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3-11-18颜华英齐玉梅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300170
颜华英,齐玉梅(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 300170)
胃肠手术是常见的临床手术类型,很多患者行胃肠手术治疗后均会出现营养不良表现,因此有必要补充必要的营养,使其机体新陈代谢得到有效维持。若行胃肠手术患者未及时获得营养支持,很容易影响其身体康复效果,甚至还会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所以,临床医生应在患者胃肠术后及时开展营养支持治疗,以确保其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性,加快病情康复速度,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而肠内营养支持则在促进肠黏膜代偿与增生方面的作用突出,并且可有效调节免疫功能,所以针对胃肠功能完整或是部分肠道功能完整的患者来说,若身体条件允许,则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使患者预后效果得到改善[2]。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肠内营养支持用于胃肠手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行胃肠手术患者,随机选出39例纳入对照组,其余患者归为实验组;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19岁,平均(39.51±5.58)岁;实验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17岁,平均(39.55±5.56)岁;比对两组基线资料,提示P>0.05,可比性显著。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即肠外营养治疗,以患者病情为依据确定营养液,剂量范围在2500-3000毫升之间,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3]。
实验组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参考,使用手术放置空肠上段内鼻空肠管滴注肠内营养制剂(纤维素:15g/1000ml;氮:0.18g/kg;热量:105kJ/kg)进行治疗。全部患者均接受营养支持治疗,静脉泵滴注营养液的速度应控制得当。第一天滴注营养液的剂量一般范围在500-1000毫升之间,第二天可增加至1000-1500毫升,并逐渐增加至2000毫升[4]。连续治疗5天后,若患者病情恢复效果理想,即可口服营养液。
1.3 评价指标 ①对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估。②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生化指标值、干预前后营养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饮食恢复时间(h)组别n 排便恢复时间(h)排气恢复时间(h)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元)实验组 39 50.04±2.07 44.11±3.18 42.57±3.33 10.52±1.67 8134.26±94.57对照组 39 57.84±6.84 57.84±2.75 55.13±5.71 14.48±2.15 11432.6±81.13 t 6.816220.395011.86639.0840165.3119 P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3 两组生化指标值对比 两组患者各生化指标间无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值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值比较(±s)
组别nK+(mmol/L) Ca2+(mmol/L) Na+(mmol/L)ALB(g/L)实验组394.52±0.722.14±0.62141.05±10.01 38.11±1.24对照组394.49±0.351.92±0.96144.11±12.24 37.96±0.89 t 0.23401.20221.20860.6137 P 0.81560.23300.23060.5412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对比 干预前,组间各指标间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实验组营养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比较(±s)
组别n白蛋白(g/L)前白蛋白(ng/L)淋巴细胞计数值(×109/L)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实验组3936.17±4.8844.27±2.79204.46±11.35284.17±16.681.34±0.272.95±0.55对照组3936.14±4.8538.61±2.61204.44±11.33254.68±14.661.32±0.291.76±0.57 t 0.02729.25190.00788.29320.31529.3823 P 0.97830.00000.99380.00000.75350.0000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组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患者行胃肠手术治疗后,受疼痛、手术出血以及失眠等多种因素影响,很容易增加人体能量的消耗,使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增加[5]。如果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其免疫系统也会受到相应影响,术后康复速度也会减慢,切口感染率明显增加,不利于手术切口愈合[6]。现阶段,临床营养支持在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改善方面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使用时间较长,效果备受认可[7]。但伴随当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深入研究,患者在接受胃肠手术治疗后,若其肠道功能条件允许,即可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8]。而此治疗模式最突出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可对胃肠道正常菌群予以全面保护,使人体免疫系统作用正常发挥;②与人体消化系统的生理需求相吻合,可避免干扰其他的循环系统[9];③患者胃肠道生理功能可得到有效保持,利于手术治疗后肠黏膜屏障保护功能的提升;④减少肝脏内部胆汁淤积现象的发生,使患者肝功能水平得到有效保障[10];⑤实际操作简单且安全,可使患者治疗费用明显减少。
较之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支持的推广应用利于患者手术治疗后肝脏蛋白水平的提升,且感染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也会明显下降,使患者的肝功能恢复速度明显加快,同时在医疗费用与住院时间等方面的优势也十分显著。对接受胃肠手术患者如果直接给予白蛋白,则很容易因机体内半衰期延长的原因影响其胶体渗透压的提升,且与人体生理吻合度较差,同时临床花销也相对较高。根据临床实践状况,患者行胃肠手术治疗以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需以患者年龄因素为参考,合理选用与患者肠道耐受程度相应的营养制剂,且应特别关注渗透压问题。同时,要参考胃肠道功能的具体状况确定营养制剂,由于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相对薄弱,所以应选择吸收更快且对于消化道刺激程度较小的短肽型、氨基酸型营养制剂。此外,还需考虑患者糖耐受与疾病等多种因素。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要合理选择,以尽可能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中,实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相较,P<0.05。究其原因,此干预方式能够使患者的肠绒毛高度有所提高,将肠黏膜机械屏障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对肠道内部的有益菌群提供必要的生长环境,从而更好地分泌胃酸,在短时间内恢复肠蠕动功能,同时亦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有效恢复。而且,肠内营养支持使患者获得所需营养,术后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切口愈合,可更好地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能力,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