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及路径探析

2023-11-17

中国市场 2023年33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实体

张 莉

(中共白城市委党校,吉林 白城 137099)

实体经济是一国的经济根基所在,而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血脉。金融业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血液”养料,才能促进国家的繁荣建设。近年来,随着普惠金融的逐步发展,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强的发展动力。而随着时代先进的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加速融合,数字普惠金融的各项显著优势得以体现。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对中小微企业、低收入者以及农村地区群体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能够在根源上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

1 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机制分析

得益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脱胎于传统普惠金融,有效解决了后者存在的固有难题。数字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传统普惠金融进行了补充。因此,文章主要通过研究普惠金融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探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机制路线

1.1 企业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影响

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就我国实际情况来说,中小微企业的经济情况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极为显著。但是在传统金融背景下,我国的中小微企业常常被排斥于金融机构之外,“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成为限制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中小微企业难以通过融资等金融手段改良自身模式,对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部分学者指出,数字普惠金融相比于传统金融模式具有更加合理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中小微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配给更加充足[1]。如果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得到了有效缓解,则企业的创新水平也将会得到提高。企业的创新发展会得到更多的融资数额,产业创新与未来发展得到了进一步促进,最终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1.2 国民消费的传导机制影响

“消费”是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数字普惠金融除了在企业层面上影响实体经济外,在国民层面上也会影响实体经济发展。部分学者指出,我国目前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刺激国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升级。而数字金融的覆盖范围、指数数据以及使用深度等方面的提高都能显著提高我国国民消费水平。文章认为,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国民得以通过更加便宜的价格获取金融服务。个人所能获取的金融服务更加便捷且多样,自身某一时期的消费能力显著提高,如近年来花呗、借呗、白条等数字金融产品的兴起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国民预支收入水平,起到了刺激国民消费的作用[2]。

1.3 研究假设

基于以上机制影响,文章提出如下三方面假设:假设一,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假设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激励创业创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假设三,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高国民消费水平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2 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

实际上,现代经济核心“金融”的发展是建立在实体经济这一物质基础上的,而实体经济发展也必须要通过金融手段进行带动。两者之间存在协同性特征。实体经济作为国家的经济根基,是我国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柱。尤其是我国现代实体经济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动力重塑的关键阶段,更需要金融业的高质量赋能。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技术与传统普惠金融的融合产物,是传统普惠金融的数字化转型,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与成本。经过上文论述,文章提出了三方面假设。下面将对以上假设进行分析探究。

2.1 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排斥问题

①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数字普惠金融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增强了线上普惠金融产品的开发与普及力度。中小微企业融资、借贷等普惠金融产品的竞争性供给显著提高。利用以上信息技术手段,数字普惠金融在延伸服务半径的同时极大降低了信息处理成本与网点服务成本。金融产品开发成本的降低,也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3]。②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受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影响,整体经济水平差距较大。而传统金融服务门槛过高,农村地区居民难以迈过传统金融服务的“高门槛”。但是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包容性更强,城乡差距显著缩小。这是因为数字普惠金融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线上金融渠道,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目前来说,我国农村地区网民数量已达3.2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2.4%。因为互联网的普及运用,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服务触达能力急速提高。得益于此,金融服务迅速覆盖了大量“长尾客户”,一大批深扎农村地区的小微企业、农村居民都成为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

综上所述,因为数字普惠金融解放了我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门槛、解决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排斥问题,因此文章得出如下结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2.2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创业创新

传统金融供给的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创业活动的开展。经过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高速发展,我国逐步转向依靠创业创新的高质量经济的发展阶段。因此,必须要对传统金融业进行转型升级,从而为我国创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数字普惠金融因为金融渠道的拓宽在提高了风控水平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服务门槛,城乡创新创业者所能享受的金融服务更加全面且多样。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得益于数字技术与大数据技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金融客户的风险评估问题,广大创新创业者无须过多抵押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金融服务的创新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为商业、科技业、信息技术行业等领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渠道。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传统金融模式下阶层固化、资金流动性差等问题将得到有效整改,更多领域、更广泛阶层的企业与创业人员都能获取资源进行创新,进一步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

综上所述,因为数字普惠金融拓宽了企业金融服务渠道、解决了风险评估问题,许多创业创新企业人员所能获得的金融服务更加多样且全面,减少了创业创新企业人员的融资约束,因此文章得出如下结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激励创业创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2.3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消费增长

目前来说,我国正着力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格局下国民消费水平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现代社会背景下,“电子商务”“网络零售”等消费模式发展势头迅猛,也因此消费市场为“双循环”格局提供了高效赋能。2022年我国线上消费用户规模达8.13亿,占我国整体网民的80.2%。2022年我国线上消费总额达12.35万亿元,其中实物产品金额为10.03万亿元,占社会产品消费总额的25.3%[4]。数字金融为国民消费支付提供了便利性渠道,国民购物时间的缩短带动了消费欲望的增加。而且,因为数字普惠金融实践金融信用支持在真实的交易行为的风险评估中,降低了信用抵押要求,使得金融服务对象的跨期消费得到了有效增长。而且,因为数字普惠金融为消费者打造出了多样的消费金融场景,个性化、高效化消费理念不断渗透,所以经济消费的转型升级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因为数字普惠金融拓宽了我国国民的消费途径、缩短了消费时间、降低了信用抵押要求、提供了多样的消费金融场景,显著促进了国民消费水平,因此文章得出如下结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高国民消费水平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3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建议

3.1 完善与数字普惠金融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技术的急速发展带动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的惠及对象,必须要完善相关的基础设备设施。目前来说,我国较为偏远的地区线上基础设备完善度仍有待提高。因为基础设备的缺失,导致数字普惠金融难以惠及此类人群。因此,在进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网络设备以及通信工具等[5]。在这种情况下,偏远地区的弱势人群也能享受到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以此促进我国基础实体经济的发展。

3.2 鼓励金融机构大胆创新

相比于传统金融服务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具有以下三方面优势:①经营成本降低的同时提高了服务效率;②金融机构承担的金融风险得到了分摊;③有效刺激了金融服务与产品的供给需求。目前来说,数字普惠金融在国际范围内都得到了一定发展,未来的发展空间将更为显著。因此,相关金融机构需要不断研发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针对不同目标群体设计出更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服务。比如,在面对偏远农村地区群体时,需要加强产品的实用性与普及度,提高群体对产品的信赖度;面对中小微企业等创业创新群体时,应根据其业务模式推动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重点在于突出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与“便利性”。

3.3 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体系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密不可分,但是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部分金融风险。因此,政府部门应利用监管手段加强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这种情况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环境良好,实体经济所能得到的金融动力也将更加充足。一方面,政府机构应就数字普惠金融有针对性地制定法律准则,使数字普惠金融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另一方面,需要借鉴国际范围内的数字普惠金融经验,建立完善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

4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4.1 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普惠金融体制改革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一件关乎国计民生根本的大事。因此,必须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实现数字普惠金融的科学系统推进。目前来说,我国2020年出台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21—2025年)》[6]。以该规划内容为基础,我国各金融机构与社会各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普惠金融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政府机构需要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战略规划以及配套政策等方面,全面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需要深化数字普惠金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金融供给主体的自发性与创造性。在这种情况下,数字普惠金融市场将更加多元、层次将更加丰富,致力于构建出具有高适应性与高普惠性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

4.2 推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

“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原则。因此,需要逐步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业的融合,实现数字普惠金融的持续创新与深化发展[7]。

一方面,将数字普惠金融的智能化、精细化发展作为目标,推动传统金融机构顺应科技发展创新,加强金融业务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此过程中,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为更多的客户提供全面的产品服务。具体方法如下:①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大力开发线上金融产品,实现数字化服务渠道的高效拓宽。在此模式下,金融机构的“无接触式”金融服务可行性更加明显,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深度与广度的原动力更强烈。②运用数字工具,精准定位客户金融需求。此过程中相关金融机构得以打造出全面的金融生态,创新金融产品,以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客户的满意度。③通过各项数字技术整合内外部数据,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8]。数字普惠金融对各类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搭建出“大数据风控”模式,降低融资风险与借贷风险,实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的并举发展。

另一方面,需要稳步推进新型数字金融企业的创新。通过金融发展规律明确企业优势,支持新型数字金融企业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此后,可进一步带动数字金融企业业务流程与经营模式的多方面创新,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将更加精确、流程更加人性化、风险管理更加智能化。这种情况下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实现实体经济多层次的服务供给。

4.3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定位,促进两者协同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的低成本、广普及优势能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种情况下,需要重点针对中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促进创业创新与消费升级的积极作用体现。这种情况下,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精准对接实体经济多层次需求,金融产品服务的适应性、精准性与普惠性效能发挥更加凸显。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在市场中的决定性作用,整合资本市场要素并统一配置。对金融科技等重要因素加强建设,实现数字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投入,推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9]。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针对数字金融“脱实向虚”等关键问题大力解决,通过规范数字金融企业的产品服务使其回归实体经济本源。此外,通过货币政策以及财税政策等手段,鼓励数字普惠金融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本源扩大,从而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4.4 强化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建设

目前来看,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整体空间关联网络密度较低,不同地区之间的网络联系不强烈。因此,就需要加强不同区域间的统筹协调,强化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建设。此过程中需要根据地方差异性分层次实施政策,减少发展策略之间的网络弱化现象,搭建出空间关联网络,助力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首先,我国东部地区需要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传播优势,加强资本协调深化数字普惠金融效能。数字普惠金融效能有效发挥的前提下能够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实体经济发展[10]。其次,我国中西部地区需要尽快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渠道与模式,从而为实体经济发展夯实金融基础。通过协同效益缩小区域内发展差异,继而提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最后,发挥一线城市在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较为核心地位的重要桥梁作用,构建互联互通的空间关联网络,全面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在各地区的普及度与流通性。随着金融资金的流通,技术与人才等关键要素也得以通过这一脉络增强流动自由度,着力构建出以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新格局。在此格局下,各省、市的协同空间联系强度得到强化,数字普惠金融资源在网络中的流通效率更为明显。因为资源流通效率的增加使得各种要素能够在宏观经济发展中进一步深化人力资本的基础性作用,所以各区域产业机构转型升级速度也得到了促进[11]。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缓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此促进我国宏观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5 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以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发展势头迅猛,与实体经济融合后“数字经济”得以快速崛起。现代社会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普惠金融与数字技术的结合诞生出了数字普惠金融这一全新的金融模式,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的性能与优势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首要关注方向。在此期间,需要多方人员协力,利用数字普惠金融优势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社会的繁荣建设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实体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