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效果、安全性及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

2023-11-18陈俊元雷浩强韩延风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29期
关键词:内痔肛肠肛管

陈俊元 雷浩强 韩延风

痔疮为肛肠科常见病之一,其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持续升高的趋势,对患者的机体健康及生存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临床中关于痔疮治疗研究较多,其中保守治疗效果多不佳,易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而传统的套扎术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手术相对复杂,手术时间较长,且出血较多,患者术后恢复较慢[1-2]。因此找到效果更好,且创伤控制更好的手术方式是本类研究重点。肛肠动力学作为受手术影响较大的方面,其也是术后恢复效果与速度的重要参考方面[3-5]。近年来关于内镜下套扎术在内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不断增多,且多数研究对其效果给予了肯定,但是仍存在研究差异较大的情况,且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研究不足。因此,本研究现探究内镜下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效果、安全性及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3—12 月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的80 例内痔患者。纳入标准:20~75 岁;符合Goligher分类法内痔的诊断标准;符合手术指征即Ⅱ、Ⅲ期内痔。排除标准:依从性差;合并炎症性肠病、严重感染、肝肾功能不全、肿瘤、代谢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溃疡的内痔;精神障碍、意识模糊;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近期有感染、发热症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0 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本次研究的内容及治疗流程,患者本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常规术前检查后,对照组进行传统套扎术治疗,患者于屈膝侧卧位进行检查治疗,进行消毒及充分暴露内痔,将痔核吸引到套扎器内,然后采用特制的弹力线或胶圈套扎在痔上黏膜基底部。观察组进行内镜下套扎术治疗,患者于左侧卧位进行检查治疗,采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生产厂家:沈阳绿洲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1023203,规格:10 mL∶30 mg)进行润滑,以内镜缓慢置入,进行注气扩张,充分暴露及细致观察内痔,然后启动负压吸引,将胶圈结扎于痔核根部。胶圈收缩压迫内痔血管,使内痔供血量减少,从而使其缺血坏死,痔核会逐渐脱落。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治疗效果:术后2 周,临床症状(便血、脱出或疼痛)消失,痔核消失为痊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痔核明显缩小为好转;症状及痔核大小与治疗前无变化为无效[6]。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疼痛程度:于术前及术后1、2 周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评分范围为0~10 分,其中0 分为无痛,1~3 分、4~6 分及7~10 分分别表示轻度、中度及重度疼痛[7]。(3)肛肠动力学指标:于术前及术后1、2 周分别采用肛肠动力学功能检测仪进行肛肠动力学指标的检测,其包括肛管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及其他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最长收缩时间、直肠静息压及直肠最大耐受量)。(4)统计及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5)统计两组术后1 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并发症总发生率。(6)分别于术后1、6、12 个月统计两组复发情况,比较复发率。上述方面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和收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检验方面采用软件为SPSS 23.0,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3~73 岁,平均(47.13±7.76)岁,病程0.8~19.5 年,平均(7.71±2.20)年,其中Ⅱ期(出现便血,排便痔核可脱出,排便结束可回纳)30 例,Ⅲ期(出现便血,腹内压增高时痔核可脱出,需辅助方可复位至肛门内)10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22~74 岁,平均(47.26±7.59)岁,病程0.9~19.8年,平均(7.76±2.16)年,其中Ⅱ期29 例,Ⅲ期11 例。两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23),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例(%)]

2.3 两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住院时间(d)对照组(n=40) 36.39±3.5310.35±1.337.10±1.63观察组(n=40) 28.10±2.63 6.91±1.165.32±1.51 t 值11.91012.328 5.066 P 值<0.001<0.001<0.001组别手术时间(min)创面愈合时间(d)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例(%)]

2.5 两组VAS 评分结果构成比较

术前两组的VAS 评分结果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周观察组VAS 评分结果构成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VAS评分结果构成比较[例(%)]

2.6 两组肛管动力学指标恢复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肛管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周观察组的肛管动力学指标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肛管动力学指标恢复情况比较[mmHg,(±s)]

表5 两组肛管动力学指标恢复情况比较[mmHg,(±s)]

组别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术前术后1 周术后2 周术前术后1 周术后2 周对照组(n=40)46.36±3.6333.63±3.9140.10±3.72136.39±7.63110.01±6.01116.76±7.13观察组(n=40)46.50±3.5938.68±3.3646.01±3.96135.95±7.76126.06±7.32133.96±8.10 t 值0.173 6.195 6.8790.25510.71710.080 P 值0.862<0.001<0.0010.798<0.001<0.001

2.7 两组其他肛肠动力学指标恢复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其他肛肠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周观察组其他肛肠动力学指标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其他肛肠动力学指标恢复情况比较(±s)

表6 两组其他肛肠动力学指标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肛管最长收缩时间(s)直肠静息压(mmHg)术前术后1 周术后2 周术前术后1 周术后2 周对照组(n=40)46.16±5.0133.13±3.9140.01±4.3623.63±2.1915.32±1.7519.32±2.09观察组(n=40)46.31±5.3239.39±5.1146.19±5.5023.76±2.2318.96±2.0123.63±2.20 t 值0.129 6.153 5.5680.263 8.638 8.983 P 值0.897<0.001<0.0010.793<0.001<0.001组别直肠最大耐受量(mL)术前术后1 周术后2 周对照组(n=40)189.63±15.66138.38±11.63153.29±12.75观察组(n=40)190.72±16.35163.71±13.76189.69±15.95 t 值0.304 8.89111.274 P 值0.761<0.001<0.001

3 讨论

痔疮可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直肠出血及直肠癌等并发症,因此其临床治疗需求较高。而与痔疮相关的治疗研究显示,本病的保守治疗效果较差,且易于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而传统的套扎术治疗具有相对较好的效果,但其外剥内扎的方式相对复杂,导致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恢复也相对较慢,因此找到更为有效且微创的治疗方式成为本类研究的重点[8-9]。另外,随着临床患者对创伤及不适感控制需求的提升,术后疼痛程度的控制也成为手术方式的重要评估方面,而肛肠动力学状态除与疾病有关外,短时间内的手术创伤对其影响也较大,因此也成为痔疮手术治疗的重要评估与参考方面[10-12]。近年来临床中采用内镜下套扎术在内痔的研究不断增多,较多研究认为其在内痔治疗效果的提升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关于其效果与安全性的研究争议也普遍存在[13-15],同时其对本类患者疼痛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研究不足,在内痔患者治疗中的参考价值有待进一步全面研究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内镜下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效果、安全性均显著优于传统套扎术治疗的患者,表现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而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相对更短,同时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也相对更低(P<0.05),因此肯定了其对于内痔的治疗效果及应用的安全性,且观察组术后VAS 评分结果构成及肛肠动力学指标恢复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手术所致的不适感及肛肠不良影响控制效果相对更好,因此进一步肯定了内镜下套扎术创伤更小的优势,而这也是其术后恢复相对更快的重要前提条件。分析原因,内镜下套扎术的操作相对更为灵活,且视野更为清晰,因此更有助于操作的顺利进行[16-17],对于病灶的治疗效率相对更高,且该治疗方式术后不遗留瘢痕、不破坏直肠与肛管的正常结构和外观,可以反复多次套扎治疗,并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对于肛肠动力学的不良影响更小,也更有助于术后肛肠动力学的尽快恢复[18-20]。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内镜下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且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内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猜你喜欢

内痔肛肠肛管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应用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治
内痔直肠下端黏膜环切吻合,肛垫悬吊术(PPH术)180 例的分析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对Ⅳ度内痔的临床分析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
中医护理干预肛肠术后患者排便50例
针刺联合坐浴治疗老年肛肠术后疼痛50例
便秘与内痔的关系:附261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