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纹样在珠宝设计中的运用探究
——以敦煌壁画中的花卉纹样为例
2023-11-17张书畅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张书畅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一、中国传统纹样简述
纹样,也就是“花纹图案”,是器物上的装饰花纹的总称。之所以称作“纹样”,是强调了一个“样”字,以供生产制造之用,不是图稿的直接使用,而是要经过工艺加工,使之体现在工艺品或日用品上后,才能发挥其艺术作用。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纹样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最初出现的纹样简单直白,如青铜器上的图腾纹样粗犷有力,王公贵族所使用的器物和服饰上精巧繁复的花鸟鱼虫图案,无不体现着每个时期绝无仅有的艺术观念。
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类,常以花鸟鱼虫、日月星辰以及谚语俗语、传说故事等作为题材,将一些美好的寓意融入图案中,以此表达美好的愿望和祝福。这种使用谐音来体现内涵的纹样创作形式,将中华文化和中国人的情感联系在了一起。
二、敦煌壁画中的典型花卉纹样
中国传统纹样中的植物纹样是以各类植物为主题的装饰花纹的总称,植物纹样既可以用在纺织物、饰品上,也可以用在建筑装饰上,以增强其装饰美感。敦煌壁画中也出现了大量的花卉纹饰,这对壁画的内涵展示以及装饰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逐渐本土化的过程中,这些花卉在壁画中的功能由佛陀身份标志向分割画面及装饰壁画方向发展。
(一)莲花纹
莲花图案在敦煌壁画中非常常见。莲花图案在被赋予佛教意义之前,已经在我国的历史上广为流传,可见在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中,莲花有着很高的地位,深受大众喜爱。随着佛教传入我国,莲花又有了全新的意义。在敦煌莫高窟中,莲花作为背景装饰,体现了佛和菩萨的纯洁、神圣(见图1)。
图1 西魏莫高窟第288 窟的莲花纹
(二)忍冬纹
忍冬,即金银花。忍冬纹在敦煌壁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装饰纹样,随着佛教一同传入我国,它也是有着一定的宗教文化内涵的装饰纹样。忍冬纹图案被大量地应用于与佛教有关的装饰中。忍冬纹是敦煌石窟中出现最早、运用最频繁的图案之一,与卷草纹、莲花纹、宝相花等一起成就了辉煌灿烂的敦煌艺术(见图2)。
图2 人字坡中脊上的忍冬莲荷缠枝纹
(三)宝相花
宝相花又可以称作宝莲花、宝仙花,是佛教中典型的吉祥纹样之一,在隋唐时代极为盛行,从众多器物上均能看到它的身影。宝相花一般以牡丹或者莲花为主体,其间又穿插其他花卉特征,组成并不实际存在的花卉形象。宝相的说法源于佛教,因此宝相花在佛教中是代表着纯洁、端庄的理想花型,常被用于佛教壁画和雕刻的装饰,给人一种庄严、丰满的感觉。宝相花又是一种象征性的花,它集中了莲花、牡丹、菊花的特征,多运用叠晕的上色手法,图案艳丽,雍容华贵(见图3)。
图3 莫高窟藻井上的宝相花纹
(四)蜀葵花
蜀葵是一种朝开暮落的花,绚丽的花朵美好却短暂。红色的蜀葵还具有温和之意。蜀葵花纹样是整个敦煌壁画中为数不多且能够准确辨识的花卉植物之一,其数量仅次于莲花。从隋朝起,蜀葵大量出现在敦煌壁画的主尊佛像画、佛经故事画、供养人像画等中,它们或用于装饰,或作为供养人所持花,或绘于衬景之中,或作散花飘于天际(见图4)。
图4 莫高窟第159 窟的蜀葵花纹
三、敦煌壁画中的花卉纹样在首饰设计中的运用
虽然我国有着悠久的首饰历史,拥有众多传统首饰工艺,但传统工艺与现代首饰无法很好地衔接,出现了断层。随着近些年国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以及国家提出的文化自信,我国的珠宝行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方向。
近两年,甘肃省大力宣传敦煌文旅,许多人逐渐认识、了解、喜爱敦煌文化,敦煌莫高窟更是让大众流连忘返,人们沉迷于千年前古人的壁画艺术,许多敦煌主题的珠宝首饰设计也应运而生,虽然一些设计看起来比较精巧,但仍然停留在基础层面的设计,即复制、粘贴,简单地将各种元素进行拼贴组合。
(一)设计思路
该系列首饰以敦煌文化中的花卉为主要表达意象,当花卉出现在西方中世纪绘画中时,往往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如百合花代表着“纯洁”,玫瑰代表着“爱情”,康乃馨代表着“母爱”。这与敦煌壁画中的花卉象征意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就如敦煌壁画中的忍冬代表着轮回、永生,莲花代表着神圣、无瑕。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不论中外古今,花卉都是珠宝首饰设计主题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题材,可见花卉是珠宝设计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题材(见图5、图6)。为了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大众更加理解、热爱敦煌文化,笔者试图在敦煌壁画中提取出文化元素与当代首饰设计进行糅合,设计出既符合当代人审美和佩戴习惯,又体现敦煌文化底蕴的首饰作品。
图5 五代至南宋镂空牡丹纹金花冠饰
图6 1850 年维多利亚时期的钻石胸针
(二)元素提取
该系列作品的设计元素为敦煌壁画中的忍冬纹,中国人向来重视各种器物和花纹所蕴含的寓意,忍冬纹兼具自然美感和美好的寓意。
在构想过程中,结合忍冬的自然形象、敦煌壁画中的忍冬纹,以及忍冬纹的含义,在形态塑造上,主要采用了写实与抽象相结合的手法,写实的忍冬和抽象的忍冬纹相交织,形成了古今交汇之美(见图7、图8)。
图7 忍冬花
图8 北魏第435 窟单叶忍冬波状连续纹
该系列设计是项饰和耳饰,共两件。首先将敦煌壁画中的忍冬纹进行提取变形,形成扁平、抽象的第一个忍冬元素;第二步,将写实的忍冬进行艺术化变形,形成较为简练的写实忍冬元素。在处理完两种忍冬元素后,开始进行整体的构建,绘制出首饰的大体轮廓及走向,然后进行元素的填充。在构思过程中主要考虑虚实的结合以及线条的粗细变化,体现抽象和写实之间的差异。同时,为了达到更加强烈的对比效果,可以使用珐琅工艺使写实忍冬部分更加鲜活。在材料上选择银作为整体金属底胎,抽象忍冬纹部分镶嵌白色蓝宝石,写实忍冬部分使用珐琅体现色彩(见图9)。
图9 忍冬纹
通过形态、色彩、质感和表达方式上的综合考量与设计,笔者设计出两件兼具古典与现代气质的敦煌忍冬元素首饰作品(见图10、图11)。
图10 忍冬耳饰
图11 忍冬项饰
(三)设计绘图
在形态塑造中,结合忍冬这种植物枝蔓修长且善于攀缘的特点,先用流畅的曲线勾勒出大概的动态走向,再在曲线的基础上进行区块的划分,大体规划出忍冬花、忍冬纹的分布和穿插方式,最后完善成为自然形态与装饰纹样相互缠绕但又互相支撑的流畅造型。虽然忍冬纹取材于敦煌壁画,但为了让整体视觉效果更符合现代审美,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简化和凝练,看起来更加灵动、轻盈,与忍冬花的部分相得益彰。
四、结束语
通过学习敦煌文化以及使用敦煌壁画中的花卉纹样来设计珠宝首饰,笔者深刻地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统纹样的深厚艺术底蕴,同时也认识到我国珠宝首饰设计道阻且长,只有不断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历史,才能融会贯通,将传统首饰文化与现代首饰文化更好地融合起来,设计制作出真正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的当代珠宝首饰。随着文化自信的增强,中华文化和艺术必将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各种场景中,相信我国首饰设计必将融入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迸发出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