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背景下环保产业发展途径分析

2023-11-18陈新怡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8期
关键词:双碳政策绿色

陈新怡

(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1 相关概念解读

1.1 “双碳”的概念

“双碳”即中国将在2030 年前达到碳达峰和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简称[1]。环保产业作为“双碳”政策的主要执行体,需要深入了解环保产业的现状,探寻产业现存问题,建立良性的发展机制,因此,我国在“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指出了明确的发展道路。

1.2 环保产业的概念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开发等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环境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服务、环保机械设备制造、自然保护开发经营等方面。

2 “双碳”背景下环保产业现状

2.1 国家政策扶持有力

“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被列为促进生态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十三五”期间,国家制定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产业的发展道路方向,提供了可靠的政策支持,助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十四五”期间,中国将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继续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绿色低碳战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2021 年3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将碳峰值和碳中和纳入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明确了绿色低碳发展方向。节能高效、环境保护、低碳战略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目前,环保产业将面临一轮关键的窗口期,有望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2.2 产业规模扩张明显

据《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1)》统计,2020 年,我国环保产业的营业收入将达到19 558.8亿元,相比于2019 年增长了7.3%。2021 年上半年,国家相继出台了环保相关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前期工作稳步推进。2021 年上半年,环保总体收入呈直线增长趋势,经营利润呈小幅增长。根据第二季度数据显示,环保产业营收增速放缓,订单量持续增加,就业形势稳定。报告中数据显示,2021 年上半年环保产业总收入约7 630 亿元,同2019 年相比增长约4.4%,同2020 年相比,增长约16.14%,同2019、2020 两年平均水平增加约9.9%。根据近年来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2021 年中国环保产业营收将达到22 336 亿元。(数据来源于《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1)》)

2023 年2 月20 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召开“行业发展状况与成果新闻发布会暨会员日活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郭承站介绍,据协会的测算,2022 年生态环保产业全年营收约2.22 万亿元,较2021 年同期增长约1.9%,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3 融资环境向好发展

我国采用政府为主导的方式,在发展绿色债券时,采取了政府引导的方法。“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强有力的财政支持,该倡议鼓励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推动节能、环保工程的实施,同时也有效地抑制了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发挥了市场再分配的功能[2]。财联社2 月22 日发布的《绿色金融蓝皮书:中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指出,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快速发展,绿色金融已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和“五大支柱”的整体发展路线,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与部分金融机构自下而上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呈现出纵深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3]。目前我国绿色信贷发行规模已居世界首位;绿色债券标准与国际接轨,发行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绿色保险制度初步建立,投融资流程形成规范,累计保额超过45 万亿元。

3 “双碳”背景下环保产业现存问题

3.1 环保技术亟待提档

我国环保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多项技术已实现重大突破,但仍有部分领域存在关键技术难点。一是存在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供需双方信息存在偏差等现象;二是尚未建立起以市场实际需要为指导,环保企业为主体,针对实际问题定向展开课题研究的体系。而切实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根本在于企业,应抓住“政、产、研、学”的四字方针,着重按需推进环境科技的发展,形成科学、有效的完整体系。

3.2 优惠政策落实困难

环保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下,仍存有激励性不足的问题。问题主要从政策本身、政策实施以及企业办理三方面展开。

政策制定有待细化。目前,我国的节能环保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优惠、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等[4]。这些优惠政策没有明确的目标,而大多数的节能环保项目投资大、回报慢,在项目运营初期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不能盈利或者直接亏损。在这种背景下,诸如“三免三减半”等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的激励作用显然不够。

政策实施缺乏协同。政策执行部门间缺乏统一评价标准,执行方缺乏对行业的系统认识,无法准确界定企业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而优惠政策后期的落实也缺乏全过程的评估体系。

政策办理程序繁复。环保产业规模虽呈现扩张趋势,但仍未占据市场主要份额。所以出现经办人员对政策理解不到位,并对优惠政策报送材料审批流程不明确等问题。

3.3 融资市场仍有缺口

在我国政策强有力地助推下,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存在绿色金融对投融资主体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对于投融资方,环保产业类项目伴随着投资周期长,碳核算专业性强,金融产品开发耗费成本等现象,整体来说投资回报比低。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方针时,应多方考量,切实推出符合投融资方和企业方需求的政策,更好地促进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4 “双碳”背景下环保产业发展途径

4.1 提高产业科创能力

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各项技术研发较为常规,部分关键技术缺乏主动研发性,部分新型材料依赖进口。因此,提高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根本点和落脚点。

科创过程中应抓住以下几点

1)大力实施人才战略[5]。各项技术的探索和创新都以人为主体展开,科创离不开人才的吸纳,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强重点环保企业、高校研究院、行业联盟之间的协作,展开点对点的针对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各地政府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内外高素质节能环保人才在行业深耕开拓。

2)加快对环保传统工艺的改革。在“双碳”背景下,以节能环保为宗旨,推动传统工艺的革新、加速处理设备的升级。

3)大型企业牵头,带动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目前,我国环保产业集中度偏低,产业主要集中于华东、华南地区,以小微型企业为主。建议由政府单位选拔出带动性强、工作积极的带头企业,共同发布带动小微企业创新创业计划,打造“以大带小”的全新局面,激发民众创业热情,营造青年创新环境。

4.2 重点行业绿色升级

《“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21〕33 号)中指出:重点是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领域的节能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鼓励我国重点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强化重点行业的碳排放监测,加快建设绿色数据中心,为各行各业起到表率作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中指出:2025 年,通过节能减排、绿色升级,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产能比例分别为30%、20%、30%可以达到能效标杆水平以上,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实现清零[6]。重点行业应深入学习《实施指南》,树立正确的认识,结合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尽快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方案,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

4.3 完善行业经济政策

经济支持是每个行业的立身之本,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各级财政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各级财政应统筹安排有关专项资金用于节能减排重点项目的建设,研究对指标责任考核中达到指标达标的地区进行奖励,并逐步降低对常规化石能源的补助。在当前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新能源等行业领域,要根据优惠政策落实难等问题,积极落实相关税收政策。避免流程复杂,流程不清晰,对行业不熟悉。在能源消耗较大的能源企业中,实行电价与节能减排的政策,推行绿色电价机制。

4.4 健全节能减排机制

全过程监管重点行业的碳排放。在政策层面上,要积极推行排污总量管制体系。建立健全的碳排放全程评价体系,对项目实施的精确、科学地监测。逐步减少对能源密集型企业的扶持,防止其盲目发展。从实施的角度来看,重点企业要主动认领碳排放指标,并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工程建设。

4.5 开展全民环保行动

大力推进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倡导取用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全力抵制各类形式的铺张浪费,倡导绿色低碳的社会风气。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的工作,加大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组织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利用各种渠道和方法,大力宣传节能减排法规、标准和知识。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发挥行业协会、企业和公益组织的职能,为节能减排提供有力的支撑。要打通公众对生态环境的监督渠道。切实履行节能减排的义务,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大众自觉地肩负起节能减排的职责和义务。

5 结语

基于“双碳”背景下,我国环保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存有技术待升级、政策待落实、资金需补充等问题。在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指导下,将着重提高产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大力监督重点行业实行绿色改革升级,完善行业经济政策,健全节能减排机制,积极开展全民环保行动,抓住重点窗口时期,如期完成各项目标。

猜你喜欢

双碳政策绿色
政策
绿色低碳
政策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助企政策
政策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