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路径
2023-11-18文/张和周郁
文/张 和 周 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的、熟悉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内部动机;要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挖掘,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唤醒他们的认知经验,让他们联系以往的经验来建构新的知识。教师应对《课程标准》中的理念进行研读和学习,将学生的已有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问题的设计都必须围绕本班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逐步提高数学课“教”与“学”的整体效率。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过于注重结果,轻视学习过程
目前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课堂学习的结果,关注学生这节课学会了多少,能否把学生教会等,轻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很少关注他们在课堂上是否可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是否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1]。与此同时,“重结果,轻过程”还体现在教师重视对数学知识结论的传输,轻视对知识来源的渗透,很少向学生讲述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就缩减了学生对新知探究的思维过程,他们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的讲解来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许多学生觉得单一、枯燥,难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不利于调动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过于注重考试,轻视思想方法
有些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中追求让学生取得更满意的分数,一味地给他们布置练习题,将学生束缚在“题海”中,轻视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渗透。这不仅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负担,还会影响学生数学兴趣的形成,逐渐磨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教师过于看重考试成绩,会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产生,难以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过于注重知识讲授,轻视能力培养
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向学生传递更多实用的知识,目光始终围绕着现行教材中各章节的知识点,却忽视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包括思维能力、自主分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导致很多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难以得到发展,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部分教师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对学科知识的讲授上,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把知识点“一股脑”地讲给学生,很少给学生提供独立分析、自主探究的空间与机会,这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形成与提升[2]。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学观念比较陈旧
应试教育的压力让多数教师集中于对数学知识的讲解。这些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存在“知识教育为主”的思想,更重视研究如何快速、有效地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尚未意识到“素养教育”“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忽视了对生活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也轻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锻炼。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越来越被动,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
(二)功利性的考试目的
在现行的教育教学考核机制中,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部分小学通常以一张试卷来检查学生数学学习的成效,以成绩论高低。这样的考核机制导致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与考试的成绩,凸显功利性的特点,一切为了考试而教,却忽视了数学知识的“源头活水”——生活,导致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学生所处的生活逐渐脱离。这导致学生只能在表面上理解数学知识,却难以真正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也无法帮助学生积累有用的实践经验[3]。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以教材为依托,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教师应以现行数学教材为依托,从生活中挖掘相关的资源和素材,将其和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增强小学数学课程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知识。如此一来既可以摆脱现行教材的局限性,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的生活化特点,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教师就从生活中挖掘了相关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做饭”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一道菜并记录用材质量。如有学生做了西红柿炒鸡蛋,并明确记录自己用了50 克鸡蛋、100 克西红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可以加深对质量单位的感知。
此外,学生还可以对喝的饮料、厨房的食盐以及维生素片、绿豆、黄豆等掂一掂,称一称,感受物品的质量,记录这些食品的质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汇报,说一说哪些物品的质量以“千克”计,哪些以“克”计,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对“千克和克”形成深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量感。
教师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实施教学有利于降低学生对质量单位的陌生感,还能提高他们接下来学习“千克和克”相关知识的兴趣。
(二)以生活为载体,创设熟悉的学习情境
传统围绕书本的静态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也难以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如今生活因素和数学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教师应以情境为载体向学生传授知识,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熟悉的学习情境,满足学生在课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结合自身已有的经历或生活经验对情境中的知识进行建构,对情境中的问题展开分析,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可结合生活中“赏月”的现象展开教学。教师可提问:“同学们在正月十五会赏月吗?在那天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在生活化的谈话中逐步勾起学生的认知经验,学生都回答月亮是圆形的。接着,教师创设了“找圆”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室内、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和事物是圆形的。有的学生发现一元硬币是圆形,有的学生找到手表表盘是圆形,还有的学生发现水杯的底面也有圆形……接着,为了让学生了解圆的特点,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硬币、矿泉水瓶盖来画圆,使学生体验“以物画圆”的过程,实现对学生已有经验的调动,促进学生对“圆”的相关知识的主动建构[4]。
(三)以问题为驱动,联系生活设计问题
数学课堂的问题必须是紧扣当堂课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教师要围绕本班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来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对某个数学现象或问题展开深入的思考,逐步激活学生的个体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获得结论或新的认知,从而生成新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应发挥问题“启思、增智”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相关问题,使学生对问题展开多角度、深层次的探究和思考,联系已有的经验,通过自己的思维能力来解决问题,实现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的提升,优化教学效果。
以“圆的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可联系生活中的“农田喷灌”展开教学。教师首先让学生回忆或联想草坪里的喷灌器是如何浇水的?然后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帮助他们了解喷灌器的工作原理。接着,教师又设计了问题:“除了喷灌器之外,还有哪些事物也是这样围绕一个圆心转动的呢?”“请你思考浇灌庄稼的面积与什么因素有关?”“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喷灌器浇灌了多少面积的庄稼?”在生活化问题的驱动下,学生逐步拓展了思维,积极思考,如“喷灌器转一圈之后,喷水范围刚好形成一个圆,喷灌的面积肯定与这个圆的半径有关系……”教师像这样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不仅可以加强数学内容和实际生活间的联系,降低学生探究“圆的面积”的难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以作业为延伸,设计生活化的作业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少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回归生活,使学生把自己从书本上、从课堂上习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因此,教师应将生活化的理念落实到作业环节中,给学生布置贴近生活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高效完成作业的同时,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完“周长”这部分内容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贴近实际生活的作业,让他们在教室、学校以及家中寻找熟悉的物品,对这些物品的长度展开测量,并以表格的形式记录、统计,完成一份“生活物品长度”的测量报告。如某些学生对教室内的门、窗户、讲台等事物进行测量,还有的学生对喜欢的玩具、家里的摆设进行测量,在测量中运用分米、厘米、米等数学知识,并正确绘制表格(见表1)。
表1
表1 是某位学生所绘制的物品长度表格。这样生活化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深入生活中了解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米、分米以及厘米等长度单位的理解,既可以实现学生对基本长度知识的巩固,也有利于锻炼学生观察、记录、测量、绘制表格的数学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五)以应用为目的,自主解决生活问题
让学生掌握知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并运用数学思想自主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5]。因此,教师应以应用为目的,鼓励学生对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独立分析,自主解决,在分析、解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这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
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这一课时,教师给六年级学生设计了一项应用实践的探究活动:“近期学校要开展一项体育运动会,为了了解我们学校学生的体育爱好,请大家来帮助绘制一个扇形统计图。你们要对班里各位同学喜欢的体育项目展开调查,做好统计、分析,最后在统计图中呈现对应项目的人数或者百分比。”教师以实际应用为目的,让学生在学校范围内或班级范围内调查同学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做好调查问题的设计,调查结果的记录和分析,最后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扇形统计图,有利于锻炼学生绘制图形、统计分析的能力,使学生综合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在生活化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对生活中的素材和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将真实生活中的资源引入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熟悉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进一步拉近他们和数学课程的距离,让学生热情投入课堂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内化,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优化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