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词元素的现代汉语词汇古今考(二)

2023-11-17刘火

文史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白旗博文标语

刘火

摘 要:在现代汉语的词汇里,有大量的外来词(包括意译与音译)。外来词的进入,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特别是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而这一过程依然在当代进行。考察外来词元素的现代汉语词汇之面相,可揭示古今汉语词汇(包括汉字本身)词形与意义的演变。

关键词:抱抱团;白旗;白托;标语;玻璃;博文;茶道

抱抱团/抱抱團bào bao tuán。“抱”《说文解字》“引取也”。“抱”的《说文解字》义,非今天“用手臂围住”,而作“取”之义。“抱”从隋唐(可能更早)时的“怀藏”“环绕”等转义为“用手臂围住”。〔日〕释空海《篆隶万象名义》(公元8世纪后期至9世纪前期):“拥、捉、持”。今“抱”的“引取”本义基本消失。“团”,《说文解字》“圜也”。转义“聚集”“集合”,如“社团”“马戏团”“合唱团”等。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團”简化为“团”。

“抱抱团”,今时尚语或网络用语,既可作名词亦可为动词。指两人与多人的免费拥抱、自由拥抱。据称源于当代英语“free hugs”的意译。如So thank you for supporting free hugs and always remember, we all need one(汉语大意:最后,谢谢你支持抱抱团,并且请记住,我们都需要彼此)。

其衍生词,抱抱装bào bao zhuāng。据说此词为TIME周刊2006年的某期所造。词源自英文Baobao clothing/clothes。从Baobao clothing中的“Baobao”可以看到,汉语词汇(包括语音语义)回馈于英文的一个现象。由此,可观当代汉语词汇的汉/外相互作用。

抱,篆文作,隶作。

团,金文作,篆作。

白旗/白旗bái qí:“白”有多义,其中表示颜色之一种,与“黑”相对。“白”不见《尔雅》,《说文解字》释“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白”作为颜色,《诗·秦风·蒹葭》(先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旗”,《说文解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段注“军吏载旗”,《康熙字典》:“旗,表也”。“白”与“旗”构成偏正双音节词,不见《辞源》,见《现代汉语词典》。

“白旗”,词源自日语“白旗(音haqki)”。日语意译英语“flag of truse”。意:一、战争中表示投降的旗子,二、战争中交战双方联络的旗子。

白,甲骨文作,金文作,篆文作,隶作。

旗,篆文作,隶作。

白托/白托bái tuō:“托”《尔雅》《说文解字》不录,《说文解字》录“乇”(zhé)代“托”。《康熙字典》有“托”,并釋“托”同“拓”。拓,《说文解字》释“拾”。“拓”有多义,其中一义为“举”。《列子·说符》“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白托”为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新词。语源可能来自日语“頼む(音tanomu)”。日语“頼む”意为请求帮忙。汉语“白托”意,为不讲报酬的托付,且有贬义成分。其实,“白托”一词在现代汉语里是很早的。朱自清在其《背影》(1925年)里就用过“白托”一词,“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托,甲骨文作,金文作,篆文作。

标语/標语biāo yǔ:“标”,《尔雅》未录,《说文解字》释“木杪末也”,即树尖、树巅。转义为“表面”,西汉《淮南子·天文训》“物类相动,本标相应”;再转义为“显示”,南朝《文选》卷四十六《序下》:“黄婉之早标聪察,曾何足尚”。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标”简化为“标”。“标”与“语”构成偏正双音节词,《辞源》不录,《现代汉语词典》录。

“标语”语源自日语“标语(音hyogo)”,日语意译英语slogan。意: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宣传、鼓动口号。“标语”一词不见《辞源》,也不见《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这是极为奇特的事。“标语”在中国近、现、当代的现代汉语词汇里是一个高频词。

标,篆文作,隶作。

语,金文作,篆文作,隶作。

玻璃/玻璃bō li:双声词。“玻”与“璃”不见《尔雅》,不见《说文解字》,不见9世纪初期日本空海和尚释空海编的《篆隶万象名义》(共录汉字16900余字),不见西人高本汉1940年编纂的《汉文典》,亦不见今人编纂的《甲金篆隶大字典》。《康熙字典》引《广韵》(宋)释“玻瓈玉,西国宝”;《康熙字典》又引《正字通》(明)“玻瓈”作“颇黎,因颇黎国所出,故名”。由“玻瓈”演化为“玻璃”,可能见于汉字简化的唐宋时期。《旧唐书·西戎·波斯列传》说,波斯产“琥珀、车渠、玛瑙、火珠、玻璃、琉璃、无食子、香附子、诃黎勒、胡椒、荜拨、石蜜、千年枣、甘露桃”,文中“玻璃”实为一种水晶,并非今日常义的“人造的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据说,至宋,“玻璃”才有了由自然矿石制作出来的硅酸盐人造材料。陆游《剑南诗稿·凌云醉归作》“玻璃江水千尺深,宦情苦薄酒兴浓”中的“玻璃”,或古义或许两义皆之,既指某物体的透明,又指某一物体的颜色。

“玻璃”,词源自梵语“phaliha/sphatike”或巴利语“phalika”的音译,约在三国时期(公元3世纪)传入。因此,至今未发现楷体之前的字体。今所用“玻璃”,已经没有了它的初始“水晶”意而只有今常用意。

博文/博文bó wén:“博”,《尔雅》不录。《说文解字》释“博”为“大通也”。转义“广”。《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文”,《说文解字》释“错画也”,即华彩花纹也。《礼记·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文”有多义,其一转义为“文字”“文章”。

“博”与“文”连用“博文”,见《史记·韩非列传》:“泛滥博文,则多而久之。”但今之“博文”为电子时代互联网时代的新词。英文“blog”即在互联网个人或团体所写日志平台的图/文,简称“网志”,既可作名词亦可动词,派生词blogger(汉译“博客”)。“博文”,即网志(“博客”)上的文章。

博,金文作,篆文作。

文,甲骨文作、金文作,篆文作,隶作。

茶道/茶道chá dào:《尔雅》《说文》均无“茶”字。《尔雅·释草》荼,苦菜;《尔雅·释木》槚,苦荼。《说文解字》释“荼”为“苦荼”,显然自《尔雅·释木》槚,苦荼。另,《尔雅·释草》之“荼”非“茶”,即茶是木本非草本。〔瑞典〕高本汉的《汉文典》(1940年,中华书局2021年译本)也只录“荼”而无“茶”。《康熙字典》引宋《魏了翁集》“茶之始,其字为荼,如《春秋》齐荼、《汉志》荼陵之类。陆、颜诸人,虽已转入茶音,未尝辄改字文。惟陆羽、卢仝以后,则遂易荼为茶。”唐时,茶作为一种饮料、食品和药剂,已经为达官黎民所熟知。因此,有陆羽《茶经》一书流布。其实,汉时已有“荼”“茶”两字,并非陆羽后才易“荼”为“茶”的。汉·王褒(前90—前51,字子渊,蜀郡资中人)《王谏议集·僮约》有“烹茶尽具”,又有“牵犬贩鹅,武阳买茶”。《华阳国志·巴志》:“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华阳国志·蜀志》:“南安、武阳皆出名茶。”

“道”,《说文解字》释“所行道也。”“道”有多义,此“道”转义为“技艺”“技巧”。《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茶”与“道”构成偏正式双音节词“茶道”,《辞源》(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均不录。《辞源》《现代汉语词典》录“茶坊”“茶具”“茶船”“茶湯”“茶礼”等 20余个与“茶”相关的词条,但独无“茶道”一词。《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版同样没有“茶道”一词;而且比1978年初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反而少了“茶博士”“茶亭”等带有古义的词。不过,《现代汉语词典》的第6版(2012年)、第7版(2016年)已有“茶道”一词。这一现象表明古今汉语词汇的流变规律:消失与新增。

“茶道”一词在唐时已出现。唐·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全唐诗》卷八百二十一)。又见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因鸿渐之论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茶”。此唐人所说“茶道”是否与今日“茶道”同义,尚难断定。宋人蔡襄奉诏所著的《茶录》未见“茶道”一词,明人袁宏道的茶事专著《觞政》未见“茶道”一词,清人刘源长茶史专著《茶史》也未见“茶道”一词。“茶道”一词,《辞源》与2012年以前的各版《现代汉语词典》皆不录。

《汉语外来词典》认为“茶道”一词语源自日语“茶道(音sado/shado)”。维基百科以为日语“茶道”从“茶汤”或“茶の汤”中化出。“茶汤”一词见唐人。唐人王建:“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全唐诗》卷三百二)。清人刘源长《茶史》中,“茶友”也叫“渴友”。至江户时代(1603—1868)初称“茶道”或“茶の道”。〔日本〕桑田忠亲(1902—1987)著有《茶道六百年》(1980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6译本)。600年的茶道,既符合宋茶入日本的历史,也符合中日密切关系(主要是中国的文化向日本输入)在蒙元时期100多年间的中断后在明朝重新续上的历史。就日本而言,茶在唐的基础上,茶艺有可能在两宋交接的时期即日本镰仓(1185—1331)初期传到日本,后本土化,形成一整套的饮茶艺术、饮茶程序和饮茶礼仪。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日本茶道几已完备。其中供职于丰臣秀吉部下的千利休(1522—1591),是日本茶道600年中最有名的茶道代表。作为日语“茶道(日语音tyadou)”一词,何时返回中国,待考。

茶,篆文作。

道,金文作,篆文作。

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白旗博文标语
第一次挣钱
标语变变变
标语变变变
“滥挂标语”
谁和谁好
为什么用白旗作为投降的标志?
舒兰市白旗镇水稻全程 机械化项目正式启动
投降为什么打白旗
投降为什么打白旗
Review on Tang Wenzhi’s The Gist of Chinese Writing Gam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