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分析
2023-11-16
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北方地区在春季播种,黄海平原地区在夏季播种,以及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山地玉米播种,是世界最大的玉米种植、生产国家之一。近些年,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环境持续恶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中国是农业大国,气候的变化对于中国农作物产量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气候的变化对于玉米的产量的主要影响
1.1影响玉米生育期
玉米喜欢温暖环境,其对于温度的敏感度相对较高,玉米在进入生长季节后,整个生长过程会受到日照时间、生长区域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中国玉米种植地气温上升,提升了玉米出苗率,有利于寒地玉米种植,提升了玉米产量。但是,全球环境持续变暖,也使得中国南方地区在玉米种植时容易出现干旱、低温等自然灾害。
1.2影响玉米产量
玉米本身对于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若在玉米生长期雨水相对充足,玉米产量会上升。但是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玉米种植区域以及品种也会出现变化,例如一些地区积温升高,那么就要将早熟玉米品种换成晚熟玉米品种,另外,也要调整播种及收获时间,如果没有随着气候变化来灵活调整玉米种植品种,不仅不会提升产量,而且有可能会降低产量[1]。
2玉米种植过程中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2.1调整耕作制度,提升复种指数,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调整耕作制度,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升玉米产量。例如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以往北方地区不适合种植玉米,但此时因为温度上升适宜种植玉米,可将玉米种植地区向北移,提升产量。除此之外,原本一年一熟的玉米可以做到一年二熟,甚至是一年三熟,玉米整体复种指数会明显提升,提升种植效益[2]。
2.2提升管理力度,降低不利影响
由于气候变化对于玉米种植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洪涝灾害、病虫害等,可以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有效干预,尽可能降低气候变化对于玉米种植的不利影响。另外,还应针对治理盐碱沙漠、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通过土壤治理及恢复,力争将原本的低产、中产土地逐步发展成为高产土地。积极提升玉米种植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等,实现玉米种植的现代化管理,尽可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种植区域的土地整体利用效率与土壤实际产出率。
2.3改善种植地区基础条件及设施,努力提升气象灾害抵御能力
为了从根本上降低气候变化对于玉米种植的不良影响,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農业生态系统抗灾害能力。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暖,极端天气不断增多,对于农产品种植危害也在不断加重,对于农作物种植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严重影响了农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例如旱灾、洪水等自然灾害都有可能导致农作物绝产。可以改善老化的农业灌溉及排水设施,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借助喷灌、滴灌等新型节水灌溉措施来推动节水型农业的发展,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玉米是水分整体利用效率相对较高的农作物,通过积极推动节水型农业,在遇到极端气候天气时,就能很好地提升其防御能力[3]。
2.4加大技术研究力度
为了提升玉米产量,还应努力研发及培育抗逆品种,保证玉米品种更加适应气候变化且稳定性更强。必须根据玉米种植区域的实际降水量、气候条件及光照情况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培育优良玉米品种,挑选抗旱性能强、耐寒、抗高温的玉米品种[4]。
参考文献
[1]梁桂花,蔡霞.2015年夏季气候异常及对朔州春玉米的影响分析[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8(6):36-38.
[2]赵彦茜,肖登攀,唐建昭,等.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及适应措施[J].水土保持研究,2019,26(6):317-326.
[3]檀艳静.基于分期播种的气候变暖对周口夏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9,65(7):9-12.
[4]刘昌,张红日,赵相伟,等.山东省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20,27(3):379-384.
(鄢陵县气象局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