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及检测技术探讨

2023-11-18王俊凤

大众标准化 2023年18期
关键词:增塑剂食品包装包装材料

王俊凤

(济南市莱芜区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山东 济南 271100)

1 食品包装安全性现状

(1)荧光剂添加。2012年8月,对奶茶杯、方便面桶、纸碗、一次性纸杯等包装的外层荧光物质、纸筒内层、杯身渗透性及挺度进行检测,显示某奶茶、某方便面桶等多款品牌,使用双层纸制品材料外层荧光物质含量超标。在食品包装使用中,纸筒外侧再生纸有害物质将向食品迁移,危害人体健康,加上包装或纸板生产中会摞起来,直接对另一纸筒内侧造成污染。消费者打开包装时,嘴、手不可避免会接触外侧纸面,接触有害物质,遭受污染。并且,荧光物质不易被分解,含量超标蓄积于人体内,可降低人体免疫力。

(2)增塑剂添加。增塑剂是加工塑料的重要添加剂,超过80%塑料企业使用以邻苯二甲酸二辛脂为主的增塑剂。例如,2012年11月检测某白酒包装时,一款产品包装含增塑剂超标260%,检测增塑剂成分多达3种。食品增塑剂超标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长期食用此类产品,将损害男性生殖能力、女性性早熟、伤害人体消化系统与免疫系统,甚至毒害人体基因。

(3)双酚A添加。塑料制品添加双酚A能够让其具有轻巧、耐用、防冲击、透明的特性,防止酸性水果与蔬菜侵蚀金属容器,广泛用于饮料与罐头食品包装、水瓶、奶瓶中。但是,奶瓶高温加热下,将析出双酚A至食物与奶粉中,损害婴幼儿性器官与大脑,造成内分泌失调,具有一定致癌性。根据以上可知,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研究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必须做好材料检测,以便规范食品包装市场。

2 食品包装材料安全影响因素

2.1 人员影响

在食品包装中,设计师、生产厂家及消费者与包装材料直接接触,易对材料安全性造成影响。一是生产厂家方面。食品公司经营目的是销售产品获利,部分商家为谋取利益,包装展示虚假广告或不符合实物的内容,还有商家生产不合格、低质量包装,此类包装难以达到卫生监测要求。二是设计师方面。食品包装中设计师扮演重要角色,参与包装从概念到生产全过程。现代市场下,食品企业多以市场价值衡量包装价值,过于重视包装材料视觉效果,忽略了包装实质功能。还有部分设计者则是以自身主观意识为主,忽视消费者需求,未能选择最安全的包装材料,仅局限于短期市场效应。三是消费者方面。消费者尽管无法参与包装材料设计、生产全过程,自身需求与观念却可对市场走向造成影响,应树立消费者包装材料风险意识,使其面对损害自身安全的材料时,能够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2.2 环境影响

食品包装材料设计需考虑各种因素,主要是食品加工对环境要求较高,异常的化学指标、生物指标均可能造成食品变质,或是让包装材料释放有害物质。以食品包装增塑剂为例,按照性能分为耐热型、耐寒型、通用型、无毒型、阻燃型,按照分类分为聚合型与单体型。增塑剂有百余种,普遍适用脂肪族二元酸酯与邻苯二甲酸酯类。食品包装材料使用增塑剂后,受到环境影响可能出现迁移扩散情况,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例如,温度对增塑剂分子扩散具有显著影响,原子热激活能越大,越容易发生迁移;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难以产生扩散,长形分子或扁平分子增塑剂,相比球形分子更易扩散。

2.3 管理影响

在食品包装材料管理中,相关法律监督与法律约束相比发达国家仍有比不足,例如,现行食品包装标准中,对于有害有毒物质限定不完善,监督检查仍有提升空间,加上部分厂家包装材料生产中,未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检测,使得市面仍销售诸多缺乏标志与安全性的“三无产品”。并且,在食品包装材料检测中,部分地区安全检测手段、硬件设施存在滞后情况,检测操作复杂、设备老化、结果不准确、周期长等问题,对于食品包装安全性造成严重困扰。国家应当加强检测技术及硬件设备的投入,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食品包装产业可持续发展。

3 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检测技术

3.1 有毒有害物质检测

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对人体健康具有直接影响,各国纷纷出台政策,希望控制保障安全。例如,我国出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管理办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等标准,对各种材料的食品包装安全性及检测技术进行规定,需根据材料有毒有害物质成分选择恰当技术。

3.1.1 塑料包装检测

(1)原子分光光度法。该方法将待测元素基态原子蒸汽,根据特征谱线吸收情况,分析特征谱线特征及其被减弱程度,定量分析待测元素的仪器分析法,具有特异性强、范围广泛、灵敏度高的特征,可根据原子化方式,分为FAAS与GFAAS两种模式。其中,FAAS分析速度更快,稳定性强,灵敏度却有所不足,检测中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GFAAS灵敏性高、检出限低,配合基体改进及,能够完成检测工作,每次仅能检测一种元素。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该方法在波长190~880 nm范围内能够测定物质吸光度,多用于杂质检验、定量测定之中,精准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便,能够检测食品塑料包装的六价铬含量,及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后的紫红色化合物,性价比较高。

(3)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该方法以惰性气体为载体,将过量氢气、气态氢化物与载气混合,输入至原子化装置中加热,氩气与氢气在特质装之下燃烧,氢气受热分解,解离待测元素为基态原子蒸汽后,数量相比单纯加热的元素超出几倍。该技术具有检出限低、应用广泛、灵敏度高的特点,通过与AFS连用,实现检测技术的优势互补,不会被基体干扰,提高检测结果精准度。

3.1.2 纸质包装检测

(1)纸样前处理。食品纸质包装需进行样品处理,主要如下:一是顶空萃取法。包装纸有挥发性特点,检测中能够选择印刷面测定气味,通过静态顶空萃取法联合气相色谱方式分析气味,能够提取挥发性气体。二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该检测方法可将纸样迅速分解,减少样品消耗,调控溶剂强度。三是微波辅助萃取法,PVC膜内含有二异丙基萘增塑剂,利用该方法可处理增塑剂溶剂,控制使用温度。

(2)纸样检测方法。食品纸质包装检测技术,主要如下:一是气相色谱法,利用其体为流动相色层分离方法,分离性质相似的同分异构体,进而检测纸质包装材料是否含有过量二苯甲酮等。二是放射化学法,测量食品包装再生纸迁移无机物含量,可发现极限锌迁移量是4.8,铁则是2.6,利用改性聚苯醚模拟实验,均可在食品中发现相应元素。三是原子吸收光谱法,该方法根据待测元素基态原子蒸汽吸收特征谱线,结合特征谱线减弱程度及其特征,定量分析待测元素。

3.1.3 金属包装检测

(1)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利用高压系统,将流动相泵入色谱柱,结合各组分流色谱柱时间分析样品,可检测罐头甲苯向内壁迁移情况、双酚A、双酚S、双酚F含量等,具有良好检测效果。

(2)其他方法。金属包装检测中,可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金属罐头的Sn、Zn、Fe、Cu、Pb、Cd等金属迁移情况;或是使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核磁共振谐波谱法等,对于实验条件要求较高,无法广泛使用。

3.2 包装物理性能检测

3.2.1 阻隔性检测

一是压差法,适用于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透过性检测,在单位压力差与恒定温度下,单位时间内气体透过试样的体积,以体积値与标准温度进行表示。二是等压法,由于氮气载气存在逆向渗透情况,不同于传统压差阀,仅适用于氧气检测,多以库伦计法为主。库仑计氧气敏感性高,具有恒定运行特性,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氧气透过数量,检测材料渗透性。三是称重法,为最精确、最原始的透过水蒸气检测技术,是多数产品使用的测试方法。实际测试中,测定规定温度、一定水蒸气压差、相对湿度条件下,24 h内试样(1 m2)水蒸气透过量。

3.2.2 热封性检测

食品包装材料中,热封性能检测作为重要环节,热封不稳定将会导致包装漏气,使得食品受潮霉变,或是产生其他质量问题。现阶段,包装材料生产时,由于部分厂家技术不足、资金有限,原材料质量安全存在问题,材料配方不合理,易降低包装热封性能,必须对其进一步检验。现有包装材料热封性能检验中,包括软包装密封性能实验、塑料薄膜包装热合强度试验等,配合使用密封试验仪、热风试验仪、密封强度测试仪等设备,做好检验工作,解决包装材料虚封、漏封情况,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3.2.3 机械性检测

食品包装材料检测的机械性能,是衡量食品生产、展示、运输机使用环节包装保护内容物的基本指标。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抗拉强度与伸长率,检测包装材料拉断前,能够承受最大应力数值及断裂的伸长率,使用电子拉力试验机进行测试;剥离强度,检测食品包装复合膜层间粘连强度,剥离强度如果较低,使用包装时可能产生层间分离情况,降低包装材料阻隔性能及机械性能,使用热合强度测试仪;耐穿刺性,评估食品包装尖锐硬物抵抗刺穿能力,使用穿刺强度仪;耐冲击性能,以免包装材料由于韧性不足,遭受冲击或跌落后表面破损,使用抗摆锤冲击试验仪;热收缩性,评定包装材料遇到高温收缩情况;耐撕裂性,运输存储包装中不可避免出现挤压、堆码行为,导致包装由于外力被撕破,充足抗撕裂扩展力可避免包装受损,使用撕裂度仪。实际检测中,要求检测人员根据项目要求,合理应用各种仪器设备,做好检查校准工作,保证实验操作符合规定标准。

4 提高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建议

4.1 加强宣传科普

一方面,政府做好监督、宣传工作,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安全教育与宣传推广工作,提高食品包装设计师与企业的道德水准。例如,政府可聘请食品包装伦理学教授为企业及设计师进行演讲,针对食品包装材料问题,开展安全伦理方面的培训,使其能够从对比中了解不同食品包装材料的差异,优化教育资源。还可购买学习教材,设置专项食品包装安全教育资金,将教材发放至企业与设计师,对表现优良的个人与企业予以物质和表彰奖励,树立食品包装行业的“包装安全、人人有责”观念。另一方面,唤醒消费者的包装材料安全意识,扩大消费者了解渠道及信息来源,允许社会民众参与监督,合理利用抖音、微信等平台,宣传塑料包装材料、纸质包装材料、金属包装材料及各种添加剂的知识,引导消费者监督食品包装材料设计、生产等相关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树立维权意识,提高认知能力,进而实现食品包装设计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

4.2 控制包装风险

食品包装材料在设计、生产过程中,易受各种因素影响,降低包装材料安全性,必须对各环节的风险进行控制,提高包装质量。一是选择恰当材料。在食品运输、销售与保存中,对包装材料要求不同,必须根据食品特性,选择更为安全、环保、便利的材料。以食品纸质包装为例,日本开发出脱水包装纸,能够保持食品浓度、鲜度,不破坏内部组织细胞,防治细菌与霉菌传播,可用于熟食包装,便于加工。或是选用防腐纸,将原纸浸入含钠、酸的乙醇溶液后,进行干燥,可包装卤味,即便将食品存放于38 ℃下,也能存放15 d不腐坏。或是选用保鲜纸,新加坡研发出杀菌、抑菌药剂,能够保鲜水果,延长苹果存储时间为6个月,开启保鲜纸后,苹果仍然饱满多汁。二是规范包装印刷。食品包装制作离不开印刷,设计师需掌握印刷各处细节,了解凸印、网版印刷、柔性版印刷等手法,使用水基型无有机溶剂、无毒、无气味油墨,控制油墨污染,最大限度降低印刷风险。三是做好包装检测。食品包装生产后,根据包装材料情况,选择恰当检测技术,确保添加剂含量、包装物理性能、有毒有害气体迁移指数等均处于规范范围内,保障食品安全。

4.3 完善安全管理

食品包装材料安全作为复杂事项,涉及食品包装企业、设计师、消费者及政府多个主体,应健全安全监管体系,联合质监局、工商管理局、环保局、食药监局等,避免多头监管,出现推诿扯皮情况。为此,政府可从法律层面明确食品包装安全管理权责,确定责任主体及行政部门权限,遏制多头管理引发的权责不清,使得每个环节均有相应部门负责监管,其他部门则协助监督,形成安全监管的闭合回路,提高食品包装安全管理效率。

5 结论

当今社会下,食品需经过包装才能流通,流通过程中食品与包装紧密相连,食品安全作为完整链条,不能忽视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否则会造成严重安全事件。为此,在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管理中,应当结合人员、环境及管理等方面对包装材料的影响,配合相应安全检测技术,明确包装材料问题,并通过加强宣传科普、控制包装风险、完善安全管理的方式,提高食品包装材料生产质量。

猜你喜欢

增塑剂食品包装包装材料
食品包装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食品包装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食品包装机械的自动化技术
可降解包装材料,让“白色污染”成为绿色包装
均相催化六氢苯酐与C10直链醇制备环保增塑剂及其性能
食品包装发展趋势
天然生物包装材料将环保坚持到底
橡胶籽油基复合型环保增塑剂用于PVC的研究
基于微纳层叠技术的PVC分子取向对增塑剂迁移的影响
增塑剂对PA6性能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