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医学科技期刊的传播力提升策略
——以《浙江医学》为例
2023-11-17严玮雯沈昱平
严玮雯 沈昱平
(浙江医学杂志社,浙江 杭州 310003)
“全媒体”是目前为中国传媒业界重点探索实践的概念[1],其作为一种媒介实践的形态,是伴随着作为数字媒体平台的媒介整合而出现的。通俗来讲,“全媒体”可以理解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结合,主要结合报刊、电视、广播等各类传统媒体的功能,再优化整合成新的形态,使传统媒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2]医学科技期刊受众较小、专业性较强,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很多科技期刊的品牌影响力日渐式微,传统的出版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科技期刊关注的不是“应不应该融合”,而是“如何融合”。[3]《浙江医学》是浙江省影响较大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本文以《浙江医学》为例,在分析全媒体时代特点的基础上,从刊出时间、把关导向、期刊关注点、办刊定位、出版发行模式、编辑人才建设等方面入手,探讨全媒体时代医学科技期刊的传播力提升策略。
1.全媒体时代的特点
推动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纸质媒体时代,行业或者专业学术期刊的订阅量达到万册以上就很高了,通常只能维持在几千册,而在网络时代,下载量一万以上已属平常。以《浙江医学》为例,通过在《浙江医学》官方网站数字出版,其2018 年第12 期刊出的《siRNA 沉默Msi1 基因表达对人宫颈癌Hela 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一文,在刊发不到半年时下载量已达2500 多次,且尚未统计各学术期刊数据库、专业类网站的下载量,其传播效果相比当前每期5000 册的纸质期刊印刷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组约的《基于SIR 模型和基本再生数的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效果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两篇文章刊发短短5 个月时间,仅在中国知网的下载量均近3000 次,均被引十余次。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红利,读者数量明显增加,远超过去传统期刊时期的量级,而科学传播速度和数量更是比传统纸质期刊以几何级数增长。
对比传统媒体,全媒体时代主要具有以下特点[4]:一是时间弹性化。传统媒体时代,科技期刊有固定的出版时限,有固定的刊期、年卷或年月顺序编号,而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数字化媒体及时出版论文的录用定稿,大幅缩减论文发表周期,提升学术成果实效性的同时,也冲击了卷期、刊期等传统的出版概念。二是空间多维化。传统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在出版后经印刷厂印刷装订成册后,再通过邮寄等方式,最终到达读者手中;读者主要为行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学生等,订购单位主要是高校及科研单位,传播渠道较为单一。全媒体时代在用户范围、获取渠道、付费方式、互动模式等方面都是开放性的,用户可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大型数据库等多种媒体平台,及时获取期刊的出版信息,也可以付费甚至免费下载全文,空间概念得到了极大的拓宽。同时,用户与期刊、用户与用户之间也可通过互联网实现多维度的自由互动,打破了以往单向的信息流动方式。三是信息海量化。传统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读者受时间、地点、行业等方面的多重限制,能查阅的期刊数量和种类也很有限。全媒体时代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数据库、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甚至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短视频平台等多种途径获取国内外各个学科领域海量的科技信息,用户获取、阅读、使用科研信息的效率和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四是传播多样化。传统媒体时代,读者接触到的是一本完整的纸质期刊,全媒体时代用户接触到的信息呈碎片化趋势,通过各类网络或推送平台,一篇科技论文以某些要素的形式存在,如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研究结果、研究结论等,完整信息也可能被分解成信息片段。同时,信息传播的元素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图片,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传播,使阅读感受更为丰富和直观。
2.全媒体时代影响医学科技期刊传播力的因素
近年来,全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并日益成熟,给传统的医学科技期刊出版造成极大的冲击。5G、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萌发出了数字出版平台、移动终端办公、知识付费等新事物,新型的传播方式和知识服务方式迫使出版单位进行转型升级[6],迎接数字化浪潮,实现媒体融合发展;但在整个编辑出版过程中哪些方面可以融合,如何融合才能提升科技期刊传播效果,仍在摸索之中。
2.1 运营模式落后
医学科技期刊是一类专业性较强的期刊,读者多为医务工作人员、医学生、教授等,医学科技期刊是他们获取医学科研成果、研究进展的唯一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的医学科技期刊运营模式已经稳定,投稿是经邮箱投稿,发行是依靠邮局订阅,编辑人员只要做好选题策划、组稿以及编校工作即可,但这种传统模式下,科技期刊从组稿到出版发行的整个过程时间较长,作者、读者不能第一时间拿到纸质期刊阅读最新的科研成果,同时科研成果的传播速度较慢,传播面也较窄,期刊内容跟不上学术前沿和时代需要。与此同时,科技期刊编辑与读者、作者的联系较少,仅限于论文的修改,并未真正深入了解读者的需求。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形态快速变革,传统纸质媒介的优势正在被新的电子媒介快速蚕食,导致传统纸质媒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大幅下降。
2.2 期刊新媒体应用不足
虽然部分医学科技期刊已经意识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开始建立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媒体平台,但后期缺乏管理和维护,内容的推送有一定的滞后性,甚至有些已经开通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账号仅仅处于开通状态,并无更新,发布的内容为零;或者将已刊出的论文上传至中国知网、万方或官网上,供读者阅读或下载,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只是将纸质期刊内容数字化而已,因此与传统科技期刊出版相比,传播效果虽然有改善,但改善并不显著。
2.3 复合型编辑人才的缺乏
科技期刊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编辑人才。传统医学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大多是医学相关专业毕业,对医学专业知识的专业性足够强,但对期刊经营以及全媒体时代传播学的相关知识缺乏,无法将全媒体融入科技期刊出版的各个环节中。全媒体时代的浪潮给科技期刊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在这发展中,编辑人员需要学习全媒体的相关知识,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复合型编辑人才,同时构建一支既懂传统出版经营又懂新媒体技术运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整个传统媒体的生产、经营、传播方式进行变革,传统科技期刊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传统医学科技期刊如果不想被时代所淘汰,必须从内容、技术、发行、传播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掌握主动性,进一步提高科技期刊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将医学科技期刊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3.全媒体时代医学科技期刊的传播力提升策略
全媒体时代给期刊出版编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把关人的角色定位和把关要点都发生了变化,医学科技期刊要全面转型发展,必须尽快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增强期刊的传播力,保持期刊旺盛的生命力。
3.1 刊出时间从固定出版时间向随时优先出版转变
医学科技期刊的内容是其生存的基本,刊出速度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方式。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医学科技期刊必须尽可能地加快研究成果的传播速度,扩大传播范围,才能保证其时效性,有效提升研究成果及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借助《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论文为单位,所有投稿论文经三审三校审定后,无需确定纸质刊物的出版时间,优先数字出版,确保优质的科研成果在第一时间刊发,巩固学术优先话语权。[6]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严重时期,《浙江医学》将组约到的防疫成果优先数字出版,其中《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 例》一文数字出版1 周内下载量已破千,论文时效性、传播速度明显增强。
同时,积极推行预出版服务,为部分极具创新性、科研/临床价值极高的论文开通“绿色通道”,无需等待确定发表卷期数,直接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在网站发布,有效缩短发表时滞,为宣传科研成果、促进学术资源更快传播赢得先机。[6-7]《浙江医学》以网络首发形式数字出版《浙江省99mTc-MIBI SPECT 心肌灌注显像检查规范及质量控制专家共识(2020 版)》,该文作为“放射与介入重点号”的重点推荐文章,优先于纸质版重点号的刊出,为缩短发表时间、传播学术内容赢得先机。
3.2 办刊定位从科技信息生产商向科技信息提供商转移
随着互联网步入大数据时代,要突破传统期刊出版模式中学术引导、学术把关、学术传播的角色定位,不满足于组稿、编审、出版等单纯科技信息生产的活动。要充分发挥全媒体出版的优势,将期刊定位为科技信息的提供商,利用大数据拓展内容,拓宽传播渠道的空间,合理利用网络、手机移动端、社交媒体等各类媒体碎片化传播的特点,对整个出版发行流程中的信息传递进行优化和管理,根据媒体特点和读者需求提供符合需求、各具特色的科技信息。
3.3 把关导向从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向科学传播力转变
审稿工作指对论文进行审读和评价,是评价论文学术水平和控制期刊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保证期刊专业性和权威性的重要环节,在整个编辑出版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8]医学科技期刊可在确保论文政治性、科学性正确的基础上,报道重点不仅仅局限于推广和宣传重大科研成果、重要学术大咖等,而是要更多关注医学科技信息的话题性、热点性、创新性,以扩大目标读者群,选择契合当前临床医疗发展需要、地方医疗重点、社会关注热点的医学论文和医学信息。以广受欢迎的科技传播力激发期刊旺盛的生命力。
2020 年初暴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浙江医学》迅速捕捉到社会热点,积极向专家组约相关防疫工作成果,组织策划“新冠肺炎”重点号及专栏,使广大专业人员和公众及时了解到专业、系统的疾病研究进展,并给医疗同行们提供借鉴和参考,相关报道一经刊发并在《浙江医学》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后受到广泛关注。
3.4 期刊关注点从以作者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转移
传统科技期刊论文多为自由来稿,编辑部经三审三校后筛选出优秀稿件,再组稿成一期。但由编辑部组稿的一期内容多是以作者角度或编辑角度出发,未必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医学科技期刊要将期刊的服务重点从以作者为中心的模式,转移到满足读者需求以读者为中心的办刊重点上来,通过了解读者的兴趣、需求甚至是阅读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策划,来决定期刊刊出的内容和推送方式,确保通过医学科技期刊这一载体实现医学信息的有效传递,实现医学科技信息的价值最大化。并细分读者群落,进行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充分尊重读者,了解读者,服务读者。以读者为中心,固定稳定的目标读者群,不断拓展有效受众群,才是期刊存在的最大价值和意义。
《浙江医学》于2010 年起开始策划重点专题,每年组织1~2 期重点专题刊出。近年来组织策划了肿瘤血管靶向治疗、放射与介入、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断与治疗、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等重点专题。策划时,根据最新学科前沿内容及读者需求划定征稿范围后,面向所有读者及作者征稿。这些重点专题集中报道了各个学科的前沿内容,为临床医务工作者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学科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3.5 出版发行模式从纸质出版为主向数字出版为主转变
数字出版是一种全新的出版方式,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主要特征是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数字化。[9]相对于传统出版模式,数字出版在编辑、发行等各个环节都有了本质性的改变,是数字化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全媒体时代,数字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不可阻挡地成为科技期刊出版中的新生主力军,并迅速凸显出传统出版所无法具备的优势。因此,医学科技期刊想要抓住机遇,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就需要考虑在传统纸质媒体出版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网络数字出版,建立媒体融合出版的模式。例如,使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等标准格式,通过这种结构性的电子标记语言,将期刊的加工排版流程实现一次加工、多次发布,提取出论文,如题目、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各个部分,供电脑、手机终端等多种传播渠道使用。
短视频平台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媒介,具有用户数量大,覆盖面广,易于扩散和社交化传播等特点,医学科技期刊可以将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制作成形象生动的短视频发布在抖音、哔哩哔哩、微信视频号等这类短视频平台,不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而且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使传播效果最大化。[10]
3.6 编辑人才队伍建设从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
编辑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出版单位发展的支柱,良好的编辑人才队伍有助于科技期刊的发展,而且不同科技期刊之间的竞争其实也是编辑人才的竞争。在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医学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应积极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医学专业知识、编辑职业技能等方面,持续保持学习的心态,学习有关全媒体的基本知识,培养互联网思维,提高对新媒体的敏感度,提升新媒体素养,同时也要熟悉掌握网络安全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真正成为一名既掌握医学专业知识、传统编辑出版知识又熟悉科技期刊新媒体运营的优秀复合型编辑。当然,医学科技期刊想要让融合之路走得更顺畅,引进懂新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的技术人才也非常重要。科技期刊只有从多方面扩充优秀人才,建设一支合理的人才队伍,才能寻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融合之路。
结语
在未来,医学科技期刊的发展必然是将传统期刊与新兴媒体相融合,这对科技期刊的运营和出版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从根本上重塑科技期刊的出版秩序和业界形态。[10]危机与机遇并存,在全媒体时代,医学科技期刊需要从各个方面出发,真正树立媒体融合发展思维,寻找转型之路,优化期刊传播模式,提升期刊传播力,创造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