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总目次
2023-11-17
哲学研究
论《庄子·应帝王》壶子“四示”的政治哲学意蕴
陈 赟 1(1)
论庄子“卮言”的齐物旨归——以《齐物论》为中心的考察
王玉彬 12(1)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中国式现代化:美好世界的新理论规则与实践逻辑
袁祖社 1(2)
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突破
兰 洋 10(2)
康德的先验分析与人工认知架构的建构——兼评埃文斯的逻辑表征与验证
魏屹东 36(2)
语境视域下的自然种类分析
郭贵春,余 朋 1(3)
奥登趵生态系统实在论的内涵及其评析
肖显静,赵绪涛 9(3)
·科技进步与人类道德发展问题研究·
特约主持人:殷 杰
道德生物增强与道德认知
徐向东 42(4)
论托马塞洛演化心理学的规范性哲学意蕴
韩东晖 55(4)
人工智能体如何可能成为一部道德机器?
李志祥 62(4)
·西方政治哲学研究·
特约主持人:陈德中
必然性与可能性——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两种进路
陈德中 1(5)
如何理解合情理性
葛四友 11(5)
西方女性主义差异政治视域下的权力与群体代表原则
孙 岩,杨 维 19(5)
·数智时代的伦理研究·
特约主持人:闫宏秀
算法决策的认识论不公正及其矫正
刘永谋,彭家锋 1(6)
人工智能神话、超级智能及其合约伦理学
杨庆峰 10(6)
数字福祉:数智时代的技术广角与哲学实践
闫宏秀 21(6)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鸡鸣”古歌与班固《咏史》典故源流考
贾学鸿 38(1)
春秋时期男女伦常失范折射的文明变局
刘毓庆,高微征 46(1)
·儒家语录类文献研究·
特约主持人:于雪棠
论《孟子》的书写体例与结构体制——兼论其编纂原则
侯文华 17(2)
宋代语录体经学的发生、诠释及其影响
姜海军 24(2)
中国古代 “学则体”的体制特征及嬗变
管宗昌 30(2)
论唐人元日早朝诗中的多重角色及情感抒写
傅绍良40(3)
论宋代亭园诗文中的主体意识
郝美娟,魏晓虹 50(3)
·《诗经》研究·
莲鹤方壶莲瓣造型与《郑风》“莲荷”的交相辉映——论《郑风》恋歌日常与狂欢的二元结构及其成因
韩高年,白玉婕 70(4)
“还原本义”与“强制解读”——《关雎》主旨学案新断
姜剑云 80(4)
从《诗经》文献看《诗经》学的发展
王承略,李才朝 87(4)
·中国传统叙事学研究·
特约主持人:张高评
叙事文化学故事类型研究论纲
宁稼雨 28(6)
论《汉书》以汉德为尚之叙事手法——以《史记》《汉书》异同为讨论中心
潘铭基 39(6)
《左传》“秦穆公遂霸西戎”之叙事与解释
张高评 48(6)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文学新话语研究·
近年来“元宇宙”文论话语的理论与实践
曾 军,陈春凤 19(1)
新媒介新思路:构想元宇宙文艺新可能性
凌 逾,骆江瑜 30(1)
在数字空间建构中国话语:从赛博朋克到赛博英雄
姜振宇 16(3)
论中国科幻赛博格叙事与话语建构
江玉琴 22(3)
超文本语境下的“赛博格”建构——有机体与超链接技术互嵌的《拼缀女孩》
李 洁 32(3)
·新诗研究·
郭沫若《女神》:“真艺术与真科学本是携手进行的”
文贵良 95(4)
一首被低估的新诗——鲁迅《我的失恋》之隐在经典性
方长安,王海龙 103(4)
语言学研究
强程度概念的理据系统及其发生学机制
马清华,周 睿 48(2)
·方言研究·
晋语并州片平声不分阴阳的演变机制
李建校 57(5)
20世纪30年代东北方言特征词研究
秦曰龙 66(5)
论吴语青田话与《切韵》的关系
王文胜 75(5)
历史学·文化研究
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延续及其当代启示
李文才 108(1)
先秦西泰山史迹新探索
李玉洁,李 暖 118(1)
敦煌本《吐谷浑大事纪年》与“莫贺吐浑可汗”
杨 铭 86(2)
关于都兰热水吐蕃佛寺遗址及周边墓地的几个问题
陆 离 94(2)
中医药中的巫术遗存及其影响
周 奇 82(3)
·石刻史料与唐史研究的新进展·
特约主持人:夏 炎
石刻碑志所见唐与新罗关系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拜根兴 2 (4)
状头门第:唐大和六年状头李珪及妻郑氏墓志发微
毛阳光 13(4)
白居易祭龙祈雨与唐后期江南地方治理
夏 炎 24(4)
从石刻文献看家族变迁与唐后期幽州政局——以刘氏和朱氏为中心的考察
张天虹 33(4)
历史比较研究的合理性及其限度
黄 越,蒋重跃 120(5)
再论唐代墓志书写中的权葬与迁葬
刘琴丽 74(6)
唐初军器监源流考论
贾发义,姚 楠 80(6)
·民间文化研究·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民俗赋能与高质量发展
段友文,郭晋媛 26(5)
聚落、走廊与遗产:环太行山区域研究发凡
郭永平 37(5)
20世纪30至60年代曲艺宣传的艺术机制与话语嬗变——以山西省为例
卫才华,冯 晶 46(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与创新研究·
在多重关系中理解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
梁晓萍 58(6)
中国武术发展的三重进路
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
百年中国新闻学的话语体系:理论内涵与演进逻辑
刘 涛,冯梦瑶 54(1)
“‘笔阵’的奇伟战线”与舆论生产的新路向——以《冀中一日》为中心的讨论
王春泉 64(1)
广告伦理中的“公平”——理论与实践的对话
康 瑾,郭羽佳 65 (2)
流程性匹配:智能技术范式下互联网广告管理平台的动态能力研究
姜智彬,郭 博 75(2)
新闻帝国主义:缘起、话术和本质
赵雪波 58(3)
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理念与实践的对外传播——以政治营销的视角
郭 毅 68(3)
全球本土化与本土全球化:国家形象转文化传播的新趋势
冯 薇 76(3)
智能素养:智能传播时代媒介素养的升级方向
彭 兰 101(5)
信息伦理道德物化研究的实现逻辑与道德价值构建——以ChatGPT为例
杨先顺,莫 莉 110(5)
“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历史溯源、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赵新利 89(6)
对抗异化:数字时代新闻业的权威重建之路
常 江,罗雅琴 99(6)
政治学·法学研究
激发活力:社会组织党建的新议程
张紧跟 114(3)
共同富裕视角下国内“新型区域合作”问题探析
柳建文 123(3)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政策的发展取向
韩克庆 86(5)
现代化视野中的扶志脱贫:理论重构、历史记忆与行动选择
宣朝庆,冯润兵 92(5)
老龄少子时代之高龄者就业制度
鲁晓明 125(1)
论养老服务的法律属性
王显勇 132(1)
中国双边投资条约现代化转型的法律分析
黄世席,罗维昱 141(2)
开放银行监管的英国经验及启示
温树英 152(2)
唐律断罪引律令与罪刑法定的实现
李 麒 146(4)
清乾隆朝部驳制度之成效析疑
姜金顺,赵晓华 155(4)
期货监管中的合规激励:法理阐释与制度完善
单飞跃,邓 然 149(6)
教育学研究
找寻生命的归宿:从《诗经·桃夭》看家的教育意涵及其实现
刘铁芳,谢颖婷 82(1)
“和合教学文化”建构机制摭论
龚孟伟,南 海 93(1)
“互联网”时代地方师范院校“新师范”体系构建研究
李克军,赵博文 100(1)
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价值与路径
周 晔 100(2)
城乡融合时代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发展
王 飞,徐继存 110(2)
言说的逻辑:庄子关于语言与教育关系的界说
张学强 89(3)
教育是一门科学吗?——美国教育学的早期探索
陈 瑶 102(3)
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教师领导力及提升路径
赵明仁 111(4)
美国教师激励基金项目研究及启示
符妤丰,赵 英 118(4)
近十余年来中国教育发展特点管窥
容中逵 108(6)
教育法典编纂的宪法基础与合宪性进路
喻少如,黄卫东 118(6)
经济学研究
数字化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作用机理与实施路径
夏杰长,孙 晓 140 (1)
城市收缩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刘雅君,蒋国梁 150(1)
数字技术对我国文化产业效率的影响研究
周佰成,阴庆书 120(2)
我国文化产业虚拟集聚与地理集聚的差异——基于59 306家文化企业数据的比较研究
黄 蕊 131(2)
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提高企业的精益存货管理水平吗?——基于中国微观企业的研究
李 磊,刘泽寰 135(3)
续贷限制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刘铠豪,朱 红 148(3)
税收激励与企业进口——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准自然实验
毛其淋,王维高 125(4)
银行预期影响企业杠杆率吗?——来自《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的经验证据
刘 淼,王金波 135(4)
碳税的计税依据:燃料端还是排放端?——基于中国多部门CGE模型
庞 军,李 戈 131(5)
大群体决策视角下风险投资项目选择路径研究
宋 鹏,张 超 143(5)
“一带一路”沿线数字经济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张明哲,张 辉 152(5)
数字经济能否助推服务业结构高级化——基于效率提升视角的经验证据
齐 平,张 健 129(6)
数字化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
刘玉斌,王丹婵 138(6)
学术成果介绍
封二(1-6)
学术会议
“第二十一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在太原召开
封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