石瓢,更是由顾景舟大师抟制,在汲取经典的基础之上力求创新。平盖石瓢主要以“子冶石瓢”为蓝本进行二次加工,在我们平常使用的过程之中,能够体会到子冶石瓢架子够挺,气势够足,但是壶口开口有些小,实用性稍微欠缺。于是在顾老的设计中,把子冶石瓢和满瓢的特点相互融合起来,在点、线、面的搭配上面做了很多的调和处理变动,特别是将原来比较突出的棱角,转变为比较柔美的“圆角”,在壶盖的处理上也突出了一个“平”字,使其更加的具有刚中带柔、不偏不倚的特点。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中庸”二字非常的重要,对于藏锋不露、刚柔并济的平盖石瓢来说,这或许就是对中国文化的最佳诠释。这件作品《平盖石瓢壶》从工艺的角度来看几乎做到了完美,在线条的舒展自如和收敛有度方面,在细节的把控方面都无可挑剔,同时也是作者在不断地研学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表现形式之后的一次自我突破,从顾老的平盖石瓢出发,又回归到紫砂艺术的本真,那就是实用和文化的完美统一,也是我们对中庸之道这样一种处事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艺术表达。

结 语

紫砂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紫砂匠人们的世代坚守和匠心传承,正是有着一批执着于传统工艺,同时又不断地汲古创新、秉持匠人精神的艺术家们,才能够在纷繁喧闹的今天依然保持良好的定力,依然能够妙手抟砂,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紫砂艺术作品回馈我们广大的壶友们。

猜你喜欢

石瓢艺术作品紫砂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菱花石瓢壶”的艺术魅力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石瓢壶”探艺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