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水平的几点思考
——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
2023-11-18卢本琼肖弟康
□卢本琼,肖弟康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216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笔者通过对重庆市永川区何埂镇、板桥镇、胜利路杨广桥村、南大街黄瓜山村、永荣镇白云寺村等地方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同时与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等相关部门交流座谈,掌握了永川区各乡村振兴示范建设点的工作开展及推进情况,剖析示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或建议,希望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借鉴。
1 主要工作情况及成效
1.1 主要工作情况
重庆市永川区地处长江上游北岸、重庆西部,面积1 576 km2,常住人口114.8 万人,现辖16 个镇、7 个街道、56 个社区居委会、210 个行政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永川区采取党员示范、大户带头、群众跟学的模式夯实产业基础,逐步构建起“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特色,带动广大群众走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有关主要工作情况分述如下。
1.1.1 强化组织保障,落实工作职责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区政府区长担任第一副组长,区委、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任副组长,53 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同步制定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并建立工作运行等机制。二是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各乡镇编制了《乡村振兴五年规划(2018—2022 年)》以及相应的《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建设设计方案》,统筹规划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乡村振兴战略布局,明确了自2020 年起重点推进“2 镇4 村”(板桥镇、何埂镇、南大街黄瓜山村、何埂镇石笋山村、永荣镇白云寺村、胜利路街道杨广桥村)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建设。三是细化实施方案。如国家级试验示范村南大街黄瓜山村邀请专业的规划设计公司编制了《泛黄瓜山区域乡村振兴规划》《黄瓜山村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建设设计方案》。四是落实工作责任。明确试验示范各项建设任务的责任部门和牵头单位,倒排时间,制定阶段性目标并形成任务分解表。把镇、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情况纳入区委、区政府对镇街经济社会发展的业绩考核内容,乡村振兴工作业绩纳入区级有关部门绩效考核,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责任人,确定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是本地乡村振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1.1.2 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厚植乡村产业基础
一是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各试验示范点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产业优势明显;各试验示范点立足自身产业优势,结合全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如何埂镇依托圣水湖现代农业园,进一步提升食用菌产业,打造地理标志“永川香珍”农产品品牌,园区现有食用菌生产企业26 家,年生产规模达1.4 亿袋,产值8.2 亿元;永荣镇白云寺村依托英山市级产业园发展永川特色茶叶产业,全村现有茶叶生产企业2 家,年产茶叶超1 000 t,产值超6 000 万元。二是坚持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乡村旅游、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如胜利路杨广桥村打造“海棠橘香”田园综合体,以柑橘产业为核心,建设集水果采摘、乡村旅游、亲子游等为一体的体验式田园综合体;南大街黄瓜山村打造的黄瓜山梨花寨、其中园、教奎猕猴桃公园皆是在发展第一产业的基础上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三是党员示范,大户带领。在村党总支党员干部和种植大户带领下,临江镇龙洞桥村的桢楠套种臭黄荆(俗称“豆腐柴”)、龙顺村的昙花、九龙村的藤菜、天堂村的沃柑和牧草等产业渐成规模,“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正引领临江镇人民快速走上致富路[1]。
1.1.3 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坚持“三农”工作优先发展
一是大力争取上级资金。截至2021 年底,已争取乡村振兴市级专项资金3 000 万元投入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建设。围绕乡村“五个振兴”重点开展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人才培育等建设。二是积极整合涉农资金。为确保产业项目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增强项目示范带动及抗市场风险能力,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如2019 年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共整合交通局、文旅委、住建委等多个部门涉农财政资金11.4 亿元。三是坚持强化人才支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念好“引、育、用、留”四字经,进一步鼓励引导各方面优秀人才向乡村基层尤其是乡村振兴示范点流动。截至2021 年年底,已经建立专家工作站9 个,共派驻专家25 人、科技特派员等服务人才800 余人;外引回引精英人才创业212 人、返乡人才就业11 588 人。四是进一步做好“文化下乡”。优先在示范点建设乡情馆、文体中心户、旅游厕所等;优先为示范点配置政府购买的演出服务及流动文化服务(图书阅览、展览讲座、辅导培训、法规政策科技宣传等)。
1.2 建设成效
永川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坚持示范带动,打造了一批产业有优势、环境有靓点、改革有活力、治理有成效、发展有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区[2]。截至2021 年底,已建成国家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南大街黄瓜山村)1 个,重庆市级美丽宜居乡村56 个,重庆市级生活垃圾示范村25 个,重庆市级绿色示范村庄44 个,永川区级示范清洁院落263 个[3]。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资金投入力度需加大
目前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资金缺口较大,项目建设质量及进度受到很大影响,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例如,根据《黄瓜山村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建设设计方案》,2020 年南大街黄瓜山村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建设总投资1.3 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占比较大),而当年市财政实际到位资金仅500 万元。二是资金整合力度不大。乡村振兴建设需要的其他资金只有通过整合部门资金或者自筹等方式解决,而现各部门涉农资金还没有完全集中投入到乡村振兴示范建设上来。三是工商资本下乡受阻。农村生产资料的分散性增加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影响工商资本的投资效果;农村土地流转受相关法律限制,降低了工商资本对农村经济发展投入的信心;农村土地产权秩序混乱,降低了工商资本流入的积极性[4]。
2.2 民生领域欠账尚需补齐
一是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条件虽然相对较好,但因村庄整体布局不尽合理等原因,不能很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民就医、农民子女教育等更高需求。二是永川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需求量大,再加上改造技术和方式落后、资金不足等因素,农田宜机化改造仅完成目标任务的10%左右。三是乡村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少,文化设施不健全且利用率不高,乡村特色文化没有被深挖,且没有突出的文化品牌。如板桥镇的老街历史悠久,尚欠缺对历史文化的深挖和人文景观的打造,没有形成足够的影响力。
2.3 人才支撑动力不够
目前,永川区农村仍然普遍存在新型职业农民数量不足以及青年管理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5],人才依然是制约示范点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虽然政府每年都组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但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愈发严重,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呈递减趋势。二是缺乏青年管理技术人才。由于收入偏低、工作压力大,青年管理技术人才大多选择在大城市打工,缺乏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意愿;农村管理技术人才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表现为工作效能低下、组织管理能力弱化,不能很好地满足乡村发展对新业态电商产业、网络经济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等复合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2.4 产业链条延伸不长
一是示范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较快,但都没有很好地通过延伸产业链来提高农业附加值。例如,南大街黄瓜山村在农旅融合发展方面虽已有多年,但主要农产品黄瓜山梨加工转化效率不高且加工能力不足,与永川区周边近年来新兴的同类型乡村旅游点相比略显没落,对区外游客的吸引力不足。二是永川区各示范点农业与旅游观光、教育文化、健康养老、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产业融合发展缓慢,特别是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如农产品电子商务、品牌农业、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2.5 乡村生态环境欠佳
经过近几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永川区示范点人居环境以及乡村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农村还经常出现污水乱排、厕所卫生清洁不彻底、垃圾乱扔、畜禽未圈养以及房屋门前院坝、乡间人行道路、村落周边禽畜粪便污染等现象。二是“重建轻管”现象严重。农村公共环保基础设施管护力度不够,如部分污水水利设施老化严重,对水源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农业废物回收、综合利用技术有待改进。如大棚蔬菜地膜覆盖回收有遗漏,仍存在焚烧秸秆现象,造成环境污染[6]。
2.6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及作用发挥不足
一是在思想上不同程度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现象。存在就党建抓党建,对党建工作只是应付、被动去做,党组织、党支部活动少,疏于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班子软弱涣散。二是随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擅长经营管理的农村青壮年党员大量外流,农村党员干部老龄化现象严重,村级组织缺乏足够“新鲜血液”,示范带动缺乏活力。三是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综合能力不强,自身致富及带领他人致富能力不够。
3 对策及建议
3.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破解资金缺乏难题
一是坚持“三农”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从保障财政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建立农业补助标准体系、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向上争取资金5 个方面开展工作,有效利用当前财政资金,加大乡村振兴建设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二是探索建立更为切实有效的涉农资金整合机制,每年年底召开专题会,提出下一年乡村振兴重点建设内容、区域范围等,统筹协调各部门的涉农资金和项目,编制各级涉农财政资金可整合目录,建立乡村振兴建设重点项目库,把资金聚焦到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上来。三是引导工商资本下乡。逐步补齐农村生产资料、土地流转及土地产权秩序中影响工商资本下乡的短板,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乡村振兴示范建设中来。
3.2 补齐民生领域欠账短板,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一是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把农田水利、污水处理、供水供电、农村道路交通、通信网络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与示范点人居(包括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环境打造方案相衔接,示范点人居环境改造注重结合自身实际注入当地的特色文化元素,突出乡村文化特色[7],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二是通过设立农田宜机化改造专项资金、大幅提高财政补助资金额度等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改土带田”“借土下田”“田土并举”方式,整村整镇连片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永川区0.67 万hm2级粮油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区和特色产业示范带。三是依托重庆智慧文化云平台,实施文图两馆总分馆建设,实现市、区、镇街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从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深挖乡村特色文化,在相关镇街、村社建立“乡情馆”,展示当地村情村史、重要人物和事件、民俗风情、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文物、非遗等优秀文化资源。
3.3 完善育才引才机制,加大人才支撑力度
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农村各类实用型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充分利用“永川职业教育集团”的师资、教学场地、教学设施设备等先天优势,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提升乡村服务工作能力水平。二是实施返乡创业就业推进行动。根据永川区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相关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充分调动乡村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主动性、积极性,吸引更多年富力强的乡村人才返乡就业或创新创业。三是建立乡村管理人才在城区与乡镇、村(居)之间定期流动机制,提高镇、村工作人才的待遇,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4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农旅融合新业态
一是扶持及引进实力强、带动性好的生产企业,并积极推动企业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加强科技研发、绿色发展、地方品牌打造,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产品提质增效。二是围绕农旅融合发展,综合考虑文化、生态、康养、精品四位一体的综合要求,进一步优化南大街街道、板桥镇、何梗镇3 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黄瓜山村、石笋山村等5 个示范村,八角寺十里荷香、其中园、养生谷等13 个示范点的建设。重点打造黄瓜山片区、石笋山教奎农业休闲观光园、永川区其中园休闲观光旅游精品路线,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3.5 加大惩戒、管护及宣传力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一是引导村民改变不良习惯,注重乡村环境的长期维护;以乡规民约的方式制定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奖惩措施,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检查和打击力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二是农村公共环保基础设施具有点多、面广、量大、管线长特点,管护难度大,为有效避免管护缺位引发的相关问题及保证“管护工作”高效运转,积极探索符合永川区实际情况的农村公共环保基础设施物业化管理模式,解决农村公共环保基础设施管护缺位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三是通过宣讲、张贴标语、通告等方式,让村民真正认识到对农业废物回收及综合利用处理不当的危害性,鼓励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对农业废物进行回收或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废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四是到田间地头做好农业废物回收或综合利用的现场指导、巡查及督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6 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组织作用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在思想上要认识到位,深刻认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强化党建管理,健全党建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党组织、党员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彻底解决班子软弱涣散等问题。二是做好发展青年农民入党的工作,创新发展党员新机制,选好、培养好入党积极分子,不断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三是选优配强能真抓实干、有能力担当、有发展眼光的示范村党支部书记,发挥其“领头雁”作用,以保证和促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永川区为圆满完成各示范点建设目标任务,相关人员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永川乡村振兴建设之路,建立健全永川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永川区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内包括的经济、文化、社会、治理、生态等指标的考核及评价标准。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围绕当前乡村振兴重点建设工作,高位推动全区乡村振兴建设向山村更美、村民更富的方向发展,为永川区农民生活得更美好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