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与乡村振兴的双向互动关系研究
2023-11-18曹祥利李福怡李书琴
□曹祥利,李福怡,李书琴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发展的有效渠道。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2022 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 076 万人,同比增加167 万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依然突出。大学生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不仅能够解决乡村发展的问题,也给大学生提供了环境和机遇。把握好乡村振兴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对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和解决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2]。
1 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1.1 打破乡村人才瓶颈
近年来,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各方面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人才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最为关键的是依靠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促进乡村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的人才类型也越来越丰富。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传统“走出农村”观念的影响以及城乡发展二元结构导致人才单方面流向城市等方面的原因,乡村地区普遍存在青年劳动力流失、实用人才和创新人才不足的情况。现有乡村发展主体普遍存在文化程度较低、对政策理解程度不高、新兴科技使用缺乏、思维转变困难等问题,乡村人才振兴存在着很大困境。而大学生接受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创新素质,所具备的思想、素质和思维创新正好可以弥补目前乡村人才的困境。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有利于将自身的创新思维和所学所见所闻相结合,创新乡村振兴新方式,打破乡村振兴人才瓶颈。
1.2 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振兴同样是乡村振兴中的重中之重。乡村产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如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创新能力总体不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大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发展性思维、眼界和格局,并且大多数大学生怀有振兴乡村的志向,能够为乡村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产业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要有不断发展的创新意识和开阔的眼界,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下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对“互联网+技术”、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有着一定的兴趣和了解,能够有效利用这些新兴技术融入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3]。
1.3 推动乡村文化发展
乡村文化的振兴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发展之基,乡村文化的发展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活力。当代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对推动乡村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能够承担起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建设和谐乡风的责任。一些承载着民族物化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非遗文化遗产,如皮影戏、剪纸、各地的民间刺绣、书画等重新迎来传承和发展。
另一方面,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能够继续深入挖掘、继承和创新优秀乡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推动乡村文化时代化发展,找出适合家乡发展的独特道路。返乡的大学生对家乡基本情况和当地特色的文化、著名乡贤、家风祖训等较为熟悉,能够利用其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带动转变当地传统发展观念,助力乡村智慧农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挖掘当地文化特质,打造“一村一品”的乡村文化品牌。大学生作为高知人群,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自身素质较高,相应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较高,将会催生一系列乡村文化产业及与乡村相关的文艺创作,同时激发乡村群众的文化热情,丰富乡村地区群众的精神生活,切实提振其精神风貌。
2 乡村振兴对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积极影响
2.1 改变传统观念,促进自我价值实现
由于城乡差距较大,目前大部分农村家庭甚至青壮年还是会将回乡创业就业看作是在城市无法生存下去才返回农村的无奈之举,认为返乡创业就业是“不体面”的事。并且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大学生择业观趋利性较强,缺乏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一味地追求城市福利好、薪酬高的工作,自身更不愿意返回乡村。从国土面积来看,我国乡村土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94.7%。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乡村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的创业就业环境不断优化,创造了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村的传统农耕、种植等被新技术代替,而这些新技术更加需要大学生的加入。并且随着乡村振兴不断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高校通过多元化、高效性的教育培训,帮助大学生了解农村的发展现状和就业政策,引导大学生逐渐改变传统的择业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改变了固有观念,愿意返乡创业就业,在促进乡村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生自我价值[4]。
2.2 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根据教育部统计,2023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比2022 年增加了82 万人,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在不考虑就业质量和考研升博等延迟就业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足50%,每年有近100 万的高校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为政府、社会、高校、家庭等多方关注的热点问题。
同时,大城市饱和的就业岗位无法满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乡村就业正在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另一种选择。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地区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岗位资源得到进一步挖掘,乡村正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平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基础设施和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大学生生活和薪资待遇得到保障。同时,乡村各产业转型升级,对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需求增加,进一步拓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选择。高校毕业生乡村就业人数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
3 多方面实现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与乡村振兴双向互促
3.1 加强农校对接,搭建双向服务平台
搭建农校对接的双向服务平台,可以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和乡村振兴双向发展。双向服务平台可以由政府和高校合作搭建,邀请乡镇基层政府、农村企业家、农村创业成功者、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大学生、相关专家等作为平台用户。
一方面,双向服务平台可以推送最先进的农业知识、理念与技术,相关专家通过平台与有需要的乡村合作,帮助乡村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校方面可以发布有意向返乡就业的毕业生信息,符合乡村用人单位条件的,可与大学生进一步联系,引进人才,签订合同。
另一方面,乡镇基层政府可以在双向服务平台上发布当地创业就业相关政策、人才引进政策与金融投资政策、新农村新风貌相关的视频图片、民俗文化活动等,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老师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公开的大学生就业指导,通过回复平台上的留言,解决大学生关于返乡创业就业的相关疑问。农村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可以在平台发布自己创业成功的经验、宣传自己的公司,通过平台交流,给予返乡初创业的大学生以鼓舞。相关乡村基层政府与企业可以在寒暑假提供实习岗位,在校生通过申请实习岗位、进行社会实践,能够在了解乡村振兴下的新农村的同时,锻炼能力。通过以双向服务平台为媒介的学习与实践,大学生或许能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价值。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不仅与农业类相关的学生能够投入智慧农业、农业现代化的事业中去,非农业类大学生也能投入到深加工、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农业专业经营管理、乡村文化旅游等众多领域。乡村振兴为乡村地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生要抓住机遇,在广阔的发展空间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尽情发挥所学本领[5]。
3.2 加强宣传教育,破除观念壁垒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学生认为在大城市生存发展才是最好的就业之路,社会也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问题,造就了大学生与乡村之间坚硬的壁垒,导致乡村振兴关键的人才问题难以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
首先,政府和高校要合力扭转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传统看法。社会上认为大学生送外卖、当服务生、摆摊创业、乡村就业等是大材小用、知识浪费的表现。而对大学生在大城市就业、体制内就业高度赞扬,表示肯定。稳定、体面、轻松的社会传统就业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选择。
其次,政府和高校要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新就业观念,避免社会传统观念造成大学生不敢返乡、不能返乡的情况。社会和高校要合力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既是学生对企业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福利条件、劳动强度的选择,也是企业对学生学习成绩、技能水平、个人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的选择。政府和高校要结合双向选择的社会现实对大学生进行宣传,帮助大学生在社会需要与自我价值观之间找到理想结合点,树立科学就业观。
再次,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需要政府与高校加强宣传教育,破除社会和大学生的观念壁垒,使就业观念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需要,在就业体制的框架之内和基础之上不断发展、更新和改进。
3.3 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双方发展
政府提供的政策能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情况。比如四川省攀枝花市对于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返乡下乡创办企业吸纳就业,按其吸纳就业人数给予创业吸纳就业奖励;河北省唐山市对于毕业2 年内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初次领取营业执照并稳定经营6 个月以上的可给予每人5 000 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当前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来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但仍然存在着政策落地难、部门分工不明确、基层政府对政策理解不够准确等难题,使得政策难以落实。因此,要完善相关政策及支持体系。
首先,政府要加强政策的宏观调控,制订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政策,完善相关的法律保障制度,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法律保障。
其次,健全国家扶持政策与服务体制的对接,依托国家宏观政策,针对乡村的具体情况,制订差异化政策扶持方案。比如针对种植业和养殖业这类长周期的创业产业,可以降低或者减免银行利息来进行一定的资金支持,促进产业发展。
再次,促进大学生和乡村的双方发展,不仅需要完善相关政策,大学生也应提高自己的政策素养,及时关注相关政策的发布,提高自身对政策的解读能力,及时了解优惠和投资政策。
3.4 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在多方努力下,大学生创业就业现状有了明显改变,但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常遇到2 个问题。一个是有创业想法,但不知道怎样去创业;另一个是有资金,但不知道做什么合适,犹豫不定。
近年来,高校在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高校的创业就业教育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校要及时了解大学生返乡的痛难点,组建有创业就业经历、对创业就业认识深刻的教师人才队伍开展创业就业课程,有效地利用高校资源开发创业就业训练项目,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对返乡创业就业的认识、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加强对自身的认识,让大学生认识到返乡创业就业的曲折性与复杂性。针对以上问题,高校可以利用SYB 创业培训方式,帮助大学生系统学习知识和技能,理清创业思路。同时,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利用SYB 创业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创业时遇到的知识问题和资金问题,形成以培训促就业、以创业带就业的就业促进模式[6]。
4 结束语
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很深的积极互动关系。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当代大学生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青年人才,其返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注入活力,在破除乡村发展中的人才瓶颈、促进乡村产业化升级和推动乡村文化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阔步前行,为青年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各界必须从平台搭建、宣传教育与政策支持等方面入手,切实推进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与乡村振兴的双向积极互动,促进双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