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的音乐审美特质

2023-11-18任依然罗昱焜

轻音乐 2023年9期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朱丽叶

任依然 罗昱焜

一、 创作背景及生平

(一) 普罗科菲耶夫生平

普罗科菲耶夫 (1891—1953) 是20世纪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自幼学习钢琴, 在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有着极强的天赋, 普罗科菲耶夫5 岁试写钢琴曲, 最早的作品是他5 岁时即兴弹出的F 大调小曲, 全曲未使用降B 音, 原来也并无标题, 是他的母亲替他记录下来的,后来普罗科菲耶夫在自传中表示, 该作品未使用降B 音并不是因为他偏爱利地亚调式, 而是单纯的因为他不喜欢和钢琴的黑键打交道; 9 岁时初次试写歌剧; 12 岁正式学习作曲; 仅14 岁就考入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 开始了他的求学与创作之路……普罗科菲耶夫一生创作了无数优秀作品,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动形象的俄罗斯民族风格以及现代主义倾向, 看到他对古典主义的偏爱。[1]

(二) 创作背景

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主要描写了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爱情故事。 虽因两家世代为仇, 他们的爱情被两代人的宿怨所挫败, 但在受到阻挠时, 他们依然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 并用他们的生命为之奋斗。 纯洁的爱情往往带给彼此力量, 真挚的爱情使他们敢于面对积怨已久的家族仇恨, 他们不屈服、 不妥协。 故事的最后他们用生命的终结来守护爱情, 完成了彼此对爱的承诺。 法国作家雨果曾评论其为: “黎明的爱”。

这部剧作无论从戏剧冲突、 风格与形式上都展现了别具匠心的艺术特色。 普罗科菲耶夫认为没有比 《罗密欧与朱丽叶》 更适合改编成舞剧的了, 于是以此为舞剧创作的主题, 开始了脚本写作, 在正式搬上舞台前, 普罗科菲耶夫写了许多不同的草稿, 最终确定与莫斯卡大剧院合作, 历经结局处理与政治审查, 终于在1938年12 月拉开了舞台的帷幕。

二、 音乐与舞蹈的融合

抛开文学戏剧中具有强大感染力的台词, 仅用肢体语言和音乐来以芭蕾舞剧的形式有价值的表现这部悲剧作品, 在普罗科菲耶夫之前尚无成功案例。 这也是普罗科菲耶夫音乐创作生涯的革命性转折。

(一) 《罗密欧与朱丽叶》 的音乐结构分析

舞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的剧情与歌剧作品的剧情基本相同, 和声的松弛度,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音乐情绪的紧张度。 柴可夫斯基在舞剧音乐的创作中, 利用和声功能强化了戏剧冲突, 所以他的舞剧音乐创作很好体现了舞剧音乐的交响化现象。 普罗科菲耶夫在柴可夫斯基舞剧音乐的交响性原则之上进行了拓展, 使和声功能不仅具有传统功能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和声技法。 作品的戏剧冲突和舞剧音乐的表现力通过和声效果得以强化。以 《少女朱丽叶》 为例。

1.和声分析

和声效果是音乐创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同的和声效果具有不同的和声功能, 不同的和声功能赋予音乐不同的主题风格。[2]不同曲目之间的音乐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不同类型的音乐描述不同的人物性格, 普罗科菲耶夫正是通过这些完美地呈现了这部作品的戏剧冲突。《少女朱丽叶》 中生动真实的描写了女主角的 “少女”形象, 调式调性为C 大调回旋曲式、 4/4 拍节奏, 整曲的重复性较高, 在曲子的开头和结尾以及中间的重复部分多次使用了和声演唱形式, 这种形式从整体上增强了歌曲的节奏感。

2.曲式分析

舞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的音乐创作中, 每首乐曲的曲式结构都较为复杂, 且每个曲式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 曲式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少女朱丽叶》 为回旋曲式, 全曲以轻松愉快的曲调为主, 可分为8 个节点4 个乐句。 小巧轻快的音符刻画出跳动的和弦, 音阶的排列顺序由强到弱。 少女朱丽叶的身上洋溢着青春活力。

乐曲的第一主题 “A”, 由音阶排列体现了 “少女”的活泼顽皮。 乐曲的第一插部 “B”, 由快速的16 分音符跳音来展现充满活力的少女舞。 在主题 “A” 的短暂再现之后, 少女朱丽叶的母亲登场, 乐曲迎来了降B 大调的第二插部 “C”。 随后主题 “A” 再次再现。 第三插部 “D” 和 “C” 以相对较慢的速度安静的进入, 展现了少女活泼之外的矜持一面。 很快, 乐曲回归原速, 主题“A” 再次再现, 母亲退场后少女继续与保姆嬉闹。 最后的尾声部分, 节奏更慢, 是旁白者为朱丽叶悲剧命运的扼腕叹息。

分析可知, 普罗科菲耶夫为了描写单纯美好的戏剧人物形象, 在创作时较多采用了高协和度、 低紧张度的自然音和弦来明确调式调性。 自然音和弦与传统和声的同步进行, 使得音乐旋律更加清新、 音乐效果更加明朗, 从音乐中凸显出少女朱丽叶的清纯形象。

除了戏剧性和声的使用外, 作曲家还利用不同的和声功能来修饰音乐线条, 如功能性、 线条性和声的进行, 用以表达紧张的气氛;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主题则是通过自然音和弦逐步加入变音和弦, 来表达其二人的感情由最初的萌动逐步走向成熟。 音乐语言与戏剧情节的融合, 沿用了音乐的交响化发展手段, 使舞蹈不会与戏剧情节相互脱节。

(二) 《罗密欧与朱丽叶》 的舞蹈呈现

拉普洛夫斯基是苏联著名的芭蕾舞编导, 《罗密欧与朱丽叶》 的舞蹈正是由他创作的。 既展示了公众的节日活动, 又描绘了少女在爱情开始时微妙的内心活动;既有壮观的广场械斗, 又有深情的双人合舞。 大大小小的场景相互融合, 人物情感对比明显,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精彩章节和角色形象。

1.大场面的舞台呈现

游行的队伍在人群中穿行、 衣衫褴褛的乞丐在街边乞讨、 天真的孩童嬉闹着奔跑, 宽大的剧院舞台上出现了无比热闹的维纳城一角, 生机勃勃且富有活力, 呈现出大众欢度节日的美好画面, 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 怡然自得。 热闹的街角中穿插的舞蹈段落, 并不是单纯的舞蹈表演, 也不是纯粹的戏剧演出, 而是对时代特征的整合与环境意义的介绍。

2.双人舞的情感描绘

双人舞的舞台呈现, 不仅可以更好地描绘人物形象, 还可以展示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以及心理活动。《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共出现了五段男女主角的双人舞,利用肢体动作代替台词讲述、 揭示主角的内心思想, 将男女主角在戏剧发展不同阶段里的不同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3.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拉普洛夫斯基在创作舞蹈的时候, 既设计了对称、平衡的舞蹈队形又凸显了人物形象的个性化。 高傲自负的提伯尔特; 庄严舞蹈的凯普莱特; 礼貌有加、 舒心舞蹈的帕里斯; 以及极不情愿与帕里斯共舞的女主角朱丽叶。 每个舞者不仅用肢体语言诠释着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从他们的眼神、 面容中同样可以感知到人物的个性与情感, 正是这些优秀的演员与舞者, 用心的诠释, 将神情与肢体融为一体, 才能完美地呈现出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三) 《罗密欧与朱丽叶》 音乐与舞蹈的融合

仅从舞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的音乐名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 普罗科菲耶夫充分运用了古典舞曲的体裁形式, 在音乐创作时融合了舞蹈元素, 使音乐不仅服从于戏剧, 更是巧妙的与舞蹈相结合。

第九首乐曲 《少女与百合花之舞》 采用旋律清晰唯美的行板, 平稳且连贯的2/4 拍舞蹈节奏, 音乐线条流畅, 具有强烈的舞蹈动机。 在这部分所描绘的戏剧情节是女主角朱丽叶被迫答应了伯爵的求婚然后服毒自尽,第二天伯爵前来迎亲时, 少女们手持百合花瓣翩翩起舞。 少女们伴随着音乐起舞, 优美的旋律衬托着舞者们曼妙的舞姿, 每一次足尖点地、 每一次挥手摆动, 都与音乐节点互相呼应, 既是舞蹈顺应了音乐, 又是音乐衬托了舞蹈, 二者两相结合, 呈现出绝妙的舞台效果, 给观众带来别样的感官体验, 配合戏剧情节, 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三、 音乐审美特质

在创作舞剧音乐时, 普罗科菲耶夫始终坚持着配乐应当服从于戏剧这一原则, 只出现在戏剧需要加强印象的地方, 而不能喧宾夺主。[3]作曲家根据戏剧的发展和情感需求而展开音乐创作, 有技巧地对脚本进行扩充和删减, 这样非机械化的创作使整部舞剧更加富有舞台效果。

(一) 戏剧性音乐形象

舞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的音乐十分精彩且富有戏剧性, 普罗科菲耶夫将剧作中的人物形象与音乐相互融合, 在忠于莎士比亚原作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发展。 乐曲的安排不仅服从了音乐的对比原则, 同时也考虑了舞台演出效果。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将舞剧音乐的十首套曲分为展现主题的呈示部、 丰富发展的展开部、 回归主题的再现部。 第一首音乐 《民间舞蹈》,描绘了一个活泼欢快的歌舞场景, 人民的欢声笑语与作品最后男女主人公爱情的悲剧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作为整部作品的序曲部分。 《场景》 和 《小步舞曲》 可以作为整部作品的呈示部。 主题得以呈现, 音乐由此展开。 第四、 第六、 第七、 第八首音乐 《少女朱丽叶》 《蒙太古和凯普莱特》 《劳伦斯神父》 《茂丘西奥》 可以作为整部作品的展开部, 通过这几首作品分别塑造出了不同的戏剧人物性格特征。 而第五首和第九首的 《假面舞会》 《少女与百合花之舞》 则更像是幕间的间奏曲。 最后一首 《罗密欧与朱丽叶》 可以看作是整部作品的再现部, 通过音乐语言完美地诠释了男女主角生离死别的痛苦悲愤和深情依恋的情深似海, 男女主角再次出现时的音乐是整套序曲的高潮部分, 整个套曲完美地阐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 音乐与音乐间既互相融合又充满对比与矛盾, 在音乐中即可感知到强烈的戏剧冲突。

(二) 叙事性音乐主题

普罗科菲耶夫的舞剧音乐创作, 往往融入了强烈的时代感, 且蕴含20世纪的现代音乐色彩。 他在创作舞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的音乐时, 集中表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爱情故事, 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也十分细腻, 他的音乐中蕴含着动人情感。 细腻的动机成为叙事的直接线索, 浓缩提炼莎翁剧作的故事情节将其凝结而成了音乐主题, 生命的尊严和执着通过最简单的方式上升了意义。

恰如其分的古老风格以丰富的管弦乐色彩绘制出了一幅幅逼真形象的音乐动画。 普罗科菲耶夫放弃了依靠传统舞蹈体裁来介绍主人公角色和描绘故事情节的方式, 用特点鲜明的音乐主题诠释剧作的精髓。 在 《少女朱丽叶》 中, 普罗科菲耶夫用小提琴声部演奏出了十六分音符的急进旋律, 仿佛令人看到了14 岁的少女朱丽叶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的奔跑在林间, 她欢笑着,世界和她一样明朗。 而后的黑管声部演奏出了优美抒情的爱情主题, 不仅展现了少女自在快活的幸福之感, 更展现了少女沉浸于幻想之中对未来和美好爱情的无限向往与憧憬。 两个主题交替进行, 又夹杂着低音声部偶尔插入的低沉单调和不协和和弦, “轻松愉快” 中偶有的 “不轻松不愉快”, 仿佛预示着即将降临的灾难和朱丽叶的悲剧命运。 不长的音乐段落, 在创作中的设计却环环相扣, 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用他的音乐将人物性格特点描述准确, 且音乐循序渐进与故事情节极度贴合, 通过音乐的走向配合着故事情节, 仿佛一切都顺理成章。 音乐主题凝练于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配合着音乐走向, 给予观众美好的艺术享受。

(三) 交响性音乐风格

舞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的音乐创作延续了普罗科菲耶夫一贯的创作风格, 他的创作不仅准确传达了作品内容, 而且通过音乐与舞蹈的配合增强了对舞蹈的情感渲染, 因而上升了整部作品的戏剧表达效果。[4]

在乐队编制中, 每种不同乐器的音色都各不相同,所代表的戏剧形象也就各不相同。 从角色来看, 作曲家用不同的音乐片段绘制了不同角色的音乐肖像。 如建立在骑士舞蹈基础上的、 利用低音声部的渐入逼近高音旋律又混合着尖锐音效的音乐肖像, 展现了提博尔特的骄傲自负、 暴躁凶狠; 从音乐编排来看, 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打破了固有的舞剧配乐编排, 没有按照舞剧情节发展的顺序进行, 剧情顺序的打乱也使观众有一定的接受难度; 从音乐整体来看作曲家兼具传统与现代和声技法的特点, 推动了作品的戏剧冲突, 强化了音乐的表现力。

在强调女主角朱丽叶的形象时, 利用清新明朗的自然和弦及传统和声烘托出少女朱丽叶的清纯形象。 在两大家族广场械斗时, 弦乐组利用和声一次次均匀再现的整体演奏, 营造出极具张力的大场面音乐效果。 而剧作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主题音乐构建, 是由单纯的自然音和弦逐步加入变音和弦, 最终配合管弦乐队烘托戏剧效果, 宽广如歌、 大气磅礴。 抒情的音乐旋律加入具有重量感的乐队编配, 使音乐语言与戏剧情节紧密贴合, 营造出交响乐的音响效果。

舞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是苏联时期戏剧芭蕾成功的典范, 是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悲伤且美好的爱情故事的细腻写照, 是男女主角在面对现实压力时对爱情的坚守。 而舞剧的配乐往往赋予了舞蹈生命与灵魂。

综上所述, 舞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的音乐创作,使人们在面对除莎士比亚原作戏剧作品之外, 对舞剧音乐有了更多的了解与审美意识感知, 音乐审美意识的产生以音乐艺术的存在为前提; 趣味无争辩, 趣味的差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每个人的喜好各不相同。 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的音乐创作风格多样化, 时而轻快活泼、 时而锋芒毕露、 时而低沉内敛, 满足了大众的音乐审美趣味; 不同的故事背景构建不同的音乐主题, 音乐的调式调性和情感内涵也就各不相同。 舞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的音乐配置虽然彼此间互不影响, 却随着故事情节的递进而互相关联。 完整的音乐结构体现音乐美的品味, 使人们能够从音乐的直观感受中获得美的体验。 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通过戏剧性音乐形象、 叙事性音乐主题、 交响性音乐风格三个方面构建了完美的舞剧音乐, 使得音乐与舞蹈都焕发光彩, 更是融合戏剧故事情节将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容表现出来, 使 《罗密欧与朱丽叶》 成为享誉世界的芭蕾舞剧。

结 语

《罗密欧与朱丽叶》 是闻名世界的经典作品, 芭蕾舞剧更是 “苏维埃政权期间产生的最伟大的舞剧”, 丰富动人的音乐旋律与多样化的节奏类型相互融合, 提升了音乐整体的戏剧性内涵, 延续了柴可夫斯基创作舞剧音乐的交响性原则。 音乐与舞蹈的完美融合更是呈现出了细腻动人的舞台效果, 充分体现了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的含义。 普罗科菲耶夫的这部作品堪称经典佳作, 无处不在释放着不可抵挡的艺术魅力, 艺术永远不朽。

猜你喜欢

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祝》之比较
现代美国街头版罗密欧与朱丽叶
唱到爱恨缠绵时,以爱化解世仇——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音乐表现探究
《罗密欧与朱丽叶》:法国音乐剧的新浪潮
亲爱的,你太胖了
《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何长盛不衰
法国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首登羊城劲刮浪漫“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