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互联网“新动能”逐渐成为产业智能化发展的“主引擎”

2023-11-18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8期
关键词:新动能试点重庆

薛 益

(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 重庆 401336)

0 引言

近年来,重庆市牢牢把握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机遇,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按照“试点一批,带动一批”“点上开花,面上推进”的原则,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着力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环节率先突破,稳步提升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筑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蓄水池”,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赋值效益“动力更加澎湃”。

1 发展成效

1.1 “夯基”:筑牢产业智能化发展基础

持续升级建设改造工业互联网。以互联网协议第6 版(IPv6)等新技术改造企业内外网,推动应用新型工业智能网关、专业边缘计算数据模型和设备支持政产学研合作,推动“软件定义的工业互联网标识数据管理系统项目”“基于IPv6 的RFID/条码打印终端智能工厂建设”“工业无线边缘云平台”“工业仪表5G 应用”“5G 全连接工厂试点示范”等多个项目获国家工业互联网网络方向试点示范[1];创新开展数个5G+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应用建设,并在汽车、装备、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率先实现发展,推动应用范围逐渐向企业生产制造核心环节延伸,叠加效应和应用潜力持续提升。大力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工程,抢抓发展机遇,上线运行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重庆),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试点示范和“揭榜挂帅”,上线二级节点32 个,标识累计解析量达到140 亿次,覆盖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等西部九省(市),服务于电子、石化、汽车等19 个行业,超过2 400 家企业接入,初步实现“有体系、有流量、有应用”的布局,通过三年的深耕,推动重庆国家顶级节点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的里程碑成果。

1.2 “赋智”: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始终致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向更大范围、更广深度建设及应用,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水平,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融合创新模式活跃度持续提升,有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催生新增长点。建立起多层次、系统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发展工业互联网综合赋能平台,宗申集团、吉利汽车等龙头制造业孵化的忽米网、广域铭岛先后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入选数量持续蝉联中西部地区第一,海尔、用友、浪潮、航天云网、蓝卓等多个国家级双跨平台纷纷落地重庆,建立西南总部、运营中心,重庆已成为国家级双跨平台集聚区;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以龙头企业带动,先后培育重庆建工建材物流“公鱼互联”、重庆科源能源“汇能平台”、重庆龙易购“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等一批有品牌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重庆特色平台和企业品牌,全市达到一定影响力和赋能能力的平台超过30 个,龙头制造企业平台孵化能力和带动效应逐渐增强;成渝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体验中心等重点创新工程项目持续推进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综合型+特色型+公共服务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形成,平台赋能制造业效益进一步显现[2]。标杆示范作用明显,新模式新应用加速推广普及。充分发挥全市工业门类齐全、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培育建设,促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展,从场景环节看,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不断深入、由点扩面,逐渐从销售、物流等内部环节向生产控制、故障诊断等内部环节延伸;从行业看,应用行业逐步覆盖通用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医药制造等20 余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从融合应用看,智能化制造、数字化管理等典型融合应用已从逐步试点稳步走向普及应用,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应用正从探索阶段走向逐个试点[3]。整体看,工业互联网正成为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的重要力量。

1.3 “强链”: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发展韧性

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积极开展工业软件“揭榜挂帅”、全球灯塔工厂“揭榜挂帅”等工作,通过跨时空、跨领域开展协同创新,加快突破一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推动新技术向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深度拓展,共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链的整体跃迁。“一链一网一平台”深入推进。围绕全市重点打造的33 条产业链,支持“链主”和领军企业建设行业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持续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水平。2022 年,支持重庆川仪、青山工业、宗申动力开展制造业“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工作。中小企业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有效推动中小微企业“上云”,试点实施第三方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建立了企业“上云”服务目录,实行“政府补一点、云服务商让一点、企业出一点”的联合激励机制,助力供应链优势资源高效配置,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形成了全链条协同的智慧化供应生态。目前,已累计推动11 万余家企业“上云”[4]。重庆江小白酒业有限公司“江小白产供销一体化云平台”案例入选国家级2020 年企业上云典型案例名单。

1.4 “增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能

降本提质增效效应不断显现。重庆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在全国率先启动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开展服务型制造试点。“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等十余个项目纳入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名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市级试点示范项目基本实现全市所有区域的全覆盖,试点示范项目为工业互联网应用与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样本,引领带动了区域内各行业培育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工业互联网园区效益明显。重庆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产业园区、产业集群智能化发展相结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重庆大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重庆龙易购科技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产业集群解决方案试点示范”入选国家级2021 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工业互联网+双碳”加速落地。重庆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双碳”试点示范,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中冶赛迪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平台+绿色低碳解决方案试点示范”、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平台+绿色低碳解决方案试点示范”2 个项目入选国家级2021 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1.5 “蓄能”:助推产业新动能更加澎湃

经过近几年的试点探索,全市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阔步向前,已经取得了比较扎实的发展。投融资能力不断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试点示范项目新增带动企业数字化改造投资规模持续增大,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极,投资带动效益十分明显。部分领先企业实现率先突破,其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忽米网成功引入深圳、上海等多家投资者战略入股,首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互联网产业投资基金战略合作启动,计划总规模5 亿元。人才发展规划持续扩大,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规模逐渐增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研发人员累计不断增多,新增就业岗位近万个,国家首批50 所现代产业学院“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现代产业学院”建成投用,每年可培养产业高级人才1000 余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工业互联网专业,为企业转型发展输出高技能人才。供给服务不断完善,建立重庆市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涵盖197 个企业,共912 项服务或产品,博士、腾讯、阿里、浪潮等大型服务商企业纷纷来渝开展工业互联网领域合作。

2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前一阶段,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行业应用不断深入,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降本提质增效促新作用逐渐显现,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仍处于融合探索期,龙头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试点的“排头兵”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中小企业推进数字化进程步伐仍然趋缓,试点示范企业带动性不够,缺乏具备行业号召力的大型企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试点示范企业不多,对行业支撑带动作用不强,应用成效和典型案例挖掘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企业自身的数字技术能力难以快速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缺乏全局战略支撑,企业负责人的数字化和管理意识亟需提升。此外,供给侧特别是本地服务商的赋能能力仍无法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3 意见建议

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相关工作是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同各行业各领域深度融合,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服务模式创新、企业主体培育的重要“抓手”。要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在行业领域推广应用,巩固和扩大试点示范效果,提升示范效应。

3.1 做精、做强、做大试点示范标杆

示范标杆既能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又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同步转型协同发展,从而促进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创新变革。要选择重点领域,扩大试点地区、行业范围,做精、做强、做大工业互联网试点应用和示范探索,完善行业工程样本,不断总结经验,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要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的“领航”样板,培育“种子企业”,推动龙头企业、“腰部”企业加快建设创新示范工厂,推动“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深化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和新模式新应用等。形成系统的层次化责任到位的管理体制,建立透明、开放、持续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进机制[5]。试点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和应用场景,探索形成具有行业区域特色的智能转型升级路径。

3.2 深化行业覆盖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聚焦行业痛点,打造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和产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模式。更好发挥行业标杆引领作用,辐射和带动各行业共同发展。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以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在不同层次开展工业互联网区域试点示范,促进各类资源在试点区域产生叠加,形成产业高地[6],通过产业高地的率先发展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3.3 加快推动中小企业迈入数字化

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稳增长、促民生、保就业、防风险、促改革的中坚力量,当前,数字化、智能化已逐渐成为引领支撑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迈进的有效手段。要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短板,摸清现状,以中小企业数字化需求为牵引,打造通用解决方案,形成可批量复制推广模式;要创新和调整支持鼓励政策,积极尝试探索突破支持比例、资金上限、购买服务等方式,激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活跃度,推动更多中小企业拥抱数字化。

3.4 加强产业培育,提升工业互联网“硬实力”

当前,工业互联网虽然已进入发展快车道,但总量还不够大、应用还不够好,整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还不高,仍处于成长期。因此,要推动企业特别是“一把手”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数字化转型,学习优秀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通过“以样学样”实现规模化转型;要充分发挥好平台载体、行业联盟组织的“桥梁”作用,通过活动、宣传、论坛、大赛等丰富方式,充分调动产业各界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要加快提升本土服务商技术、产品实力,弥补支撑短板,推动服务商实力与制造业转型成效同步增强,实现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能力整体提升。

猜你喜欢

新动能试点重庆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动能
鲁企“新动能”
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新动能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