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2023-11-16杜聪
摘 要: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举措。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强化广大教师关于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领导机制;必须努力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必须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必须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课程思政;推进;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必须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的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把思想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一、课程思政的含义
课程思政主要包含二层含义:
首先,课程思政是指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即学校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其次,课程思政是指学校所有课程都要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在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和梳理蕴含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融入思想教育功能,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由此可见,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各类课程的本来属性,也不是要把各类课程改造成为思政课模式。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作为主要渠道,以隐性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旨在将思想教育的内容、要求和原则与各类具体课程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梳理和提炼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思想教育的思想教育形式。
二、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大意义
1、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们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担负着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坚定改革信心,坚持科学发展,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和任务,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蕴含在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学生优良品格的培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和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積极构建和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2、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的现实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传家宝,也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生命线,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大力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教育、帮助和引导大学生牢牢把握人生的正确航向,坚定理想信仰,锤炼道德品质,发奋刻苦学习,立志成长成才,才能更好地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实践,是对教书育人规律的深刻把握和运用。课程思政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从单一的思政课延伸扩展到所有各类课程,进一步突出强调了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激活了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内生动力。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转化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动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3、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履行教师教书育人职责和使命的内在要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教师不仅负有教书的职责,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本领和才能。教师还负有育人的职责,要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把思想教育融入到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要从小处入手、细处落脚,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社会责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开拓进取、勇于担当等优良品格和行为习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对教师教书育人的初心的回归。
4、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的本质要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在我国,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建设人才,而且需要其价值取向要符合我国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还有加强其他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将非思政课教师对学生隐性教育的作用与思政课显性教育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为祖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坚强阵地和重要基地。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保证正确办学方向、掌握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的重要途径。
三、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措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举措,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点,是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因此,要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强化广大教师关于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强化教师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强化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育人意识,注重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每一门课程都不同程度、不同侧面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要结合每一门课程各自的学科特色、课程特点和思维方法,深入挖掘和提炼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之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从而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2、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领导机制。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是学校哪一门课或哪一个部门的事,是学校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个方面,需要学校各部门、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协同配合、积极参与和相互支持,需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体作用,需要切实提高每一位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必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动、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必须建立党委领导下的相互贯通的育人机制,积极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把课程思政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协同效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的“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3、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努力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抓好教师这个关键环节,解决好“教育者先受教育”的问题,努力培养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湛、育人水平高超课程思政育人队伍。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直接主体,教师只有按照“四有”教师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育人能力,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引领学生成长,才能“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教师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感化学生心灵,才能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种子;教师只有具有扎实的学识,才能激励学生成才,才能用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知识海洋的憧憬;教師只有具有仁爱之心,才能关爱学生,才能用爱心滋润浇灌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在鼓励教师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自我素养的同时,还要多措并举:一是积极建立课程思政建设优质资源共享机制,积极搭建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培训等活动,加强对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培训和指导;二是注重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三是鼓励和支持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密切合作,一起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功能。同时,针对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困惑,及时释疑解惑,不断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素质、能力和水平。
4、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要大力推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积极建设和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拔培养和树立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做到全面规划,抓好榜样,树立标杆,推广经验,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使课程思政建设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全面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机制。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必须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在思想发动方面,重点检查和评价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是否到位、认识是否准确;在工作部署方面,重点检查和评价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是否正确,思路是否清晰;在工作推进方面,重点检查和评价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是否落实到位,是否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找到自身特色和比较优势,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在工作机制方面,重点检查和评价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否形成了有效工作机制,是否营造了浓郁的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氛围等。
总之,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总要求,着力发挥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更好地承担起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的重大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年17期。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9日 01 版。
3、高德胜、聂雨晴:《论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实践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期刊》2020年第1期。
4、冯淑慧:《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实践逻辑》;《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16期。
作者简介:杜聪,男,汉族,助教,工作单位:广东财贸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