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紫砂套组作品《禅莲》的形体之美与人文意蕴

2023-11-18缪锡强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10期
关键词:套组禅意泥料

缪锡强

紫砂壶的发展离不开茶文化的盛行,两者可谓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饮茶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之中的一个日常习惯,谈到饮茶,我们就会想到茶禅一体,茶道文化也极具禅意。禅意这个词语的运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也极其常见,禅意的来源正是佛教文化。佛教的历史悠久,对大家的影响也不用过多赘述,佛教文化之中也经常会出现莲花的元素,这也是笔者创作这套紫砂作品《禅莲》的用意。

当我们谈到紫砂壶,就不可避免地会提及宜兴。宜兴作为中国陶器之都,其对紫砂壶的发展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江苏宜兴可谓是人杰地灵,地处江南水乡,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水乡的吴侬软语,为紫砂艺术骨子里的儒雅打下了基础。江南水乡的地理优势,让各式各样的风景都能在宜兴得到展现。从漫山遍野的竹林到江南水乡亭亭玉立的荷花,从小桥流水人家到喀斯特地貌的山脉,宜兴囊括了全部。南朝四百八十寺,宜兴当地的禅意更是不用多说。天时地利与人和,造就了紫砂艺术的繁荣发展。喀斯特地貌的地理特点,也产出了全世界最有名的紫砂泥料。好的紫砂泥料是一切的基础,它的色彩、质地、透气性、可塑性等等方面都会影响到一件紫砂作品最后的状态。笔者创作《禅莲》时选用的是最经典的原矿紫泥,顾名思义这种泥料的色泽是偏深泛紫的,通体色泽均匀,较暗的色泽将紫砂艺术的神秘感进行了勾勒,同时也将紫砂该有的庄重之感进行了呈现。烧制过后的《禅莲》颜色更加浓郁,光泽度也更好,细腻的触感在经过长时间的泡养之后会更加光滑。原矿紫泥极佳的透气性,让《禅莲》更适用于日常与三五好友的品茗聚会,感受茶的本味,修身养性,感受生活之中的点点禅意。

这件紫砂作品《禅莲》的造型十分简约,没有过多的装饰点缀,仅用几根流畅的线条对莲花的意境美进行了展现。紫砂套组中的紫砂壶,造型以经典的圆器为创作原型,壶身也参考了十分经典的西施壶,椭圆的形制让壶身看起来更加流畅圆润,弧度也恰到好处。壶盖与壶身的衔接之处笔者特地制作了线圈般的装饰为整件作品增添线条的层次感,同时壶盖与壶身的衔接也十分完美,仿佛融为了一体。壶嘴与壶把的设计都仿照了最经典的形制,三弯流的壶嘴出水利落干脆,不拖泥带水;耳朵状的壶把使用方便,不易打滑,同时也与壶身的比例十分和谐,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壶钮的设计也别具巧思,壶钮虽小,但依旧精致可爱,笔者将壶钮制作成了与壶身相类似的形状,起到了一个呼应的作用,十分的巧妙。《禅莲》套组中的两个茶杯起到了衬托紫砂壶的作用,同样延续了圆器的造型,杯口圆润,简单的茶杯造型没有喧宾夺主,反而将紫砂艺术的典雅大气显露无疑。紫砂壶与茶杯的组合构成了一个整体,将紫砂的儒雅与禅意之道完美融合。

“料到如来修已到,莲花心地藕聪明。”莲花自古以为就是文人墨客心中追捧的高洁之物,莲花的亭亭玉立与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让莲花成为了圣洁的象征。自然而然,莲花也与禅意相联系在了一起。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之中,莲花与禅文化也确实是息息相关的,禅意中莲花的出现也是极为普遍的。禅与茶一体,笔者在这件《禅莲》中,用禅意装饰了壶身,用极具线条感的莲花的塑型来展现佛教精神所承载的理念。涤尘净心,这即是佛道之途,亦是茶道之本。莲自足下生,笔者将莲花的纹理装饰于壶身的下端,仿佛是有佛足踏莲而行。步步生莲,就是如此。从另一种角度出发,又仿佛是菩萨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将禅意之中的那一抹清静、圣洁展现给了众人。作品《禅莲》将紫砂文化、佛教文化互相交融,又将其与茶文化相互契合,可谓是真正做到了“莲含清韵,壶融禅意”。

总之,《禅莲》这组紫砂作品是笔者精心之作,通过这件作品将紫砂文化与禅意文化进行跨文化的融合,同时也将传统文化在紫砂壶身上得到了体现。《禅莲》将抽象的禅意以莲花的象征寓意写实地进行了展现,体现出紫砂艺术的包罗万象以及极强的学习能力。在紫砂壶的传承之中,坚守初心、坚守经典固然重要,但是也要符合时代的口味,不断创新,才能屹立不倒。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以及艺术修养,才能汲取源源不断的灵感,让紫砂艺术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套组禅意泥料
一种超细空心塑料管的注塑模具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闲云花开』食器套组
禅意人生
尺八的禅意
禅意(外一首)
品一杯充满禅意的茶
张睿现代陶瓷艺术作品
泥料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基于ANSYS变温场的真空练泥机泥料挤出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