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农垦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践和启示

2023-11-17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8期
关键词:农垦社会化农业

姚 犁

(安徽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61)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1]。长期以来,“大国小农”是我国基本国情,农业发展面对的基本现实是人多地少、户均不过0.667 hm2田的小农生产方式。而且,随着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种粮的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导致粮食生产主体积极性不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面临严峻挑战。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服务主体集中采购生产资料,可以降低农业物化成本;统一开展规模化机械作业,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集成应用先进技术,开展标准化生产,可以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实现优质优价。农业社会化服务已成为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两个积极性”的有效抓手,可以破解土地碎片化、农民兼业化和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大市场的矛盾。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小农户自身“干不了、干不好、干得不经济”的问题,从而可以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2]。

安徽省农垦集团是以农为主的省属企业,按照国家对集团化垦区的战略定位,以推进垦地合作为手段,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培育农业服务业战略性大产业为目标,以聚焦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和整村推进为重点,依托农垦国有农场,加快推进资源整合,积极创新服务模式,着力提高服务标准,不断拓展服务规模,以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引领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绿色化,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 安徽农垦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背景

1.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3]。历史生动地说明粮食安全对于执政兴邦的重大意义,纵观古今中外,大到王朝更迭,小到改革变法,背后不无粮食安全底线失守的因素。改革开放45年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印刻了经济技术的迭代和社会面貌的更新,伴随其中的是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新时代我国粮食产业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全国粮食总产连续19年丰,稳定在6.5亿t,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00 kg这一国际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己、口粮绝对安全。但不能忽视结构性失衡问题,一是我国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的对外依存度仍然很高,二是饮食结构的变化导致品牌专用粮食产品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粮食供给质量和结构必须做出相应调整。由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仍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模式,种粮农民年龄老化、种粮效益低产生的兼业化及“非农化”“非粮化”的经营趋向[4]不断蚕食着粮食安全的根基,国家亟待构建现代化、社会化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去解决分散经营与现代化农业生产不适应的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优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大事要事,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一系列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做好粮食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6]。

1.2 践行农垦职责定位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首次明确了新时期农垦的战略定位:努力把农垦建设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7]。在改革方向上,明确要加快推进直属企业整合重组,推动国有农场公司化改造,建设农业产业公司,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在发展重点上,鼓励农垦企业通过土地托管、代耕代种代收、股份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建设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8]。省委省政府结合安徽实际,明确要求省农垦集团及省属国有农场要发挥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优势,增强对周边区域农业辐射带动能力,继续为农场周边农民提供大型农机作业、农业投入品供应、农产品加工和购销等社会化服务,重点培育农垦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构建全要素、全过程、全产业链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垦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和增强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决策部署,近期,农业农村部又出台了《关于印发<“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办垦〔2023〕3号),决定在农垦系统和地方组织实施“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聚焦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带动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深入开展社会化服务,力争用3~5年面向地方开展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1 000万hm2·次,打造一批示范点,建立一批服务标准,培育一批服务品牌,壮大一批集体经济组织,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1.3 农垦具有一定基础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与共和国同龄的安徽农垦,经过长期建设,昔日的山岗湖洼如今已是一个个现代化的国有农场。全系统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的80.4%,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农垦农机总动力49万kW,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 670台,联合收获机1 388台,植保机械1 074台。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98.3%,高于全省15百分点。建设各类粮食仓储设施库容61.7万t,其中高大平房仓46万t,烘干线日处理能力达到1.2万t,保障了粮食收储与加工。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家。二是农作物良种育繁体系持续壮大。安徽农垦依托沿淮农场1.533万hm2标准化制种基地,组建皖垦种业公司,2012年被农业部首批认定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下设有12家分公司、3家子公司、2个水稻运营中心、1个科研中心,专业从事农作物种子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及技术服务等业务。该公司主要产品是常规小麦水稻种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共63个(小麦26个、水稻22个、玉米12个、大豆3个),其中国审品种10个,常年供种量约1亿kg,小麦种子占全省商品麦种供应量的20%左右。三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安徽农垦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围绕现代农业主责主业,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研发经费由2020年的1 879万元,增加至2022年的3 715万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8.8%。通过强化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和先进技术推广,小麦优质良种覆盖率达10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种子包衣率达98%以上,农作物秸秆还田率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100%。四是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农垦集团获批6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被列入全省25家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之一,下属8家企业被列入全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全系统有58个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敬亭山茶场66.67 hm2有机茶园成为全国有机农产品(茶)基地和安徽省首家全国有机农业(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五是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为进一步增加小麦产业附加值,2022年农垦投资3.97亿元,在龙亢农场雁湖面粉公司新建日处理小麦1 000 t专用面粉生产线项目。目前项目已经竣工,并进行了开机生产调试。建成大米加工产能7万t,米粉加工能力3万t。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

2 安徽农垦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践探索

2.1 做好顶层设计,实施顶格调度2022年,安徽省委农办发布《农业生产“大托管”示范推广工作实施方案》,安徽农垦梳理自身比较优势和要素资源,总结所属企业“退场进村”流转地方土地托管经营和进行全程化农业服务的经验教训,提炼可借鉴、能复制的举措和模式,经过党委会和经理办公会专题研究讨论,确定通过开展“大托管”示范推广的路径,指导和推动农垦企业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一是制定方案。出台《安徽农垦农业生产“大托管”示范推广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以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为目标,积极对接市场,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二是加强领导。成立“大托管”工作领导小组,集团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并在领导小组下设“大托管”办公室,直接负责在凤台县打造20万亩托管基地,并指导龙亢农场等9家认领“大托管”任务的农场公司开展该项工作。三是高位对接。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带队,主动拜访省辖市和相关重点市县政府领导,与6个地市15个县(市)政府进行有效对接,就推进垦地合作、扩大农业规模经营、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洽谈,达成意向。“大托管”办公室深度对接县乡政府,就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具体事项进行会商,与3个县(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合资公司,在14个县(市)开展了以农业生产“大托管”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四是强化调度。科学设计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集团公司“大托管”领导小组对“大托管”工作推进情况按月进行顶格调度。五是构建体系。为推进大托管工作,更好发挥集团层面“统”的功能,赋能农业生产托管经营,集团公司正在建立农资集采平台和农机调度平台,将农垦系统农资集中采购业务明确由省农服公司运营,农机设备统一由专业公司调配,提高农机设备使用效率和作业效率。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发挥专业化优势,将优势资源要素整合并优先配置给服务于“大托管”业务的经营单元,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科技贡献率、劳动生产率和地均效益。截至2023年6月,安徽农垦目前已托管土地面积2.85万hm2,其中在全省托管土地小麦种植面积0.73万hm2,质量全部达到一等标准,总产量5.3万t,平均单产7 260 kg/hm2,平均较托管前增产450 kg/hm2,有效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2.2 坚持因地制宜,创新服务模式安徽农垦充分发挥专业化优势,立足自身,面向广大农村,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并在实践中创设了“331”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做好订单生产、农事托管、金融保险3项服务,规避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经营责任3类风险,培育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队伍。相关专业公司和农场结合托管区域特点,因地制宜,不断演绎创新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

2.2.1大路模式。即安徽省农垦农产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产品公司)和长丰县杨庙镇大路村共同创设的“国企+村集体经济+职业农民”生产利益联合体,也称村企合作模式[9]。2021年秋季,农产品公司与长丰县杨庙镇大路村合作,托管土地27 333 hm2,破解了该村耕地撂荒的困局。农产品公司发挥“资金+技术”优势,按照统一品种布局、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农艺措施、统一产品回收、统一成本核算的“五统一”管理模式,提供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组织开展农机作业、技术指导服务和培训,实行产品统一回收和订单销售,并购买农业保险,防范化解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村集体合作社发挥“组织+协调”优势,负责对接村民,组织田间生产,落实技术措施,按照网格化管理的方式,每33.33~66.67 hm2划分为1个网格单元,遴选1名职业农民担任网格管理员,负责田间管理、技术措施落实,管理成效和作物收成等与网格管理员的收入挂钩。职业农民(村里种植能手)发挥“管理+生产”优势,负责农田管理,落实各项生产措施,深度参与农业生产全过程。这一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了农垦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职业农民3个主体的优势,实现了“1+1+1>3”的合作效果。托管当季实现收入354万元、利润112万元。大路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收取土地租金基础上,获得分红41万元,参与生产管理的职业农民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2022年托管土地夏粮获得丰收,实现利润72万元。农产品公司又在周边大元村新增托管土地200 hm2。通过“大路模式”,大路村集体经济收入迅速壮大,在长丰县17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排名,由2020年未合作前的第161位上升到2022年的首位。长丰县委书记在大路村调研时表示,“大路模式”探索了共同富裕上的乡村道路、是“千企帮千村”的典范。中共安徽省委党校乡村振兴学院多次赴大路考察,认为该模式转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改变了土地经营方式、提高了农民积极性,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难题,并将“大路模式”作为“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探索”的典型案例。农业农村部在其下发的《“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方案》中,将这一模式列为5种面向全国总结推广典型模式之一。

2.2.2“订单+托管+要素”模式。这是安徽省农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服公司)主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农服公司是一家以安徽农垦为主导、以农业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省级专业公司,在长期的农事托管实践中逐渐形成“订单+托管+要素”的经营思路、“全程化、全要素、本地化”的服务理念和“平台化、合伙式、品牌化”的运营理念。该模式主要是打造订单闭环服务,联合下游企业,建设品牌原粮基地,发挥技术和渠道优势,实行品种布局、生资投入、病虫害防治、粮食烘干仓储和销售的“五统一”。同时,针对种粮大户面临的资金短缺、技术薄弱、渠道不通、成本过高等问题,整合社会资源,打通要素投入、基地管理、产品流通各环节,构建了“绿色、安全、健康”的粮食生产流通供应链,前端投入品集采、中间环节耕种管收和后端订单销售全部环节实现地均节本增效2 250元/hm2。具体操作流程是:由种粮大户从当地小农户手上流转土地后委托农服公司经营,农服公司与大户之间实行“利润共享,风险共担”模式,即合作双方各按50%的比例承担风险、分享利润,土地流转费用各承担一半,农业生资费用由农服公司先行垫付,后期从售粮回款中扣除,有效缓解大户资金不足的问题。农服公司与大户发挥各自优势,采用合伙的方式形成利益共同体。农服公司为大户提供种子、技术、资金和上下游渠道,有效解决种地贵、卖粮贱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大户发挥其“本地化”的优势,负责将农服公司的技术方案落实到田间管理措施以及在地作物的看护等生产过程中去,最终实现粮食增产、大户增收、企业增效。比如,固镇杨庙乡任湖村种粮大户任启良,2013—2018年自种期间平均单产6 000 kg/hm2,年均亏损50万元,靠各项补贴政策勉强维持。2018年开始与农服公司合作,土地流转规模从最初的20 hm2发展至2022年的266.67 hm2,2019年实现扭亏为盈且盈利规模逐年增长,合作以来已累计实现利润365万元。

2.2.3龙亢模式。即安徽农垦所属龙亢农场公司推行的“双控一服务”全程托管模式。“一控”前端投入品,根据后端的需求确定种子品种,统一从皖垦种业或其他种子企业采购;通过集采平台集中采购农资,以不高于市场价格统一供应,确保质优价廉。农资统供率不低于80%,种子统供率100%。“二控”后端产出品,是指产出品品质必须符合客户订单要求,交到指定地点,在验质合格后按重量加价结算。“一服务”是对订单基地提供农机、农技等托管服务。为防范风险,投入品(种子、化肥、农药等)必须现款结算,若赊欠必须由乡政府、村集体担保。实行“双控一服务”托管模式,必须通过订单生产,推行农业“五统一”管理措施,确保控制前端投入品和后端产品质量。托管生产的粮食产品回购高于周边同类产品的溢价部分按照“332”分配,即“每斤合格的粮食3分钱给到农户,3分钱奖励村集体,2分钱作为产品运输费”。目前“双控一服务”模式4 780.00 hm2,其中怀远县徐圩乡2 082.67 hm2,固镇县任桥1 896.67 hm2,寿县安丰塘800.00 hm2,龙亢农场统一采购的种子、农资销售2 190万元,2023年预计回收小麦约28 200 t,平均单价2.8元/kg,主要供酒企和雁湖面粉。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近1 000万元。

3 安徽农垦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启示

3.1 发挥比较优势土地规模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10]。安徽农垦与新中国一同成长,通过一代代皖垦人的艰苦奋斗,将江淮大地的山岗湖洼变成良田万顷,也是在开垦国有农场的过程中形成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的大田生产方式,逐渐内化为农垦组织农业生产、发展农业产业的先天优势。安徽农垦历经多次管理体制变革和经营体制的调整,专注于现代农业建设的初心和使命,在深化自身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放大自身比较优势。

3.1.1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在开展托管的重点镇、村,由安徽现代农业工程设计研究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前期规划设计,协同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小田变大田”改造、宜机化改造等,全面落实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制污染要求,提升耕作条件、耕地质量,夯实托管硬件。

3.1.2强化农业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重视种植品种与托管地块的适应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做好茬口衔接,提高复种指数。推广农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和管理经验,示范带动产量提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综合运用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农业机械化、防灾减灾等生产技术模式,开展垦地农业生产高产优质高效技术联合攻关,健全完善“大托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单项增产技术的组装熟化,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

3.1.3提高产业链整合能力。农垦企业流转农村土地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核心是依托前端投入品带量采购的议价能力和后端系统内加工企业溢价收购水平,降低投入品采购费用和提高原粮收购价格,从而提高种粮效益,设计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吸引小农户参与到农业全产业链经营环节中去。

3.2 提高核心能力

3.2.1健全服务制度,提高服务标准。落实托管主体,健全组织机构,压实托管责任,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农垦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专业技术力量和农事服务水平,逐步建立“约定有合同、内容有标准、过程有记录、人员有培训、质量有保证、服务有监管”的社会化服务管理机制。制定针对性的农垦社会化服务标准和托管生产技术规范,完善作物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不同作物、不同耕作模式下的农机作业技术标准和流程标准,实现农机农艺农制相融合。省农垦集团正在建立农垦社会化服务团体标准、全国农垦星级社会化服务主体目录和管理机制,培育和打造“垦字号”农垦社会化服务品牌矩阵。

3.2.2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服务效能。通过技术和农资服务,带动大宗生产资料统采统供,保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强化订单生产、合同收购,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模式和路径选择方面要凸显效益导向。引导地方政府、村集体、小农户、农垦企业等参与各方合理分享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发展的红利。

3.2.3加强合作共建,提高产业协同。利用资本的力量与专业合作社开展深度合作,培育提升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集团层面加强与中盐红四方、中国中化、中国石油等化工央企合作,将农资集采平台做实,提升农垦农资供应链水平,降低中间投入品采购费用,真正实现减药增效。加强政策对接,主动向所在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对接,争取相关支农惠农政策支持。加强乡村振兴项目对接,建立充实农事服务中心项目库,让农垦托管主体成为国家乡村振兴项目的管理运营依托单位,发挥垦地合作平台作用,服务农业生产“大托管”,带动辐射周边农村,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3.3 聚焦关键环节为持续推进农垦企业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助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要聚焦3个关键环节。

3.3.1坚持村级主导地位。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属村集体。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村“两委”组织与有意向的村民签订托管服务合同,制定托管方案,明确托管地块及面积、托管方式、收益分配方式等。农垦企业和村“两委”及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竞争性洽谈,签订流转或托管服务协议,建立服务关系。双方协商制定种植方案,确定粮食种植品种、生产方式等。农垦企业按照方案组织作业服务,引入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产品营销等线上线下生产服务,实现各类服务有效跟进、有机融合。村“两委”协调农事作业用工、当地种植大户融入和相关矛盾纠纷处置。

3.3.2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考核分配机制的设计和执行方面要凸显效果导向。对内,省农垦集团科学设计考核分配机制,用绩效年薪奖励和超额利润奖励的方式奖励推进农业“大托管”的领导班子成员,同时规定未完成年度托管任务或者对外托管经营亏损的主体年度综合考核不予评定优秀等次且扣减一定比例的经营业绩考核分值,不断强化考核结果的应用和执行,让干事创业的人有为有位,让躺平不干的人没有市场。对外,构建“斤成本”考核体系,以收入分配为激励,充分调动村集体和职业农民积极性。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股份合作、吸纳就业等形式,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构建多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比如,前述大路模式,在确保农民流转土地7 500元/hm2保底收益稳定的前提下,农产品公司、大路村集体合作社、职业农民采取合作收益“523”分配法,即三方分别按照土地经营利润的50%、20%、30%进行分成,实现成果共享。农垦企业实现经营利润的同时发挥了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辐射带动地方、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等方面的“国家队”作用;村集体合作社获得经营性收入和利润分成,村集体经济得以发展壮大;农民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劳务收入和分红,实现了增收。

3.3.3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支部建在一线,让党员奋斗在一线,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和原则激励党员同志多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推进想办法、拓思路、出实招、解难题,通过加强党建推进农垦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向纵深推进。将“艰苦奋斗、用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安徽农垦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作贡献。同时,鼓励农垦企业、农场主动与地方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联建,总结推广农场党支部包乡镇、农场党小组包村、党员包地块的3级包联模式,以党建为垦地合作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坚强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2次考察黑龙江农垦,对农垦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安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关键时期,要把重农抓粮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扎实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抓手,勇当新时代深化农村改革的排头兵,勇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勇当农业强国建设的先行省,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农垦社会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体验休闲采摘 感受农垦文化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依托财务管理 促进农垦可持续发展
点“土”成金 农垦改革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