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作文备考指导

2023-11-17唐惠忠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41期
关键词:时评高考作文命题

唐惠忠

命题展望

一、新材料作文仍将一枝独秀,新的题型“呼之欲出”

1.新材料作文因其注重所选材料内容的丰富性而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新材料作文是在我国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逐步推出并完善的,必然会体现新课标倡导的“多元文化”“多元解读”“个性化学习”等新的学习理念。因此,高考作文命题提供的材料往往强调含意的多解性,并能够让不同学习风格的考生发现这种多解性。

由2023年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这两套试卷涉及的考生量最大,其正向引导作用是应有之义)和各省市试卷的作文命题,可以看出新材料作文题新的趋势:(1)题目延续了开放性和导向性统一的共识。(2)倾向于议论,但并不排斥叙事与抒情。(3)考题体现出矛盾的对立转化,能否把对立面分析出来,是对考生的一种考验,考生需要在比较或综合中全方位、深层次地思考,避免立论的偏颇或肤浅。

2.随着自主命题省市的相互推动,在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之后,给出开头要求续写成篇的考查形式,呼之欲出。试举一例:

请以下面提供的一句话为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然后续写全文。

不要去欺骗别人,因为你能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

要求:(1)认真阅读这句话,自定续写文章的立意。(2)题目自拟。(3)文体自选,但不要写成诗歌。

二、侧重人文性、思想性,突出理性思维与生活感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讲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及美感,具有创新意识”;“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坚持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可以预见,2024年的作文命题将继续落实课标要求,更加凸显价值导引与时代精神;讲究理性思维与生活感悟,注重材料内容、含意的广度与深度,加大思维力度,让不同思维习惯的考生尽量发挥才能;择取熟悉的题材或社会文化热点,引导考生激活人生体验和知识积累。

备考指导

一、关注时事,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储备素材

在“高擎思想大旗,坚定理想信念”导向引领下,今后的全国卷作文可能都不会回避社会热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生的“历史眼光”“世界格局”“责任意识”等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得到强化。因此,备战2024年高考作文,考生应继续关注国家大政方针,把握时代脉搏;平时应多关心和思考时事热点、社会焦点(尤其要关注2024年4月20日至5月20日期间发生的大事与国家大政),力求临场作文时,能写出富有时代气息且立意较高的作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词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代表十二个主题,分别从价值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行为层面加以表述。未来数年的高考作文主题,仍将与核心价值观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挂钩,这就为考生指明了备考方向:围绕这十二个主题的内涵与外延,针对近期出现的新闻事件,分类进行素材的搜集与整理。与此同时,考生要努力实现体系化的阅读和高端化的积累。体系化的阅读可基于主题(同一人文主题),也可基于某一风格或流派(如喜爱诗意小说的考生可以关注师陀、沈从文、汪曾祺等的作品),还可基于某一整本书的阅读(如余党绪老师编写的《古典诗歌的生命情怀》《现代杂文的思想批判》《当代时文的文化思辨》《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高端素材的积累才能让自己的素材具有独家性、非流俗。考生还要加强对专人专著的研究,积极阅读相关文学评论,以加深理解。

二、关注生活,学会联系实际提升思维水平

人们常说:“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基本来自生活,需要考生联系生活谈出自己的见解与体验。这就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如观察身边的芸芸众生,深入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等),善于从平常事物、事件中琢磨出不一般的东西来。此外,提升思维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同样至关重要。作文训练要特别注意思辨性思维的培养,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并能化大为小,提出创新立意。

三、常读典范时评,优化结构方式

时评又称时事评论,“是紧密结合时事、时局、时政、时弊即时发表的简洁明快、短小精悍、尖锐泼辣的议论性文字”(新华社高级编辑徐兆荣语)。实践证明,跟着时评学寫作,不仅能提高考生的认识水平,开阔考生的视野、眼界,而且有助于考生有效避免“议论浮于浅表,难以逐层推进”等常见弊病。事实上,一篇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那些时事评论,通常会将其细化为“摆现象—找原因(探本质)—析危害—谈对策”等层次。只要我们把时评细揣摩,认真借鉴其思路与结构布局,努力做到原因找得准、危害析得明、对策想得全,笔下作文自然会受到阅卷者青睐。

猜你喜欢

时评高考作文命题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时评的一般思路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漫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