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下的民间音乐鉴赏研究
2023-11-18孙欣
摘 要:乐理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利用乐理知识构建民族音乐大厦,有利于进一步展现民族音乐的灿烂光芒。本文以乐理下的民间音乐鉴赏为研究主题,首先阐述了民间音乐的定义和特点,其次分析了基于乐理知识开展民间音乐鉴赏的意义,最后以劳动号子这一典型的汉族民间音乐体裁为例,给出基于乐理知识开展民间音乐鉴赏的案例,对劳动号子的演变过程、种类、艺术特征、结构特点和文化意义等展开鉴赏。
关键词:乐理;民间音乐;鉴赏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0-000-03
一、民间音乐概述
袁静芳教授在其著作《中国传统音乐概述》中对民间音乐做出明确界定,民间音乐简称“民乐”,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音乐,这类音乐一般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流行于民间,并在流行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所以民间音乐凝聚着我国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情感体验。
“民间歌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可以说,民间歌曲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民间音乐在我国人民群众心目中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一方面,相比于专业音乐,民间音乐的创作者是从事着多种职业的普通人民群众,他们将自己经历过的事件、品尝过的酸甜苦辣、总结的人生智慧等渗透进音乐中,民间音乐可以很好地反映我国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审美;另一方面,民间音乐承载着普通人民群众的日常情绪,相比于具有文化消费、精神享受性质的专业音乐,民间音乐更接地气。
由于民间音乐是由普通人民群众根据其生活场景、日常活动自发创作的音乐,所以在与音乐搭配的乐器、音乐演奏方式、音乐演奏场景等方面都表现出极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所以民间音乐不仅可以用于欣赏,还可用于民俗研究工作。
民间音乐虽然是由缺乏乐理知识的普通人民群众创造的音乐,但并不意味着民间音乐缺乏乐理知识支撑,基于乐理知识鉴赏民间音乐,不仅可以帮助音乐爱好者更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民间音乐文化,还可以进一步凸显我国普通人民群众的智慧[1]。
二、基于乐理知识进行民间音乐鉴赏的意义
(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基于乐理知识开展民间音乐鉴赏具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意义,民间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如一些史诗类的民间音乐记录着各民族的发展奋斗史,一些赞颂英雄的民间音乐将英雄身上的美好品质记录和保存下来,从民间音乐中挖掘民族优秀文化和利用民间音乐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策略[2]。
(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基于乐理知识开展民间音乐鉴赏具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意义。音乐具有感染、激励等作用,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听者的情绪和心境,所以音乐可以为听者带来力量,甚至塑造听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如当人听到激励人心的音乐时,其内心的消极情绪将会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积极的人生观念和热情的人生态度。相比于其他类型音乐,民间音乐中蕴含中我国普通人民群众的群体智慧和朴素道德观念,基于乐理知识开展民间音乐鉴赏,可以帮助听者自民间音乐中汲取能量,从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3]。
(三)传承民间音乐文化
基于乐理知识开展民间音乐鉴赏具有传承民间音乐文化的意义。音乐鉴赏不是简单的音乐欣赏,而是从音乐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一飞跃需要以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和支撑。如果不基于乐理知识开展民间音乐鉴赏,则只能认识到民间音乐的“好”,无法理解民间音乐具体“好”在哪里,便无法对民间音乐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处理,不利于增强民间音乐作品的生命力,不利于实现对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4]。
三、基于乐理知识进行劳动号子鉴赏的示例
(一)鉴赏劳动号子的演变过程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也有“吆号子”“打号子”“叫号子”的别称。关于劳动号子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先秦著作《吕氏春秋·审应览》中,“今举大木者,前呼舆謣,后亦应之”,这说明劳动号子最早只是体力劳动者的呼号,目的是统一步伐、调节呼吸和提升劳作效率。后来,劳动人民将劳动号子逐渐美化,将其由简单的呼号转变为音乐。
最初的劳动号子只是有节奏地呼喊,其内容并不统一,但由于体力劳动者存在节省体力的需求,所以劳动者多利用“啊”“嘿”“呀”等方便发声的音节作为劳动号子的“歌词”,劳动号子“歌词”并没有实际意义,主要作用是调整呼吸和统一步伐,激励作用和情绪价值不太明显。后来,部分劳动人民参与劳动强度较低的工作,其有更多体力和精力去斟酌和发挥劳动号子的艺术表现,如出现了“一领众和”的演奏模式,劳动号子的秩序性和规范性增强,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简单的曲调和衬词。此时劳动号子出现了实际意义上的歌词,产生了一定的激励作用和情绪价值,劳动人民在有节奏地喊号子的同时,其身体上的疲惫得到缓解,劳动过程变得更加有趣。
劳动号子逐渐成为一种民间音乐体裁,一些歌唱家利用劳动号子这一民间音乐体裁创作了各式各样的劳动号子,劳动号子由最初劳动中有节奏的简单呼喊发展为有歌词、有曲调的歌曲形式,这不仅体现了普通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和乐观态度,还蕴含着劳动强度和音乐表现限制之间的关系,即劳动强度越大,音乐表现限制越大,音乐更简单;劳动强度降低,音乐表现限制降低,歌唱者有更多余力去斟酌和发挥音乐的艺术表现价值,音乐朝向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二)鉴赏劳动号子的种类
根据劳动号子的使用场景分类,可以将劳动号子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林区号子、船工号子和渔民号子等,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很多体力劳动被机器代替,与劳动场景相匹配的劳动号子也很难听见,如船工号子,这类劳动号子已经失去了实用意义,但作为一种民歌体裁实现了“永生”。不同种类的劳动号子由于其所對应的劳动场景不同,其演奏方式和节拍等存在差异,展示出鲜明的劳动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民俗知识,如夯硪号子坚实有力,挑担号子活泼跳荡,船工号子丰富多变。
以比较典型的搬运号子和工程号子为例,搬运号子是在以人力直接负担重物的运输劳动中使用的,如扛包、装卸等,这类号子一般没有固定的歌词,多由劳动者即兴创作,采取“一人领唱,众人应和”的演唱模式,如《哈腰挂》由六个乐段以及引子和尾声组成,前6小节是劳动号子的开始部分,也是领唱者招呼众人做好劳动准备的部分,歌词为“哈腰挂”,前6小节之后的内容采取“一人领唱,众人应和”的演唱模式,领唱者歌词比较多,其他人以“嘿”应和。工程号子在打夯、打硪、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劳动者在此劳动过程中需要用到名为“硪”的圆形石头或铁饼,用硪砸地基或打桩子时,打得轻则间歇时间短,打得重则间歇时间长。例如《打硪歌》是在打重硪时歌唱的,节拍和乐句具有不对称性,第1乐句由2个乐节4小节8拍组成,第二乐句由3个乐节6小节13拍组成,在音乐材料上,使用了对应式和展衍式两种手法。
(三)鉴赏劳动号子的艺术特征
由于劳动号子是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产生的,而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一般受教育水平比较低,所以劳动号子的歌词以直白、朴素、口语化为特色。综合来说,劳动号子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劳动号子的节奏具有律动性,且不同劳动场景所对应的劳动号子节奏存在差异。具体来说,劳动号子的律动性表现为相同时间间隔内周期性、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劳动号子的节奏律动类型主要有三类:长律、平律和短律,长律的律动单位一般为一整个乐句,适合劳动强度大但是间歇时间比较长的劳动,如打大槌、打重硪等;平律的律动单位一般为一个乐节,适合协作性比较强的劳动,如搬运、拉纤;短律的律动单位一般为一个节拍,适合节奏比较快、动作衔接比较流畅的劳动,如挑担、过滩。二是劳动号子的曲调具有重复性,即劳动号子曲调材料通常是运用单一材料进行重复或是对单一材料进行简单的调整,如《舂米号子》前四小节没有唱词,仅有“嗨”和“吱”两个音交替出现,其中每个“嗨”都是用于模拟舂米的重音,“吱”则是帮助劳动者简单休息的吸气声音。三是劳动号子的演唱方式比较单一,其主要包括独唱、对唱和一领众和三种。四是劳动号子的歌词比较直白朴素,与劳动者这一演唱身份相匹配,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如《渔船号子》歌词为“站在船头呦喊太阳喽,坐在船尾呦唱月亮喽”“号子么吼出呦心中的爽喽,渔网呦拉出呦湖中的雾啰”等,歌词接近口语化,歌词内容與劳动场景基本一致[5]。
(四)鉴赏劳动号子的结构特点
劳动号子是底层劳动人民的音乐,彰显着底层劳动人民乐观、豪爽的性格,根据劳动号子的应用场景特点和演唱群体特点,劳动号子展现出两大结构特点,一是形式上简单平铺直叙,一方面,劳动号子所对应的劳动是重复性比较强的体力劳动,所以劳动号子在演唱时反复歌唱,曲调起伏不大,很少有拖腔,这既契合劳动者的动作节奏,又没有为劳动者带来比较大的精神负担。如果劳动号子的曲调变幻莫测,则劳动者需要花费大量脑力记忆曲调,这无疑增加了劳动者的劳动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号子演唱群体多为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物质生活相对贫瘠的底层劳动人民,所以劳动号子的节奏比较规整、速度相对适中,腔调接近口语化,句子长度比较短,符合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特点。二是音乐性格以粗犷豪迈、坚毅质朴为主,音乐性格其实就是劳动号子演唱者的性格映射。底层劳动者虽然物质生活比较贫瘠,但是其比较乐观,希望通过付出体力劳动改善生活,劳动号子不仅是对劳动者的激励,更蕴含着劳动者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劳动者在演唱劳动号子时,想的不是这份活有多累,而是靠着对美好未来的崇敬和幻想消磨身体上的疲惫,从这一方面来说,劳动者的物质生活虽然是贫瘠的,但其精神生活是比较富足的,劳动号子中没有对生活的埋怨和对体力劳动的逃避。在艰苦的集体劳动中,不允许个人出现犹豫、畏缩等情绪,只有众人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战胜困难,所以劳动号子一定是坚定、豪迈的。
(五)鉴赏劳动号子的文化意义
鉴赏劳动号子,不能忽略对劳动号子文化意义的鉴赏,只有真正了解劳动号子的起源和演变,才能精准把握劳动号子的艺术特点,根据时代的发展为劳动号子增添新内容,实现劳动号子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以纤夫号子为例,该劳动号子是鄂西土家族的民间音乐,鄂西地势险峻,风景秀丽,土家族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通过劳动改善生活质量,构建美好生活。智慧和乐观是鄂西土家族人的代表性品格,这两种品格也反映在劳动号子中。纤夫号子的演唱群体是纤夫,纤夫是以纤绳帮人拉船为生的人。古代船运是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当船只遇到险滩或搁浅时,需要很多人合力拉船,用人力将船从险滩上拉出来,确保船只正常航行。在拉纤时,纤夫一般曲着身子、背着缰绳,只有当所有纤夫同时用力时,才会形成最大的合力,从而将船只拉出来,如果纤夫没有同时用力,则拉力分散,纤夫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大幅增加,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劳动号子应运而生,起到帮助纤夫统一步伐和同时发力的作用。
纤夫号子虽然是基于其统一步伐、调整呼吸等实用功能出现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加上纤夫的创造,纤夫号子有了更多文化意义。例如,纤夫号子可以帮助纤夫抒发情感,在长时间的水上作业期间,纤夫心中涌现出对家人、恋人的思念等情绪,他们利用纤夫号子抒发情绪,获得情感认同,避免在长时间的水上作业中出现情绪问题或心理问题,例如《山伯转回来》这一纤夫号子,歌词不再是粗犷直白的,而是婉转多情的,这一类特殊的纤夫号子不仅可以帮助纤夫调整步伐和呼吸,还会引导纤夫想起家乡的恋人,从而激发纤夫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而奋斗的意识。还有些纤夫号子具有反映时政的作用,纤夫们将自己对各类政治时事的看法写入纤夫号子中,纤夫号子在此时具备了“记史”的功能。另外,纤夫号子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通过欣赏纤夫号子,可以直观感受到鄂西土家族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面对大自然不屈服的大无畏精神。
四、结束语
基于乐理知识进行民间音乐鉴赏具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和传承民间音乐文化的意义,鉴赏是一种比欣赏更高级、更复杂的活动,只有基于乐理知识进行民间音乐鉴赏,才能真正实现鉴别和欣赏的统一,深刻了解到民间音乐中所蕴含的精神和文化。
参考文献:
[1]杨乃馨.浅析乐理下的民间音乐鉴赏[J].明日风尚,2022(11):73-76.
[2]赵云峰.论民间音乐在音乐鉴赏课中的开展实践——以邢台四股弦教学为例[J].黄河之声,2019(05):112.
[3]高婧怡.新课标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出版者不详],2023:4.
[4]谢雨菡.赏析传统音乐 增强文化自信——以高中《音乐鉴赏》民族音乐教学为例[J].艺术评鉴,2023(07):139-142.
[5]胡爽.民族民间音乐理论中的“律”与“响”概念研究[J].艺术大观,2023(24):118-120.
作者简介:孙欣(1994-),女,广东佛山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从事艺术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