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确权背景下农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2023-11-18石建华

山西农经 2023年16期
关键词:农地意愿农户

□石建华

(萝北县太平沟乡人民政府,黑龙江 鹤岗 154200)

土地确权是农地流转的重要基础,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也成为当前农村重要工作内容。农村土地权属确认工作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受市场环境、土地资源等外部因素以及农户知识水平、家庭情况等个体因素影响,农地流转面临一定困难。基于此,有必要研究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推动农地经营规模化发展。

1 土地确权与农地流转概念

1.1 土地确权

土地确权是对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土地经营权的确认,针对上述权利提交转让申请并由相关部门审核以实现权利转移。结合当前我国土地确权工作情况来看,相关流程为递交申请—属地调查—核查—登记—土地证办理,进而完成土地确权全部工作。

1.2 农地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分为广义与狭义2 个方面。从广义角度来看,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实质是权益转移的过程,通过土地转包等多种形式对农户土地所有权进行转移。从狭义角度来看,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进行转移,土地经营权向他人转移的过程只能以利用和占有的形式进行。土地确权背景下,我国的农地流转工作更贴近于狭义角度内涵,完成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因此,在实际进行农地流转过程中,应在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实现土地使用权流转,保证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现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以及土地经营权属于不同主体。

2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分析

2.1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

某县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全县面积1 132 km2,总人口73 万人。2015 年,该县流转土地4 104.08 hm2,涉及农户11 230 户。截至2018 年末,该县土地确权工作接近尾声,土地流转面积1.91 万hm2。

2.2 数据来源

文章数据均来源于对该县所辖村庄的实地调查,调查对象的选择以土地确权情况良好且农地流转水平较高为标准,保证调查数据具有代表性。本次研究以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的形式进行,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经济、人口、农业发展等情况对各乡镇进行划分,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7 个村、每村抽取10~30 户农户展开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400 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80 份。

2.3 研究区域土地确权现状

针对当地土地确权情况调查发现,所调查农户大部分已经完成确权工作,且参与承包经营的农户也取得了完整的合同文件。在实地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农户对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政策有明确认识,少部分农户了解不足。调查问卷显示,“您对土地确权的认同”一题调查结果为:75.86%的农户认为土地确权工作对土地流转有积极影响,24.14%的农户认为土地确权工作没有意义,有将近70%的农户存在完成土地确权后继续进行土地承包的意愿。“您对土地确权的了解程度”一题调查结果显示,81.2%的农户表示非常了解,8.8%的农户受外出务工等情况的影响,对土地确权相关政策了解不足。此外,当地种植大户占比较大,带动了农户对土地确权政策的学习与了解,一定程度上为农地流转打下基础。

2.4 研究区域农地流转现状

此次调查农户的基本特征为年龄最大的79 岁,最小的23 岁,受教育程度总体为初、高中水平,农户家庭年收入最高22 万元,均值在3 万元以上,说明该地经济水平良好。调查农户中,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占比51.72%,了解到在开展土地确权工作之前土地流转租金最少3 000 元/hm2,土地确权后平均租金达12 000 元/hm2。在对农地流转情况进行调查时,对“土地确权后没有参与农地流转的原因”一题,74.22%的农户选择为规避土地纠纷,产生土地纠纷的原因主要包括流转价格以及流转对象等;10.43%的农户认为期限过短;15.35%的农户选择因没有中介而产生的安全问题。针对“影响农地流转决策因素”一题(多选),65.28%的农户选择收益因素;15.07%的农户选择流转对象因素;13.12%的农户选择可靠性因素;9.56%的农户选择流转便利性。针对“影响农地耕种决策因素”一题(多选),69.97%的农户选择耕种收入;40.28%的农户选择耕种成本,还有少部分农户受满足自给需求及情感因素影响没有土地流转意愿,使农地流转面临更大难度。

3 土地确权背景下影响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分析

3.1 模型搭建

Logistic 回归模型在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中得到广泛应用。完成问卷调查后,将大量数据样本导入到Logistic 模型中,通过回归分析办法,将可能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作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设置Y为二值因变量,其中Y=1 时代表存在意愿,Y=0 时代表不存在意愿。设Y的影响因素为n,进而Y受多因素影响时其概率可以表示为Y=β0+β1X1+β2X2+…+βnXn+μ,P=P(Y/X1,X2,X3,…Xn)。对本次调查回收的380 份问卷采用Logistic 模型分析[1]。

3.2 影响因素分析

3.2.1 市场环境因素

一是农村建设情况。结合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基础建设越完善,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意愿越强。农村基础建设包括农田机械、水利等多方面内容,农村市场现代化水平越高,对农户的吸引力也更强,从而有意愿参与农地流转。同时,随着特色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农村地区旅游等第三产业占比显著增加,为农户提供了更多就业及发展选择,农地流转意愿得到提升。相反,农村基础建设不完善,现代化发展水平不高,农户获得的生活保证不足,自然对农地流转起到限制作用。二是市场便捷程度。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有助于加强交通建设,在便利交通支持下,农村可以同其他区域建立经济关系网,为信息互通及农产品销售等提供便利。发达的交通条件有助于拓宽农户获取信息的渠道,为其提供更丰富的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户经商或外出务工的意愿更强,因此也愿意参与到农地流转中。相反,若农村经济基础较差、交通不便利,农户无法有效获取信息,只能依靠农业生产来获得收入。此外,相较于其他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区域,该县农村竞争力与吸引力明显不足,农户外出务工的意愿强烈,进而加速了农地流转。由此可见,要想提升农民参与农地流转的意愿,就应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场便利程度。

3.2.2 土地流转期限与价格因素

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期限较短,2 年以下期限占比超80%。这主要是由于农民通过外出务工等非农行业获得的收入具有不稳定性,土地可以作为其生存发展的保障;而土地转入者所获得收益同样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双方所认可的流转期限较短[2]。土地流转价格总体较低,大部分农户认可的价格在6 000 元/hm2左右。造成农地流转价格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不完善,农户难以找到长期稳定的土地转入对象;土地质量较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土地流转期望价格。

3.2.3 土地资源条件

土地资源情况是影响农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体现在耕作难度、机耕条件以及承包面积等方面。一是若土地比较平整,耕作难度较低,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可获得的收益更高,其土地转出意愿更强。二是机耕条件好、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土地种植价值更高,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可获得更高的收益,这也增强了其转出意愿。三是承包土地的面积越大,开展土地流转所获得的收益越多,农户转出的意愿就越强。此外,部分农户具有较强的规模化经营意愿,因此会更积极地参与到土地流转工作中。

3.2.4 农户受教育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农户的知识水平越高,其土地流转意愿更显著。相比之下,对于国家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政策法规,知识水平更高的农户接受程度更强,具备更广泛的信息获取途径,面对新事物与新信息的接受时间更短,明确参与农地流转的优势,进而更有积极性与主动性。知识水平较高的农户在经营管理知识储备方面更强,可以在参与农地流转后开展其他领域工作,拓宽收入来源,保证收入的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农地流转意愿还会受个人农田生产价值取向与认知偏好的影响,对于愿意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员来说,其土地流出意愿低,流入意愿较高;而愿意参与非农业方面工作的人员则具有较强的转出意愿[3]。

3.2.5 农户家庭状况

农户家庭状况对于农地流转意愿会产生显著影响,主要体现在收入结构、劳动力数量、务工情况以及户籍人口等方面。一是对于收入结构来说,农业收入占比较低的家庭往往具有更强烈的土地流转意愿,家庭中从事非农工作的人员占比较大,家庭整体收入对农业生产的依赖性不强,因此愿意将土地流出。反之,若家庭收入来源以农业收入为主,则需要有足够的土地从事农业生产,若进行土地流转,可能会导致家庭收入存在不稳定性,因此抑制了其土地流转意愿。二是对于劳动力数量来说,家庭中劳动力数量越多,可从事的工作领域就越广泛,土地流转意愿也越强。三是家庭中务工比例越大,对农业生产的依赖性越弱,可流出土地[4]。四是对于户籍人口占比来说,留守人员越多,对农业生产的依赖性越强,往往选择土地流入,发展大规模农业种植。

3.2.6 土地流转对象

在进行显著性检验过程中,土地流转对象与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呈正相关,说明其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受土地流转对象影响。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较大比例农户希望将亲朋好友、本村村民等熟悉的人员作为农地流转对象,熟悉的流转对象有助于提升整体农地流转过程的便捷性与可靠性。一方面,可以省去签订农地流转承包合同的过程,根据需求随时进行转入和转出。另一方面,在了解流转对象的基础上便于农户明确农地用途,避免土地质量受损。由此可见,农地流转工作受传统人情观念影响较深。

4 建议

4.1 加强市场环境与法治建设

市场环境不完善是限制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大部分农户没有法律意识,导致农地流转工作难度增加。现阶段,很多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时没有签订土地承包协议,因此加大农地流转市场法治建设力度、加强对农户法制观念的普及成为当务之急。加强农户的法律意识有助于为农户合法权益提供保障,一方面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农地流转有序推进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削弱传统人情观念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

4.2 积极组织技术指导工作

结合调查结果来看,部分农户不愿意转让土地权利的原因是对相关技术不了解,对土地流出后的生产状况与收入情况存在后顾之忧。针对这种情况,应积极组织技术指导工作,可以从以下2 个方面入手。一是引进先进技术,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机械化发展,针对技术人员提供相应的薪酬保障。二是宣传和普及相关技术,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开辟宣传栏等方式让更多人员了解农业技术,帮助农户掌握农业技术要点,为开展农地流转工作打好基础。

4.3 推动农户职业化发展

农村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优秀人才支持,开展农地流转应吸引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参与农村建设。一是推动农户职业化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职业化培训的投入力度,建立专业合作社,将更多现代化农耕设备应用于农业生产,带动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二是针对农户开展职业化培训,发挥种植大户的带头作用,让已经实现规模种植的农户带动其他农户进行土地流转,逐步扩大现代化经营规模。三是对当前以农业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给予帮扶,可适当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助来推动土地流转有序进行。

4.4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随着我国土地确权政策的推行,显著影响了农户对农地流转政策的认知,进而也鼓励更多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工作中。然而在实际走访过程中,仍存在部分农户因外出务工等因素对土地流转政策不了解,导致农地流转意愿较弱。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大培训与政策宣传力度,让更多农户全面、直观地了解到农地流转相关政策内容,引导其对土地流转工作树立正确认识,尽可能避免农地流转分散的情况,为农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5]。

4.5 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做好土地分级定价工作

在推进农地流转的过程中,应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采取股份合作或返租倒包等不同的土地流转形式,满足不同区域的发展需求。注意合理把控土地流转规模,做好土地分级定价工作,既要保证土地质量,又要控制土地流转价格的合理性,为农地流转有序开展提供参考。

5 结束语

土地确权背景下,农村地区积极响应号召,开展农地流转工作。根据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受市场环境、土地资源情况以及农户家庭、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流转意愿不强烈,给农地流转工作开展带来难度。基于此,农村地区应加大政策宣传与技术指导力度,推动农户走上职业化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农地意愿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当前农地出租趋势的实证分析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