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格局下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2023-11-16朱斌陈惠玲郑华婷柯珍珍茶先美

中国标准化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循环企业管理标准化

朱斌 陈惠玲 郑华婷 柯珍珍 茶先美

摘 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企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对于企业标准化管理与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介绍了标准化对企业的必要性,分析了标准化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并对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关键词:双循环,标准化,企业管理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01.022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the Pattern of Dual Circulation

ZHU Bin1 CHEN Hui-ling2 ZHENG Hua-ting1 KE Zhen-zhen2 CHA Xian-mei1

(1. Nanan Zhongji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Co., Ltd.; 2. Fujian Minxuan technology Co., Ltd.)

Abstract: In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dual circul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has ushered in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enterprises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dual circul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of standardization for enterprises and the analysis of its application in enterprises, and summarizes and thinks about the standardization work of enterprises.

Keywords: dual circulation, standardiza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1 引 言

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时至今日仍未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再加上俄乌冲突使我国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越来越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增加。在这个经济全球化时代,这些客观因素无疑给我国的经济形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为顺应时势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明确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要立足内需,畅通循环;立破并举,完善制度;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系统协同,稳妥推进[1]。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以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和发展作为落脚点,国内超大市场规模比以往更多地依靠内需,产品的销售更多地立足于国内,企业生产服务市场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双循环”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尤其在当前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创新层出不穷。标准是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化体系,将标准应用落到实处以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标准化应用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和存在的价值,它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基本手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每个环节都与标准息息相关,产品研发、产品生产及产品质量检验都需要有一套标准化规程、一套标准化操作步骤、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加以规范。产品从研发到落成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错误都有可能影响整个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在一个好标准的指导下,产品质量的稳定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便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2 “双循环”格局下企业标准化应用的必要性

“双循环”不是简单的出口转内销,简单地把国内经济循环嫁接到国际循环上,而是使国内经济循环在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过程中,找到瓶颈问题,在瓶颈问题上实现全面的突破,将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由此,在我国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过程中,企业对国内市场消费者需求的深度挖掘和不断满足,成为“双循环”发展过程中的焦点。也有很多人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时代已经到来,用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是对未来经济做出了一个科学预判。加上近年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对企业的产品提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企业要想抓住消费升级和新型消费这个机遇,就要以高质量的、个性化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自身的发展,而高质量、个性化产品的形成,必然少不了以高水平标准作为支撑。

全国只有做到“统一大市场”,原有存在的一些地方保护、区域壁垒、制度上或市场上的差别对待和“自我小循环”的现状才能被彻底打破,才能真正实现统一大市场,从而拉动内需经济的增长。在“双循环”拉动内需的背景下,纵观当前企业的现状,我们可以将企业主要分为三大类:以外贸订单为主的企业、以国内订单为主的企业、以新业态新需求经营发展的企业。这三者在“双循环”格局下面临的出路自然也不尽相同。例如,以外贸订单为主的企业,倘若还是一味依赖出口来拉动企业经济效益显然是行不通的,这样的企业必须尽快找准定位快速转型才能得以继续生存,同时要加快完善标准体系,以“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对接国际标准,以与国际标准同线同质同标的产品和质量服务于国内市场,为这类企业转战国内市场提供便利;以国内订单为主的企业,虽然短期内不会有多大的影响,但是传统企业也必须持续改善,注重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当消费者需求升级,新行业和新需求出现时,一些企业懂得找准机遇重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来创造新的增长点,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突破,这样的企业倘若兼具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运营模式以及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必然会成为市场的宠儿。

不论哪一类企业,它的经营管理都离不开标准的实施。先进的标准可以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对于第二类和第三类企业来说,标准的重塑显得更加重要。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管理要根据标准化条款来开展工作,引领新的技术,规范生产工作流程,构建生产经营活动上的最佳秩序。目前,的确有大部分的企业自己开展并实施标准化工作,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标准的效用并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这是由于大部分企业开展企业标准化活动时大多是生搬硬套建立标准化体系,加上没有实时更新,不能够顺应市场发展潮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很难与企业管理和市场需求很好地融合,不能为企业标准化活动的开展增添动能。而且,很多企业内部缺乏专业的标准化人才,缺乏专业的标准化工作技能,使得标准的编写质量没有保障。还有些企业做标准仅仅是为了应付外部检查,指标过大、过高、内容空洞,未按照企业的实际进行转化,也没有进行验证,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导致标准所规定的指标要求不切合实际。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若要实施标准化并且正确运用标准化,就要在标准的全过程做到精细化、系统化和全面化,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管理中真正地发挥出标准化的作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3 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标准化管理包含产品实现标准化、基础保障标准化、岗位标准化三大方面。标准化管理实质上就是对这三大标准体系的建立与贯彻执行。

3.1 产品实现标准化

新产品、新工艺从研发到质检鉴定均有标准层层把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检验均需要一个严格的流程加以规范引导。在产品研发阶段应用标准可以促使企业达到预设的目标,企业在产品研发环节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总体设计和部分设计。总体设计包括对性能和结构的设计,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执行;部分设计即零件设计,产品的零部件设计则符合外购零部件和原材料所对应的标准要求。例如,产品生产需要采购原材料,而采购原材料时面临市场上纷繁杂乱的零部件、原材料,采购人员需要根据研发部门要求及标准要求订货。不管怎样,产品标准是企业所有标准的核心,其他标准均要为产品标准服务。企业也可以将自身积累多年的经验、新的技术成果、新的对标结果、新的标准化成果以及新的业务需求写入标准中,建立高质量的产品技术标准[3]。

在2016年之前,很多国内的消费者普遍会觉得国外的产品比国内来的好,甚至当自己不远万里买回来的海外大牌,虽然标签还是“中国制造”,但是质量却比国内产品好,其原因就在于我国内外销产品标准上的差异。例如,一款儿童使用的汽车安全座椅国外的定价大约是1400元,而同类型产品在国内的定价却只要300-400元,这巨大的价格落差就体现在产品的材料、设计、工艺、安全性、舒适度等方面的差异,也就是产品质量标准差异。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需求升级和产业发展需要,“同线同标同质”被提上战略日程,此后内销产品和出口产品的差异化才逐渐缩小。但是在双循环新格局下,企业要更加注重提高产品标准,完善技术标准,确保企业生产的内外销产品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按照相同的标准生产,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准,这样才能不断倒逼企业技术进步,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增加高质量、高水平有效供给。

3.2 基础保障标准化

基础保障标准化是对重复性事物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有利于提高效率、控制成本、提升品质。它是在对过去管理经验加以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工作环节加以规范,属于通用的管理流程。要做好管理工作标准化,企业应当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深入研究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标准,使员工有章可循,指导和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第二,提高标准执行力,真正把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标准若不执行,就是“花架子”纸上谈兵,因此必须让员工牢固树立標准化理念,严格按标准执行、按流程办事。第三,建立积分考核机制。部分员工可能不重视标准,长期按经验做事,我行我素,建立考核机制可以有效地约束员工执行标准,评定工作绩效是否合格,是否严格按标准流程办事。对于执行到位的员工予以加分奖励,对于执行不到位的员工予以扣分惩罚。

3.3 岗位标准化

岗位标准化就是形成工作习惯与行为准则的过程。企业将员工的经验技术,通过书面形式罗列出来加以保存,防止由于员工流动而导致良好的技术经验缺失。但良好的经验技术保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样一来,即使岗位换了人,在工作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同时还减少了育人成本。新员工根据标准能够避免不合理的作业程序和动作,可以较快上手,形成习惯,进而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反过来,身为一名岗位工作者,要想顺应行业发展趋势,首先就要了解该行业以及本岗位的规则;其次,为了做好岗位工作,应该熟悉胜任本岗位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应达到的能力,熟练现场操作指导的规范和流程,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善于将个人先进经验进行传承。

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归根结底就是为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工作质量的好坏,生产过程的规范性,都对企业的生产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标准为企业明确了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工作流程和管理手段。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更加注重标准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更加注重标准化对市场监管的支撑作用,让中国标准更强大,助力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

4 “双循环”格局下企业标准化应用的对策建议

4.1 增强标准化管理意识,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

在诸多要素中,人的思想极为重要,尤其是企业的管理层与决策层,其对标准的重视程度关系到标准的实施质量和效率。标准化工作是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需要企业全员参与。企业高层需做好标准教育宣传工作,成立标准化工作小组或标准化部门,配备专门人员,监督指导、检查标准化工作的落实情况。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使员工掌握标准并执行标准。开展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班和标准知识研讨会等。通过开展科学、专业的培训使员工意识到标准的重要性,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促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自觉地遵守标准、应用标准。企业只有形成全员践行标准化工作的局面,拧成一股绳,齐聚一条心,实现管理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才能在大循环的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4.2 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推进技术创新变革

标准的制定不是流于形式,而是真枪实干落实到底,因此在标准化管理推行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企业发展形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定合理指标,符合单位当前的技术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或者是“跳一跳”就够得着的技术水平,应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不盲目提高标准水平,也不为了逃责而刻意降低指标值。企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标准后,在此基础上才能不断推进技术的创新与变革。企业需将研发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用标准化促进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自主创新技术与标准的全过程结合[4]。在“双循环”蓝图下,针对技术变革需求的强度会增加,持续加大创新投入,联合同行业企业或科研院校等相关标准化机构实现新的技术突破,不仅能为企业赢得市场的话语权,也会极大地促进“双循环”的效率。

4.3 创新用人机制,加强对标准化人员的培养力度

在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中,决策层、管理层对人才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以致标准化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标准化人员大多从具有经验技术的技术人员中选拔,而大多数情况是,懂专业技术的不一定能够搞标准化。基于此,企业应当重视用人机制的创新。第一,建立完整的标准化人才管理制度,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政策,鼓励员工参与到标准化创新工作中。第二,根据标准化工作的需求合理配备人才,鼓励标准化人员自觉学习国家标准化方针政策、标准化技术专业知识,为标准化的实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第三,加强与标准化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和技术委员会交流协作,开展标准化技术创新活动,实现产业对接融合。标准化工作者应是具备知识、技能、管理能力為一体的综合型人才,是能够推动企业标准化迈向新格局、实现新发展的骨干力量和领头人。一流的创新人才产生一流的创新成果,畅通“双循环”,必须打通“人才经脉”,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5 结 语

“双循环”格局需要有更强的“中国标准”。市场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对产品质量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承担着新的使命、新的机遇,抓住了这个机遇便能在新格局中崛起,而若拘泥于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则必定会落后于时代的洪流。因此,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应用实施是企业的当务之急。切实应用好标准,为企业的发展建立牢固的基础,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真正让标准化管理成为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模式,成为企业全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习惯。只有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夯实标准体系,严格执行标准,把标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打下坚实的根基。

当今的中国最呼唤创新,也最渴望创新,不论是内循环还是外循环,只有创新才有市场。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与技术创新的依据,是一个持续更新改进的过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标准与技术创新相辅相成,标准是技术创新的基础,而技术创新则是标准完善的保障。在新格局下企业应走出技术创新、标准创新之路,为早日建成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Z].2022-04-10.

[2]证券时报.国内国际双循环:全球重构时代的中国选择[N].2020-07-13.

[3]卢军,朱斌.以产品标准引领中小型企业产品质量提升[J].中国标准化,2020(11):83-86.

[4]高鹏,刘春霞,吴艳艳,等.中小企业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措施与路径的探究[J].中国标准化,2020(9):94-97.

作者简介

朱斌,高级工程师,院长,主要从事标准化研究、标准编写、标准化咨询、安全评估、认证咨询等。

(责任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双循环企业管理标准化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标准化简述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