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冲击波辅助肌肉能量技术在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2023-11-18杨俊飞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29期
关键词:冲击波肩关节功能障碍

杨俊飞

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病原因与肩关节制动过久发生粘连、肩关节外伤术后治疗不及时、肩关节周围炎等密切相关,若患者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不仅会增加其心理压力,还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1-2]。目前医学上针对肩关节功能障碍多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但部分患者效果并不理想,在改善肩关节功能上作用并不显著。因此,寻找更高效的治疗方案,对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和临床医学而言均具有重要意义。体外冲击波是临床治疗关节功能障碍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指出,该治疗方式在减轻关节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上有积极作用[3]。肌肉能量技术是临床治疗四肢疼痛和活动受限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以有效放松肌肉,加强肌群力量,维持关节稳定[4]。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在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采用体外冲击波辅助肌肉能量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莆田九十五医院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收治的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中,选取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纳入标准:(1)经X 线、CT 等影像学检查均已确诊为肩关节功能障碍;(2)病程均在12 个月以内;(3)均存在活动受限、继发性疼痛等情况。排除标准:(1)肩关节处皮肤受损;(2)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3)合并化脓性关节炎、肩关节结核;(4)合并感染性疾病;(5)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或严重精神疾病。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已获得所有患者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关节松动术和物理因子治疗。(1)关节松动术。通过节律性手法让活动受限的肩关节恢复至正常状态,指导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分离牵引和长轴牵引肩关节,随后分别向头侧、足侧滑动,向前、向后滑动,辅助其向外侧轻微摆动,在其可耐受情况下逐渐增加摆动幅度,15~20 min/次,1 次/d。(2)物理因子治疗。①超声波治疗:确定治疗部位后,将仪器设置为连续式输出,声波频率设置为1 MHz,功率密度范围设置为0.9~1.2 W/cm2,10 min/次,1 次/d。②电刺激治疗:根据其活动受限方向确定治疗位置,通常情况下,选择肩关节外展、旋转、后伸和前屈的肌群,将仪器的电刺激强度控制在20~40 mA,30 min/次,1 次/d。③干扰电治疗:以肩关节的最痛点作为治疗中心,将仪器的吸盘吸附在治疗中心的四周,把吸引压力控制在30~300 mmHg,30 min/次,1 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辅助肌肉能量技术治疗。(1)体外冲击波治疗。使用冲击波治疗仪(生产厂家:上海朗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HW-1803)进行治疗,选择15 mm 的冲击头,把冲击能量控制在1.8~2.2 bar,冲击频率设置为10.0 Hz,冲击次数控制在2 500~4 000 次。选择肩前肱二头肌、肩后冈上肌、肩下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的1~2 个痛点进行治疗,每隔5 d 治疗1 次。(2)肌肉能量技术治疗。以肩关节前屈受限作为示范案例:辅助患者取仰卧位,术者需把患肩被动活动到前屈受限的地方,在此过程中,术者需在患肩处增加适当阻力,并叮嘱患者主动前屈,尽可能地做等长收缩与术者施加的阻力进行对抗,收缩时间需控制在5 s 左右,随后让其放松肩关节后伸肌群,术者再次对患肩前屈受限处增加阻力,重复3 次即可。针对肩关节后伸、外伸、水平内收、内外旋、内收方向上,术者需根据肩关节的活动受限情况确定合适的治疗方向,以确保肩关节活动受限的每个方向均能恢复正常活动范围。两组均以治疗6 周为评估的时间节点。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疗效判断标准为:肩关节前屈和外展角度均超过150°,后伸和内收角度均超过50°,内外旋角度超过80°,则为显效;肩关节前屈和外展角度为120°~150°,后伸和内收角度为30°~50°,内外旋角度为60°~80°,则为有效;未达到上述判断标准,则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采用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分,主要包含疼痛、功能、主动前屈、前屈肌力和满意度5 个方面,其中,疼痛和功能的评分范围均为0~10 分,主动前屈、前屈肌力和满意度评分范围均为0~5 分,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与肩关节功能成正比[5]。(3)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主要包含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 个方面,其中,生理方面30 分,心理方面40 分,社会关系方面25 分,环境方面35 分,WHOQOL-BREF评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6]。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的研究数据统一运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提示研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8、22 例;年龄35~63 岁,平均(48.63±5.21)岁;病程2~8 个月,平均(6.73±0.31)个月。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9、21 例;年龄36~63 岁,平均(48.66±5.27)岁;病程3~8 个月,平均(6.78±0.34)个月。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χ2=5.005,P=0.02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例(%)]

2.3 两组UCLA 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疼痛、功能、主动前屈、前屈肌力和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方面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分对比[分,(±s)]

组别疼痛功能主动前屈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50)3.14±0.718.33±0.633.25±0.848.25±0.782.11±0.634.34±0.57对照组(n=50)3.18±0.757.81±0.823.28±0.917.74±0.852.15±0.663.95±0.86 t 值0.2743.5560.1713.1260.3102.716 P 值0.7850.0010.8640.0020.7570.008组别前屈肌力满意度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50)2.16±0.534.31±0.472.08±0.644.30±0.63对照组(n=50)2.14±0.583.82±0.882.12±0.673.87±0.81 t 值0.1803.4730.3052.963 P 值0.8580.0010.7610.004

2.4 两组WHOQOL-BREF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方面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WHOQOL-BREF评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WHOQOL-BREF评分对比[分,(±s)]

组别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50) 15.23±2.1124.61±3.2320.22±2.3833.46±3.5210.23±2.0620.17±3.0820.38±2.4629.38±3.53对照组(n=50) 15.17±2.0921.82±4.7820.25±2.4130.75±4.7610.28±2.1218.22±3.6320.43±2.4127.11±3.68 t 值0.1433.4200.0633.2370.1202.8960.1033.148 P 值0.8870.0010.9500.0020.9050.0050.9180.002

3 讨论

常规康复治疗是临床治疗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有效方式之一,其中主要包括关节松动术和物理因子治疗[7-8]。关节松动术可以通过改变关节微小活动度的方式,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关节液循环情况,加快营养物质吸收,推动肩关节功能恢复[9-10]。物理因子治疗中超声波、电刺激、干扰电等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加快血液循环,促进关节炎症消退,减轻肌肉痉挛,从而缩短关节功能恢复进程[11-12]。在肩关节功能障碍实际治疗中,部分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后,其日常生活功能仍然得不到明显改善,预后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对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而言尤为重要。

体外冲击波和肌肉能量技术是近年来临床兴起的治疗技术,具有安全、高效、无创的优点,在关节功能障碍治疗中效果显著,但目前医学上关于二者联合治疗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辅助肌肉能量技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增加体外冲击波辅助肌肉能量技术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康复治疗,且UCLA 肩关节评分系统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常规康复治疗,说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辅助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能有效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本文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与常江等[13]学者的研究相似。分析原因为,体外冲击波可以通过空化、压电和机械效应原理,把物理能量全部聚集在肩关节肌腱附着点上,不断扩大组织间隙,疏松闭塞细微血管,加快局部血液循环,松解挛缩或僵硬的软组织,从而推动关节功能恢复[14-15]。不仅如此,体外冲击波在抑制疼痛信号传导、减轻疼痛程度的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加快修复因子的产生和聚集,增强肩关节稳定性,缩短肩关节功能恢复进程[16-17]。肌肉能量技术治疗主要由术者精准控制阻力的大小和方向,患者通过自身肌肉收缩与术者的阻力进行对抗,以此来改善关节肌肉张力,恢复关节原有的生物力学平衡[18-19]。在肩关节功能障碍治疗过程中,肌肉能量技术治疗不仅可以加快关节内部血液和淋巴液循环,推动周围肌肉组织新陈代谢,减少致痛因子的释放,促进关节肌肉组织修复,改善关节粘连情况,还可以根据肩关节活动中主动肌收缩放松时的特性,合理调整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平衡,进而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20-21]。此外,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增加体外冲击波辅助肌肉能量技术治疗的WHOQOL-BREF 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常规康复治疗,由此提示体外冲击波辅助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在提高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上有明显优势。这可能与体外冲击波辅助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能有效加强肩关节功能、改善预后有关。

综上所述,体外冲击波辅助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在提高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推动肩关节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上均有显著作用。

猜你喜欢

冲击波肩关节功能障碍
肩关节镜术后进行肩关节置换术感染风险高
武汉冲击波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能源物联网冲击波
医生集团冲击波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超声双探头联合定位法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的应用
肩关节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