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作品《秋之硕》的艺术语言与文化特征

2023-11-18徐暗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整件光器泥料

徐暗华

紫砂文化相传诞生于北宋时期,最著名的供春壶就是一切的开始。紫砂文化流传至今,技艺的不断精进,造型的层出不穷,让其得到了繁荣的发展,并且受到世人的追捧与喜爱。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众多文化经典与艺术形式都得到了传承。在这其中,所有文化艺术的共同点就在于,借助了自然或者是其他物质,以借物寓意的手法反映各个时代不同人的观念与思考。紫砂壶也亦是如此。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可以从中窥探到历史的痕迹,也见证着文化与艺术的发展,紫砂壶的内涵不是一句话可以带过的。

众所周知,紫砂壶发源于江苏宜兴。宜兴人杰地灵,加之大自然丰富的矿产馈赠,造就了宜兴,也成就了紫砂壶文化。紫砂壶的泥料选择是重中之重,紫砂泥料是一种含有丰富矿物质的矿土,开采于山中,自然形成的紫砂泥料在烧制过后会呈现出不同的色泽。紫砂壶的大气天成与东方古典之美的最直接来源就是紫砂泥料的呈现。《秋之硕》这件作品选用的就是来自宜兴的底槽青。底槽青这种泥料在紫砂作品中十分常见,它是紫砂泥料中最优质的一种。其色泽偏紫泛青,烧制过后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由于其可塑性强,制作紫砂壶的过程中便于调整,烧制过后也不会发生断裂形变,深受大师们的喜爱。《秋之硕》的泥料表面光滑,光泽度高,手感也十分细腻。底槽青烧制过后的色泽也与整件作品的主题——秋收,秋天丰收的颜色相吻合,呼应了主题,为整件作品的情感色彩增色不少。

紫砂壶结合多种文化的精髓,顺应时代的发展与审美,因此造型也数不胜数。紫砂壶按类别可以分为光器、花器、筋纹器,或者是圆器、方器等类型。不同的造型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也有着不同的韵味。《秋之硕》这件紫砂壶作品的创作原型是飞鸿壶,造型艺术十分简练。整体以圆器为主,壶身呈现出扁圆的形状,小巧而精致的壶身为整件作品的灵动性加分不少。壶身至壶底有一种收缩的动作,让整件作品看上去不那么的臃肿、笨重。壶肚尤为圆润,给人以一种富足、祥和之感。壶身的线条流畅,弧度也恰到好处。壶身与壶盖的衔接处处理得十分到位,流畅一体,根本看不出两者是分开的个体,这样的设计也是壶身线面结合的延续。壶身同时也加入了线条的装饰,看上去层次更加丰富,也在平凡中加入了一些设计的巧思。壶盖中央的壶钮设计简单清晰,犹如收割庄稼时候用到的竹筒一样,可爱又精致。环形把手的设计十分经典,上端的如意纹带来了吉祥的含义,同时也起到了使用时支撑手指的作用。壶嘴的设计是温和的弯曲流嘴,出水顺畅,实用性可谓满分。《秋之硕》整体与局部之间都有自然的融合与过渡,设计虽然简单,但依旧韵味十足,富有神韵之美感。。

光器是没有过多的装饰,往往也是最朴素无华的。笔者认为,光器是最能体现紫砂壶本真情感的类型。紫砂壶的本源就是实用的茶具,任何的设计结构都是从实用性出发的。光器没有装饰反而更能体现紫砂壶那种返璞归真、接地气的美感。同时,光器在制作过程中也不能出现瑕疵,因为无法进行掩盖,这也是对制作者的一大考验。

《秋之硕》想要表达的艺术语言是秋季的丰收,笔者在这件作品上没有采用写实的装饰艺术,而是赋予其更抽象的情感。泥料的色泽、性格特点以及文化内涵都充满了秋天丰收的韵味。中国人对于丰收的季节是有着与众不同的情感的,我们是以农业发展为先导,因此丰收对国家的美好祝福,也是个人情感的散发。笔者希望借《秋之硕》这件作品,对国家、对紫砂文化都赋予美好的祝愿。紫砂艺术发展至今,经历了五百多个春夏秋冬,见证着时代历史的发展,笔者也希望紫砂艺术可以不断得到传承,就如同丰收的秋天一样,一直硕果累累,流传无数经典的紫砂壶作品,让我们的后代去品读,去欣赏,去爱上这样一种别具一格又散发着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

总之,《秋之硕》这件作品融入了笔者对紫砂文化的热爱以及祝福,从紫砂泥料的选择、造型的塑造、文化内涵的赋予,都经过了笔者的再三思考。笔者希望这件作品可以为紫砂艺术的传承贡献一份力,让更多人了解并且爱上紫砂艺术,感受这种返璞归真的艺术之美。

猜你喜欢

整件光器泥料
紫砂光器的素朴智慧
——浅谈《春华壶》的创作感悟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谈产品设计文件成套性
内衣晾晒架
浅谈紫砂光器的造型特点
钻耀建筑
浅谈紫砂《方山组》壶的创作意趣
泥料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点石成金
基于ANSYS变温场的真空练泥机泥料挤出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