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知是谣言,却享用着“情绪价值”

2023-11-18沈彬

新民周刊 2023年39期
关键词:阴谋论真假信源

沈彬

前几天,“1升=800毫升”的梗儿登上了热搜榜。网上热传一张领导讲话的照片,配上的文字是:“在一次中石油的直播过程中,中石油的领导称,1升=800毫升。”事情很快引爆了公众对于“两桶油”的强烈吐槽,而“800毫升”成为各家自媒体的二创的优质素材,从物理量纲到数学常识,从国企改革到所谓“海湾石油”进入中国的鲇鱼效应……网上有一段来路不明的视频,显示有人打了中国石油的热线,接线员言之凿凿地说:“1升就是800毫升。”

之后机构媒体出来辟谣,前述热传的领导讲话照片,是10月8日举行的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的直播截图,当事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根本不是中石油的领导,也根本没有提到800毫升的事,但是,在相关媒体辟谣的短视频下面,还是网友吐槽“院士不懂物理”“中石油脸都不要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还有谁愿意去调查、探寻真相呢?

用一句梗儿:抛开事实不谈,中石油不该对“800毫升”负责吗?

“两桶油”、油价、油品质量、加油站服务等等,的确有不少值得吐槽的地方,关于加油短斤缺两的传言之前也有不少。但是,关于国企改革、油价的公共讨论已经绝迹了,化成了一摊摊由谣言、愤怒、阴谋论组成的污水泡沫,泛着诡异的色彩。屈从于流量、情绪的“造谣式的批评监督”正成为一种传播怪相。

似乎,我们对“新闻”已经秉持无所谓的态度了,只要足够耸动惊人、新奇、以为别人还不知道,能“提供情绪价值”就行,就可以传、可以转、可以鬼畜、可以“二创”。钱钟书曾经引过一句西方的谚语说:喜欢一只鸡蛋,不一定要去看是哪一只鸡下的。对于“新闻消费者”来说,也根本不想稍微留意一下:热传的这个图是不是真的?信源在哪里?是有新闻资质的机构媒体还是自媒体?

几年前,我以为这是社交媒体冲击之后的“后真相”困境,因为受众没有专业能力、精力、时间去鉴别、筛选信源,上了谣言的当。但到如今,我觉得这是一种“双向奔赴”——受众不在乎信息真假,需要的是信息(哪怕是谣言)提供的“情绪价值”,而“信息生产者”(哪怕是造谣者)也乐于提供这样的“情绪价值”。

新闻娱乐化、流量化之下,人们对信息秉持着一种近乎麻木的态度,对新闻工作者生发出强烈轻佻的态度,跑到机构媒体的账号下面,隔着手机屏幕伸出手来,掐着编辑的腮帮子说:“小编给爷笑一个!”

甚至很多新闻从业者也不怎么在乎新闻真假。我所在的几个微信大群里面,天天就能看到发的各种千奇百怪、吸睛辣眼的消息,其中大部分是假新闻,或者是断章取义或者是标题党。对我这种有信息源洁癖的人来说,是严重的折磨,好像呆在局促的办公室里,周遭的人都在患感冒,浅浅的呼吸一口,就是满嘴的气溶胶。而传这种“一眼假”消息的,很多还是新闻从业人员、政府工作人员和学者,他们本该是假消息社交传播中的防浪堤、过滤器。

或者,大家達成了一个共识——不在乎信息真假的共识,要的就是宣泄,要的就是共情,就是身份认同、同仇敌忾,那是对现实生活不满的赛博排遣,那是酒入愁肠之后的真情流露,那是对自己信奉的阴谋论的共鸣。

真假无所谓,被骗了也无所谓,骗了人也无所谓,传了谣也无所谓,只要情绪对了,站位就对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还有谁愿意去调查、探寻真相呢?可能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让“你喜欢的”信息来得如此丰富,也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让不合时宜的真相显得如此可贵。

猜你喜欢

阴谋论真假信源
真假大作战
真假大作战
真假大作战
基于极化码的分布式多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三句话的真假
信源控制电路在功率容量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信源自动切换装置的设计及控制原理
阴谋论为什么这么多?
阴谋论为什么这么多?
基于Matlab的信源编码实验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