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舞创作的传统审美与当代意识

2023-11-18张子晔

艺术大观 2023年30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摘 要:中国古典舞在我国舞蹈艺术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具有典范性的意义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国古典舞具有载史之美,同时其表现出的对于生命灵动的创作审美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艺术功能的独到理解。在进入现代以来,中国古典舞也在不断地革新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对于自然万物的情感表达意识贯穿其中,以舞蹈与当代文学结合的艺术表达形式也层出不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中国古典舞对于真善美即雅的审美理念以及对于体态、动作、形式、内容的和谐追求从未改变。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传统审美;当代意识;革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0-0-03

中国古典舞是一种具有典范性的舞蹈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具有独特的审美个性,其通过艺术独有的“意象”的塑造,将创作者对于自然宇宙的哲思用舞蹈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体现出了中国古典舞蹈别具一格的生命灵动,下文将对中国古典舞创作的传统审美进行介绍。

一、中国古典舞创作的传统审美

中国古典舞创作的传统审美主要围绕从先秦到明清的载史之美和从舞者到自然的生命之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从先秦到明清的载史之美

舞蹈美学作为一门学问,其必然有独特的发展过程,从舞蹈的起源、变化以及发展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中国古典舞的载史之美。从先秦时期的祭祀舞、舞示礼,到两汉时期的“体迅轻鸿”;再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以叙志,舞以宣情”到隋唐时期的“舞者所以激扬其气”、两宋时期的“有情则有变”、明清之际的“阳调起舞,在羽之羽;阴调起舞,在徵之羽”。中国古典舞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反映了当朝不同背景下舞蹈功能、形神、技法的发展,通过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史,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到先秦一统的辉煌壮举、唐朝繁华一时的开元盛世,这就是中国古典舞中的载史之美。同时,从舞蹈发展的历史中,我们也可以对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精神窥探一二,中国古典舞蹈美学所追求的阴阳相合、虚实相生,与我国古代所涌现出的诸多大思想家的哲思有异曲同工之妙。[1]可以说,中国古典舞具有载史的特性,其独特的载史之美需要后人深入挖掘,深入体会。

(二)从舞者到自然的生命之美

袁禾老师在《中国舞蹈美学》之中写道:“在中国舞蹈美学的研究之中应该着重把握两个要点,其一是作为审美对象的舞蹈本体,而其二就是以舞蹈之道与宇宙之道的联系。”[2]舞蹈艺术应该是一种经过升华的,且经过不断的身心锻炼、意识体会从而进入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舞蹈表演者本身来讲,中国古典舞需要通过不间断的技法练习,从而依靠身体的体态和谐将舞蹈的外在美展示出来,在这一个过程中,舞者通过不断尝试超越身体极限的动作,舞者的身体潜能会被极大地挖掘出来。同时得到提升的不仅仅是舞者的舞蹈技法,舞者的精神意志以及体会感悟也会得到突破。舞者本应是无拘无束的,真正的舞者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是不去考虑应该怎样舞动的,而是在身体的舞动过程中将内心涌现出来的情感,用舞蹈艺术的形式进行外化表达[3]。同时,在舞者进行这种外化表达之时,本身就与自然融为一体,与天道沟通,使得混沌的世界变得逐渐清晰。舞蹈,其本身就是自然的杰作,中国古典舞与生俱来就有着和谐的生命灵动之美,舞者的使命就是让精神意志如鲜花般绽放。舞蹈的语汇丰富异常,舞者通过自己的肢体、神情,不断地将舞蹈的美外化出来。舞者通过舞蹈艺术的本身对于生命的价值进行阐述,引发观者对美感以及对神奇生命的赞颂,让人类在舞蹈审美中认识自然之美、认识生命之美、认识自身之美。

二、中国古典舞当代的革新与发展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古典舞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怎样在坚持中国古典舞鲜明的历史性的前提之下,创作出紧跟时代大潮,符合大众审美,表现当代意识的优秀作品,是值得总结和思考的,下文将以中国古典舞蹈当代的革新与发展为主题,从对于自然万物的情感表达意识和当代文学结合舞蹈艺术表达形式两个层面进行阐述。

(一)对于自然万物的情感表达意识

在当代,中国古典舞艺术家创作出了一系列以对自然万物的情感意识表达为基础的舞蹈艺术作品。并且随着西方现代舞知识以及审美理论与中国古典舞的不断结合,让创作者在注重动作质感、结构表现性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于情感的表达,以情感表达为基础结构模式,将以往的动作形式的审美上升到对于情感表达的审美,对自然万物的情感意识进行表达[4],如《玲蛇踏青》《小溪·江河·大海》等舞蹈艺术作品,创作者基于自身对于大自然的感悟,通过写意的方式,将自然万物的情感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小溪”“江河”“大海”这三种不同的自然界中的水的形式,在舞蹈作品中以普通的“圆场”作为主导动作,群舞的舞者们在舞台中时而静缓、时而急促地折回游走,很好地表现了三种作品意境,抒发了情感意识的同时又将这三种不同形式的水用同一个主导动作串联到了一起,从小水洼慢慢汇聚成了小溪,小溪的涓涓细流归入江河,条条江河奔流到海,呈现出丰满的意境,清晰地表达出不同形式水的个性之鲜明。

(二)当代文学结合舞蹈艺术表达形式

当代创作出的很多著名的中国古典舞蹈很多是基于当代文学进行改编创造的。借助成功的文学作品,加强舞蹈的文化底蕴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情节为基础,编排舞蹈动作,用舞蹈的形式再反过来强化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这种创作方式无论是对于文学艺术还是舞蹈艺术来说都有着极其积极的作用。一方面,这种创作的形式可以借助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使得观众对于舞蹈的主题提前有了一定的深刻认识,便于观者对于审美感情的抒发,同时,通過进一步挖掘以及升华原著中的情感表达最为强烈之处,更容易引起观看者的共鸣,有利于创作出更多的脍炙人口的作品。[5]比如,以著名文学作品《雷雨》为基础,创作出的中国古典女子独舞《蘩漪·药》,该舞蹈着重表达周朴园逼蘩漪喝药这一情感激烈的情节,其通过对于蘩漪的舞蹈动作表现,既体现出了蘩漪在面临封建家长压迫时的绝望,也体现了在斗争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反抗精神。在舞蹈的中段,舞者极力逃脱的舞蹈动作使观者可以深切地体会主人公蘩漪此时此刻的挣扎状态,当舞者围着舞台的四周跑动,更体现了蘩漪不顾一切地想要冲出去的狂热心理。但是,在舞蹈开篇,舞者的动作却是轻缓的,这时的轻缓却有着些许沉重的意味,轰鸣的雷声,昏暗的灯光,无一不昭示着主人公压抑的内心,鲜明地体现出主人公长期受到封建思想压制的现状。开篇的铺垫对于推进舞蹈中后段的高潮部分起到欲扬先抑、轻重缓急的效果。缓急相称的特点也正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特征。诚然,舞蹈并不像文字一样具有清晰的叙事功能,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文字语言作为工具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需要读者再次进行思考、加工后才能够体会其中深意。但是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却截然不同,舞蹈的语汇是简洁的、清晰明了的。往往文学作品中深奥难懂的词汇,舞者通过肢体、神情的表达,将难懂的语汇简化,将复杂的情感剖析,因此舞蹈所表现出的意境更容易激发情感,增加了作品的渲染力。

三、中国古典舞蹈的艺术回归

基于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在中国古典舞的现代发展中,不论是从审美理念还是动作规律上,其独有的传统特点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下文将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展开阐述。

(一)真善美即雅的审美理念

真善美即雅的审美理念从本质上说,即中国古典舞蹈美学规律与真理的统一。舞是“真”的,舞者的表演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其重点不在于通过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调动观者感受,而是用舞乐结合的意象,直接给观者带来情绪审美,那些或哀愁或喜悦的情感,无须过多加工便可以直射入观者的心灵;舞是“善”的,这种“善”的外化表现为服从于自然,相生于宇宙的大“善”,这种和谐之美是一种刚柔并济的力量,既影响了观者,又使舞者可以在内心的和谐中寻找人性的“善”;舞是“美”的,美的事物相对来说更容易深入人心。舞蹈的韵律之美、和谐之美使得观者在舞蹈的节奏中与舞者产生共鸣、自由展开,给人以无与伦比的审美感受。所以说,舞蹈是“雅”的,在中国古典舞蹈中,舞者真正的力量并不是速度之力、喷薄之力,而是一种内化之力、蓄而不发之力,舞者在自然以及生命的真理面前,舍弃了一味的张狂表现,这是因为真理不虚、不恶,其是一种客观存在,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以人的个性而改变,当舞者放弃掉其强大的个性表现后,即更容易“舞入其境”,与真理相遇,与真理统一,最终才能够给观者带来“雅”的感受。

(二)动作规律上的对立统一

在中国古典舞“拧、倾、曲、圆”的形态特征下,沉积了大量的古代中华古典哲思文化——儒文化。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动作强调动静结合、刚柔并济、虚实相生的对立统一,左右手掌分阴阳,而后归于统一。其舞蹈步伐多为一虚一实、虚实结合,形成了欲前先后、欲进先退、欲扬先抑的运动规律,这是因为宇宙的“大化”仪式中所强调的“反复其道”以及“极则复返”两个最为基本的观点。正因为中国古典舞的这种动作规律上的对立统一,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古代思想——儒、道、佛家的卓越成果。举个例子来讲,在《老子·四十章》中曾经提到的“反者,道之动”,其认为与“道”相通的运动一定是朝着不同方向的,这被称作“反律”,正是这种不按照常理出牌的突变性的技法使得观者有着变化莫测的观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中国古典舞的神韵中极其强调运动规律的对比以及反衬,在看似是矛盾的动作之中塑造其别具一格的审美特性。[6]举个例子来说,神韵之中的主要动作“云肩转腰”“青龙探爪”“燕子穿林”“风火轮”等,都是依靠舞者重心、力度、节奏以及快慢的角度,用看似矛盾的表现方法完成的,这些动作闪转有序、活灵活现,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除了技法上的对立统一,中国古典舞动作所呈现的虚实相生之境也尤为重要,“象”是用舞者的肢体动态来表现的,这里指的“象”并不是生硬的外表形象,而是具有情感意蕴的象征性的符号,用以表达作品中的生命精神内涵。一段成功的中国古典舞表演,给观者的体验一般来说是“虚幻的”“虚实结合”的,舞蹈是通过舞者的姿态变换给观者创造动态的视觉意象的,这种视觉意象应该呈现为“实像”与“虚像”的有机融合,舞者所创作的动态造型以及精美表现是“实像”,给观者以情感共鸣的感觉是“虚像”。[7]从根本上讲,舞蹈所创造的视觉意象是“虚像”,但是这种“虚幻”并不是所谓的“无”,不同的观者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不同的空间环境下都会有不同的感觉,这并不是由舞蹈创作者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于舞蹈的“意境出于观者之心”,这些都是中国古典舞蹈的特征,是可以“以虚引实”“虚实相生”“虚处藏神”的。同时,从舞蹈风格这一方面来看,中国舞蹈文化主要是强调以“静”为主,蕴含着以“和”为贵,从而形成了刚柔并济、形神相生的美学特征,中国古典舞在動作规律上的对立统一应该得到继承,是中国古典舞在舞蹈技法与表达意识上的重要瑰宝。[8]

四、结束语

回顾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中国古代道家、佛家以及儒家思想,致力于表现对于自然和谐的敬畏以及生命灵动的可贵。从历史到当代,中国古典舞所具有的“雅”正在与当代意识融合,中国古典舞蹈想要进一步的发展,除了注重传统神韵技法的传承、真善美即雅等思想的沿袭之外,应该让舞蹈做到更为“现代化”。一方面,让中国古典舞在现代中传递“古典”意识,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于舞蹈艺术自由追求的表现,在当代重建“古典”,这并不矛盾。另一方面,中国古典舞蹈艺术应被作为反映现代人的感情、情感以及思想意识的重要艺术形式,站在当代人的角度,体会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去发现新时代发展下人们还没有发掘的普遍真理,体现当代意识,将中国古典舞当作启蒙人性精神的一面旗帜。

参考文献:

[1]谭玉龙.尚情、崇德与超越——中华舞蹈美学精神探赜[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1(02):143-148.

[2]袁禾.中国舞蹈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胡昭昉.身韵·意境·生命——中国古典舞审美艺术特性分析[D].汕头大学,2004.

[4]易立.流风回雪 韵逸神飞——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呈现[D].暨南大学,2006.

[5]邱宇.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舞剧改编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21.

[6]尤杨.“神韵”在古典舞表演中的体现[J].艺术科技,2019,32(03):148.

[7]邢力.探析中国古典舞中的“阴阳之道”[D].山东艺术学院,2022.

[8]尹琦.古典舞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理念[J].戏剧之家,2017(10):153.

作者简介:张子晔(1996-),女,江苏无锡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舞蹈编导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舞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审美性、训练性、运用性的价值
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模式发展探究
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中如何体现禅境意韵研究
浅谈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代中国古典舞发展之我见
对武术“雁形”导引训练法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