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师范类专业教师口语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与实现路径

2023-11-18宋瑞斌

关键词:普通话口语思政

宋瑞斌

(黑龙江工业学院 人文与师范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高校师范类专业教师口语课是培养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教师对教育对象施教,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教育手段如何现代化,都离不开口语这一最原始、最基本的语言形式。可以说,教师口语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因此,如何在教师口语课程教学中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是我们在实行教学改革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口语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

教师口语是面向所有师范生开设的教师教育类必修课程,2学分,32学时,一般在大一或大三下学期开设。它是师范生学习教师口语运用规律,培养教师口语技能的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2]。一方面,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普通话发音的基本规律,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具备一定的正音示范能力;另一方面,从实践角度,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师口语表达和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根据课程内容,它主要包括普通话语音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个模块。普通话语音训练,包括语音发声基础、发声技能和普通话水平测试与训练。普通话训练是前提和基础,贯穿本课程始终。一般口语交际训练主要包括朗读、演讲、交谈、辩论等。它们是教师工作语言中常用的表达形式,帮助教师在特定的场合说出得体合适的语言,对于教学能起到促进作用,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普通话语音训练的继续和深化,是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基础。教师职业口语训练包括教育口语训练和教学口语训练[3]。成功运用好课堂教师口语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是师范专业学生首要的基本职业能力。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是一般口语交际训练的提升和扩展。由此,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由易到难,逐层深入,提升师范生在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职业口语运用水平。

教师口语课程目标是培养师范生听辨普通话的能力、纠正发音、养成旨在说标准规范普通话的良好习惯,在此基础上训练和提高师范生的一般口语交际相关表达技巧及教师职业口语技能和水平,使其具备适应未来教师职业需要的良好语言素质和指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4]。

《纲要》将课程思政建设内容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宪法法治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五个方面[4]。

据此,我们根据师范专业特点,围绕《纲要》中的五个方面内容,深入挖掘提炼教师口语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构建思政教学体系,使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将教师口语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加强法治教育、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和培育科学精神。在教学中,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抓手,精心收集筛选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训练材料,建立教师口语课程思政语料库,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二、教师口语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1.在教学目标中体现思政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一般分为认知层面、技能层面和情感层面三个维度。而情感层面则包含对事物或现象的价值评价、价值观的形成。因而,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在情感目标基础上增加课程思政目标[5]。如何确定课程思政目标?确定课程思政目标,要找到学科知识与思政育人的“融合点”。这个“融合点”就是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习专业知识所必备的品格、修养、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集合体,学科核心素养整合了知识、能力与育人目标,这与课程思政的目标相一致。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科核心素养中所蕴含的思政价值,在进行目标设计时,有机统一思政目标与学科目标。

以普通话语音训练为例,核心素养是“语言能力、规范意识、文化意识”等,这其中就蕴含着“文化自信、法治意识、科学精神”等思政目标,因此,在这部分教学设计中,我们融入了体现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教育、文化自信和培育科学精神的思政目标。据此,在一般口语交际训练中融入了“理想信念、文化自信、核心价值观”的思政目标,在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中融入了“师德师风、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的思政目标。

2.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资源

教师口语课程以技能训练为主。在选择训练语料时,采用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紧贴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现实,在教学的多个环节引入爱国主义精神、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选取时事新闻、热点话题、典型案例、中华经典、红色故事等体现中华传统、历史使命和时代精神的思政素材,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6]。

中国的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普通话训练模块“认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部分,通过对我国通用语言文字的历史和使用现状的介绍,汉语国际推广案例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汉语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坚定文化自信。在关于“教师资格认证”的相关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培养学生语言规范意识和法治意识,让学生明确普通话是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在发音技能学习中,系统地讲授发音器官、发音方法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科学地掌握发音原理和发音方法,纠正方音,培育科学精神。在一般口语交际模块“朗读训练”部分,选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爱这土地》《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等语料,既让学生掌握了朗读的要求和技巧,又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演讲训练中,让学生以“我和我的祖国”为题,引导学生以亲身经历的生动事例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光辉历程,特别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励同学们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将自己的成长成才与祖国的建设、民族的兴旺联系起来,把爱国精神转化为勤奋学习、努力实践、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在讲故事训练中,引导学生选取中国古代经典故事进行讲述,如《孔融让梨》《囊萤映雪》《曾子杀彘》等,既锻炼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又使刻苦好学、友爱礼让、诚实守信的中华传统美德得到传承。在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模块,组织学生线上观看优秀课堂教学视频,分析研讨教师教学语言所体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增强对教书育人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在教学方式上采用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将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

教师口语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仅靠32学时的课堂教学难以达成教学目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1)课前线上预习

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思政目标,制作、筛选课程资源,如课件、教案、训练文字材料、微课视频、示范讲解音视频等,将其上传到智慧树等平台,设置学习任务清单,供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对学生进行语音测试和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进行差异化分组,确保同组异质。每组都由普通话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承担对组内方音较重的同学的正音指导任务。每组都设有独立的学习微信群,用于研讨、自评和互评。

(2)课中师生互动

课上,教师将教学内容细化为具体任务,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对学生课前预习进行检测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指导。训练由易到难形成梯度。训练内容从给材料到不给材料,训练方法从模仿到创造,训练过程从师生共同学习到生生共同学习以至自我训练。每个训练任务都有要求和步骤,指令清楚,便于完成。教师根据训练任务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组对练、研讨评议等,教师给予实时评价、反馈、指导。同时引导学生在每次训练和模拟测试后进行总结,形成小组报告,进行反思,并且针对每个人的口语表达实际情况,由小组研讨出有针对性的学习与提高方案,互帮互助,完成训练方案,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如在演讲训练中,在讲解“演讲主题的时代性”知识点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每一年度的社会热点词语,深化学生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认识。在“演讲稿的结构”这一知识点学习中,引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重要讲话作为思政素材,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演讲结构——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的任重道远,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使命感和担当意识。在话题说话训练中,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说话材料,结合社会现实讲述身边的故事,展示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由小组推荐优秀选手在课堂展示。在分享交流中,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深刻感受故事中所蕴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强化作为未来教师的体验感,激发其为人师表的自豪感、使命感,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课后自主训练

课后,教师布置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的相关训练作业,让学生录制音视频上传到平台。教师利用在线平台组织学生讨论或答疑,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反馈。

4.在考核评价上采用形成性评价

改革传统的以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价的单一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重构课程评价体系。在成绩构成中融入思政目标考核[7],将小组作用发挥情况,课堂讨论参与情况,在线学习与作业完成情况、思政主题活动表现情况、第二课堂活动参与表现情况等纳入平时考核。

结语

教师口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技能性是其主要特征。教学中坚持思想性与专业性相结合,以训练为主线,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紧紧围绕思政目标设计训练活动主题,选择训练语料,在教学各环节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诵读中华经典文学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8],引领师范生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猜你喜欢

普通话口语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酒中的口语诗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