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黎菜市场的味道

2023-11-18张佳玮

新民周刊 2023年39期
关键词:波德莱尔菜场蔬果

张佳玮

巴黎大菜場的声名,着实赫赫扬扬。钱钟书先生《围城》里,就有这么个段子:

方鸿渐坐在个味道怪异的沈太太身边,心里想,这真是从法国新回来的女人,把“巴黎大菜场的臭味交响曲都带到中国来了”。

如今巴黎大菜场是不复存在了,只留下了一个庞大无比的夏特莱车站。凡在巴黎坐过地铁的人,说到此地都要做噩梦:三条铁路,五条地铁线路,15条公交线路,26个电影院。“宁可走一站路,也别去夏特莱换乘!”

这种狂欢是什么味道的呢?波德莱尔说,是一种“油炸食品的香味”。

传统的巴黎大菜场,指中央市场Les Halles。这玩意早在12世纪时就有概念:巴黎人民在市中心分区摆摊,贩卖蔬菜。中世纪时这里除了卖菜,还带杂耍卖艺。15世纪开始卖鱼,16世纪下半叶主打卖面包、黄油、奶酪和鸡蛋,1763年,曾经卖玉米的厅变成了肉食厅。大革命前夕,还有一身华服的新派贵族来这里,鼓励人民开悟。拿破仑一世时代,建起了五个屠宰场:大市场的肉类供应丰富了。19世纪中叶,这里建起十二座大市场,合计占地三万多平方米,而且分门别类:比如三号市场卖肉,九号市场卖鱼。

大作家左拉说这是“巴黎的肚肠”,肚肠的味道,自然不算好闻:每天天不亮,八个火车站,五千辆马车,将猪羊牛鱼、蔬果瓜菜,一气儿运到中心去。这一路味道袅袅,自不待言。到市场里,万匹马牛形形色色的粪便、十万条鱼的腥味、法国成千上万种怪异奶酪的臭味,分声部列高下吹拉弹唱,没法子不让人交响。

所以大市场到1971年消失了:诚然此地宏丽热闹,琳琅满目,摩肩接踵,但现代社会,更得解决卫生和拥挤。巴黎日益增大,会修地铁与公交线路,不可能全市人民继续坐着马车或步行赶到市中心来买菜。

大市场没有了,但大市场的精神流散到了大街小巷。

比如朗吉Rungis。海鲜、肉类、蔬果、奶酪、鲜花。每天仅蔬果,总得出去三千吨。这地方已经算巴黎近郊了,小巴黎穿戴整齐的诸位轻易不来,都是专业厨子、资深主妇、食品供应商,都是行家,挑肥拣瘦,巧舌如簧。偶尔夹杂旅游者来看热闹。既然如此,免不得看见论半爿买卖的牛、巨大的鱼、大桶的酒之类专业的玩意了。

对寻常人等,拉斯帕伊市场Raspail更适合。这地方在拉丁区,每周二、周五、周日出摊。卖的东西也不吓人:土豆、蒜、韭葱、春夏樱桃、夏秋葡萄、杨桃、蜜瓜、蘑菇、大蒜、鳕鱼、鲑鱼、贻贝、各类香草——总而言之,淑女们也可以从容面对,不像一个猪头半头牛,会吓得人不知如何下手。这地方吆喝声也不大,不像朗吉那么粗如洪钟,毕竟是在市区里,大家都斯斯文文。最多卖松露的诸位,口气会大些。

当然也有好处:去拉斯帕伊周边的餐厅,叫一份松露煎蛋,或者上一份意大利面浇橄榄油和松露碎片,多半货真价实。

在大市场买个酱肉三明治,还可以溜达到卢森堡公园里,坐着看孩子奔跑、业余乐队演奏,赏心乐事。

在波德莱尔眼中,真正的巴黎民间快乐,来自于那些最平常的节假日,到处一片光芒、烟尘、叫喊、欢乐和嘈杂,生命力满溢的狂欢。这种狂欢是什么味道的呢?波德莱尔说,是一种“油炸食品的香味”。波德莱尔认为,这味道压倒一切芬芳,像是为这节日所供烧的香火。

俗气吗?然而这才是生活。

猜你喜欢

波德莱尔菜场蔬果
“命运是自我选择”:《波德莱尔》传记批评解读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菜场
冬季蔬果飘香
南方
小“管家婆”进菜场
分蔬果
走向巴黎诗歌(之二)——巴黎诗人波德莱尔
菜场里的小秘密
论《现代中国作家与法国文学》中的波德莱尔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