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之妙
2023-11-18汪伯承
汪伯承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有一次丈夫实在无暇写信,便急中生智,把一张白纸当作信笺寄了回去。他的妻子极富想象力,见到白纸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并且立即写诗回赠。诗曰:“碧纱窗下启缄封,尺纸从头彻尾空。应是仙郎怀别恨,忆人全在不言中。”丈夫見到这首诗,也感动得掉下了眼泪。
请注意,丈夫的家书上空空如也,而妻子却从中读出了丈夫刻骨铭心的别恨与相思,真可谓“无中生有”。如此看来,“无”和“有”看似矛盾,其实并不决然对立。因为“无”和“有”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无论是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还是学习、生活、生产、为官、经商等,都需要思考“无”和“有”的问题。
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对“无和有”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思路点拨
每个人都对“有”与“无”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有”“无”,我们要从两个层面去思考:一是“物质”层面,二是“精神”层面。其中,物质层面是基本层面,而精神层面才是我们最应关注的。
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有”“无”。即“无”可以转化为“有”,同时“有”也可以变“无”,或者说“有”中本身就有“无”,所谓“有无相生”,这一层是容易想到的,论证也没有很大难度。写作真正的难点其实在于如何建构从“无”到“有”,或者给出从“有”到“无”转化的条件。如果没有转化的条件,那么所谓的辩证就是一种伪辩证,所以应该追加一些转化的条件。比如,通过奋斗、创造等途径可以从“无”到“有”;通过馈赠、捐献等途径可以使“无”到“有”。也可以说,如果过于贪婪、过度挥霍,违法背德、违背规律,“有”可能会变成“无”。因此,“有”的时候要珍惜所有,克制欲望,克勤克俭;追求“有”的时候要恪守良知,遵法守德,遵循规律。否则,就会失“有”成“无”。
立意有如下两个方向:
1.分对象类:艺术中的有无(虚与实);生活中的有无(得与失);人生中的有无(现实与内心)。
2.分关系类:无中生有,有中含无;无转为有,有转为无;有无相伴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