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高速公路粉砂质板岩斜坡岩堆体勘察

2023-11-16王少一高冲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11

安徽建筑 2023年11期
关键词:堆体测线基岩

王少一,高冲 (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11)

1 概述

隧道进出口均位于斜坡,进口端总体坡向约312°,坡角42°,出口端总体坡向约131°,坡角40°。隧址区地势起伏,沟壑纵横,洞口段地表由大气降水形成的面流顺坡向隧址区外水渠或河流排泄。岩堆区现为农田,种植有农作物及茶树,方村隧道在岩堆体的中上部地带通过。

2 区域地质条件

2.1 气象条件

项目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冬较长。由于地处过渡性纬度,春季时有低温和连续阴雨,夏季梅雨量集中,易洪涝,秋季降雨量偏少,易干旱,冬季时有强寒流,冬雪几乎年年有。多年平均无霜期230d。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多西南风。

本区多年平均气温16.4°C,年际变化不大。极端最高气温40.8℃,最低气温达-12.7℃。本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83.0mm,汛期4~7月的降雨量为1108.0mm,占年总量的55.8%,降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最大年降雨量2999.6mm,最小年降雨量1224.8mm,日最大降雨量为208.8mm。历年最大年蒸发量为1121.6mm,最小年蒸发量为616.6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793.1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

2.2 地质构造

项目区域位于扬子陆块东南部,大地构造为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皖浙陷褶断带,跨清凉峰凹褶断束和井潭穹断褶束两个四级构造单元。地质发展历史悠久,地质构造复杂多样,经历了皖南、印支和燕山多期次的构造活动,致使断裂构造发育。断裂构造方向以北东向为主,其次为北北东向、北西和近南北向。断裂形成时间主要为印支期及燕山期。总体上,北东向和部分北西向断层形成较早,主要是与印支期褶皱同期发育的纵向断层和横断层;北北东向、南北向断层形成较晚,往往斜切印支期褶皱,改变褶皱轴线,破坏侏罗、白垩纪地层和祁门期、燕山期岩体,属燕山晚期产物。

2.3 地层岩性

斜坡区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物和长城-蓟县系昌前组粉砂质板岩。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物松散~稍密,稍湿,棱角形为主,磨圆度差,母岩成分以轻变质粉砂岩为主,粒径以20~30mm为主,最大粒径达50mm,填充较多黏性土和少量粉砂。长城-蓟县系昌前组粉砂质板岩,是强风化、中风化岩层。

2.4 水文地质条件

岩堆区水系较发育,河流为大洲源河,发育于周家村,经汊口、武阳,在小川汇入新安江,河流全长63.0km,流域面积408.1km2。

按含水介质、孔隙类型和地下水的赋存条件,项目区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2 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碎石、块石中,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埋深为8.30~6.20m,地下水位高程157.52~181.68m。

3 工程地质条件

3.1 斜坡特征

岩堆区地貌单元为皖南剥蚀山地,微地貌单元为山坡。岩堆体所在山坡及周边外为农田,种植油菜和黄豆、茶园,种植活动显著。但人类活动仅限于地表0.0~1.0m 范围的种植与采收活动,对边坡安全影响很小。

3.2 勘探结果

对于不同岩性的岩层、破碎带及构造裂隙,由于其物质成分、组成形式及其结构特点不一样,都存在着一定的电性差异,选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勘测。本次结合钻孔资料,布置测线4 条,受场地限制,测线无法沿岩堆体可能滑移的方向布置,但各测线均贯穿整个场地,确保勘查结果能有效反映探测目标体。勘探布置平面示意如图1所示。

图1 勘探布置平面示意图

从图2 电阻率断面图分析得出,覆盖层厚度一般5~20m,其中测线水平位置30~110m 范围覆盖层较厚,最厚处位于测线水平位置65~85m,厚度一般10~20m,推断为砂土及碎石,其与基岩的接触面近似圆弧形。

图2 1~1’测线剖面图

从图3 电阻率断面图分析得出,覆盖层厚度一般5~22m,其中测线水平位置20~105m 范围覆盖层较厚,最厚处位于测线水平位置40~70m,厚度一般15~22m,推断为砂土及碎石,其与基岩的接触面近似圆弧形。

图3 3~3’测线剖面图

岩堆周界在平面上基本呈圆弧形,前缘为山间沟谷,两侧为山坡农田,后壁位于山坡坡角变化处,后缘处山坡坡度渐变小,约为10°~20°。通过钻孔结果,岩堆体为碎石堆积体及强风化粉砂质板岩层,厚度5.10~22.80m。

通过现场调绘、钻探以及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测,场地存在一长约95m,宽约85m 的厚覆盖层区域,推测其为山体岩石风化物崩塌滑落形成的滑坡体,厚度变化范围为5~22m,滑坡体的长轴方向厚度较大,该岩堆体与基岩的接触面成圆弧形,接触面为岩堆体接触界面,且沿山体的方向上陡下缓。岩堆体由碎石、块石堆积体组成,厚度5.10~22.80m,岩堆体与基岩的接触面前缘呈圆弧形,接触面为软弱面,分界地层判断为碎石层,且沿山体的方向上陡下缓,通过钻孔在软弱面碎石层中未发现有揉皱、镜面、擦痕等滑动迹象。

4 岩堆体稳定性分析

边坡区地貌为强烈风化剥蚀低山丘陵地貌,根据工程地质调绘、物探及钻探结果,岩堆所在边坡坡度一般在30°~40°,局部达50°。上部地层岩性主要为坡积碎石土、块石土,呈稍密-中密状,厚度变化大,在9.20~22.50m。坡体中上部可见基岩出露。坡体植被发育,未见马刀树、醉汉林等,未见台坎、裂缝等发育,边坡天然状态下整体处于相对稳定性状态,但在暴雨或连续降雨状态下可能产生滑塌。

4.1 稳定性计算分析

岩堆主体以碎石、块石为主,下部强风化层,裂隙很发育,可作碎裂结构考虑,因此本次选用简化Bishop 法计算。选取典型断面(3-3')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稳定性计算结果

4.2 稳定性分析评价

本次勘察结果为堆积体岩堆,现状处于稳定状态,岩堆体由坡积碎石和块石组成,岩堆前缘的堆积体较厚,坡度较陡,且所在山坡为顺层坡,因修筑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在进行工程开挖等施工扰动下,可能出现滑塌及冒顶。

结合计算结果,判明岩堆体浅层在正常工况下稳定系数为1.03~1.11,处于稳定状态。非正常工况下稳定系数为0.92~1.05,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沿碎石土层内滑动,滑动方量约3.87~3.91万m3。岩堆体整体在正常工况下稳定系数为1.24~1.34,处于稳定状态。非正常工况下稳定系数为1.00~1.17,处于欠稳定~稳定状态,在开挖扰动等打破平衡状态的施工下,岩堆体沿碎石层及土石分界面易发生整体滑塌,滑动方量约14.41~16.42万m3。

5 治理方案建议

根据岩堆现场宏观特征及分析计算结果,结合地区治理岩堆经验,建议对岩堆采取治理措施如下:修整边坡,最大限度清除岩堆体,减小坡率,增设坡面台阶;增设锚杆、抗滑桩或采用注浆方式加固岩堆体;坡面增设混凝土格构与锚杆,做好连接与排水措施;做好坡顶截水沟,加强日常管养;对岩堆前缘堆填等反压措施;根据工程需要可对岩堆进行后期监测。

岩堆前缘为路基填方,最大填土高度为21.90m。施工时应严格按照顺序施工,先进行前缘堆填,再对堆体进行加固处理,最后进行隧道施工,严禁乱挖及无序施工。

6 结论

本次勘察采用地质调绘、物探、钻探方式,查明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岩堆体。经稳定性计算,判明岩堆体浅层在正常工况下稳定系数为1.03~1.11,处于稳定状态。非正常工况下稳定系数为0.92~1.05,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沿碎石土层内滑动,滑动方量约3.87~3.91万m3。岩堆体整体在正常工况下稳定系数为1.24~1.34,处于稳定状态,非正常工况下稳定系数1.00~1.17,处于欠稳定~稳定状态,在开挖扰动等打破平衡状态的施工下,岩堆体沿碎石层及土石分界面易发生整体滑塌,滑动方量约14.41~16.42 万m3。在进行工程开挖等施工扰动下,可能出现滑塌及冒顶。

边坡地形较陡,上部坡积层厚度较大,层厚不均,同时坡脚为沟谷,未进行有效防护,非正常工况下稳定性一般~较差,施工时应减少对坡脚的扰动,必要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建议对边坡进行修整,增设锚杆、抗滑桩或采用注浆方式加固岩堆体,坡面增设混凝土格构与锚杆,做好连接及封水、截排水措施。

建议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先进行前缘堆填,再对岩堆体进行加固处理,最后进行隧道施工,严禁乱挖及无序施工。

猜你喜欢

堆体测线基岩
极地海洋多波束测量测线布设系统设计及实现
发酵菌剂与堆体方式对菇渣发酵效果的影响
基于动态规划的多波束测线布设模型
不同碳氮比下猪粪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研究
食用菌菌糠堆肥化发酵特性及腐熟进程
输水渠防渗墙及基岩渗透系数敏感性分析
基于改进物元的大坝基岩安全评价
经堆肥处理蚕沙可达到资源化利用的要求
河北省基岩热储开发利用前景
基载比对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安全开采的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