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菇”达变河北省阜平县乡村产业调研
2023-11-16张军红
■ 本刊记者 张军红
村民在采摘香菇
地处太行山深处,山场面积326 万亩,占总面积的87%,人均耕地0.96亩——“九山半水半分田”,是河北省阜平县的地理全貌。
209 个行政村中,贫困村占比78.5%,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262 元——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是老区人民曾经的生活写照。
2012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迎风踏雪来到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共商脱贫致富之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经过8 年的不懈奋斗,2020 年2 月阜平实现高质量脱贫,164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81 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23 年上半年,阜平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53 亿元,同比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6357 元,同比增长9.4%,位列保定市第一。总书记寄予的“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嘱托变成生动现实。
驱车行驶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经济》记者探寻着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山路两侧一排排大棚矗立在田间地头,秋日的阳光洒在上面,映照着旁边的六个大字格外鲜艳——“小蘑菇,大产业”。
无中生有
“今年上半年光我一个人就挣了6 万元。”说起自家的香菇收成,阜平镇色领口村的段大姐笑得合不拢嘴。
由于家里孩子小,外出务工不便,2016 年起她开始承包村里的香菇大棚。“10 月份上菌棒,12 月份就能出第一茬菇,来年五六月份基本就结束了。一季下来最少收入5 万元,行情好的话8 万元都不是问题。”段大姐告诉调研组,承包大棚后,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是“四间小瓦房,连个电动车都没有”,现在不仅添置了汽车,还在县城购买了新房。“现在好多人都想包棚,但根本没有人退,要不然我也想再多承包几个。”她稍显遗憾地说。
“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阜平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经过一年多的科学考察和反复论证,自2015 年9 月开始,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决定“无中生有”,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
别看如今“一棚难求”,起初村民们的信心并不十足。“刚开始的时候,土地流转都很困难。我们这儿的土地比较贫瘠,但政府定的标准很高,一亩地1000 元,就算这样老百姓也不理解,因为没有人见过香菇大棚,怕万一不成功,租金就没着落了。”彼时刚当选色领口村党支部书记的杜晓利只好与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工作,“早晨六七点钟起来,晚上十点多才回去,嗓子都哑了”,最终历经5 个多月,完成了300 多亩的土地流转。
然而,一个难题解决了,另一个难题又接踵而至——大棚建成了,承包的人却寥寥无几。
“老百姓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觉得一旦背上贷款,日子就没法过了。”顾家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顾锦成解释道。为了缓解农户的经济压力,阜平县提出“政府+金融+科研+龙头+园区+农户”的带贫机制,为农户提供贴息贷款、菌棒补贴、保险兜底等惠农政策,并有专人进行讲解;创新制定“六统一分”发展模式,即由企业负责建棚、培养菌种、制作菌棒、入村技术指导、品牌建设和回购统销,农户只需安心栽培管理,无须他顾。
与此同时,各村村干部和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也积极带头包棚,以实际行动打消村民们的顾虑。“第一年我们经验不足,但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也基本实现了盈利。第二年村干部主动退出,让有需求的村民承包,后来报名的人太多了,只能抓阄决定。”据顾锦成介绍,目前顾家台园区共有大棚56 个,包棚户32 人,年户均增收5 万元,可带动季节性务工100 多人,雇佣增收1 万元以上。“我们的香菇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已经拥有了定价权,其他地区也供不应求,大家对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很有信心。”他告诉记者,随着产业的发展,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以前是等靠要,现在只要是身体健康的,都有活干,都主动干。村里新房起了,环境美了,最重要的是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
阜平县食用菌产业核心园区。(航拍)
目前,阜平共建有食用菌规模园区102 个,棚室4600 余栋,占地2.1 万亩,覆盖140 个行政村,年产量6.6 万吨,生产总值接近10 亿元;直接带动群众1.5 万余户,年户均增收2 万元以上,食用菌已经成为当地规模最大、势头最好、效益最佳的富民产业。从2022 年开始,阜平加快推进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引进推广香菇新菌种,开展一年两季和两年三季出菇试验;建设大型菌种菌棒集约化生产基地,完成现代化菌棒生产厂建设和菌棒自动化生产线升级改造,有效提高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强了食用菌产业对县域经济的造血机能。2022年10 月,阜平入选全国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接“二”连“三”
在高阜口食品加工园区里,国煦大央厨的预制菜车间正在如火如荼地生产着。
“预制菜要求即配即食即热即烹,我们把毛香菇洗净加工成丝丁片块,消费者回家直接炒就可以了。今年9 月我们的面食车间也正式投产了,涵盖包子、饺子、馅饼、烧卖、蒸饺等多条生产线,主要供给学校食堂、机关食堂等。”据国煦大央厨(河北)预制菜食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远介绍,国煦大央厨总投资5.78 亿元,占地142 亩,主要从事净菜加工、面食加工、即食菜品加工等,是河北首批12 家“河北净菜”进京直通车企业之一。
“净菜车间是去年7 月投产的,刚开始还要到处找订单,现在基本都是订单找我们了。在这方面政府给予了很大支持,尤其是去年,号召各个科局帮我们找销路。”刘志远透露,目前国煦大央厨正在开展植物肉的研发和试生产,即把香菇等搅碎后做成肠、丸子和汉堡肉饼,并计划明年进行量产。“我们想把原来的香菇烘干车间改造成植物肉生产车间,以便更好地开拓市场,毕竟现在鲜香菇都不够卖的,烘干就更没必要了。”刘志远说。
为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2019 年以来,阜平积极打造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集群,出台《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以鲜切净菜、分割鲜肉为发展重点,吸引预制菜生产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目前已有8 家企业落地投产,10 家企业正在建设中。预计全部达产后,年加工鲜切净菜可达15 万吨,屠宰及加工肉食制品14 万吨,生产食品原料辅料配料等产品近10 万吨,总产值可达50 亿元。
与此同时,阜平还不断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不仅注册了“阜平香菇”“阜平大枣”“阜平仙桃”“阜平苹果”等7 个地理标志商标,打造了“老乡菇”“阜礼”“幸阜平菌”等区域公用品牌,还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依托阿里巴巴、京东、东方甄选等电商平台,打通线上线下产销对接主渠道,成为华北地区的第一个“盒马县”。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食用菌产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们不难拼接出阜平高效林果、规模养殖、中药材等“1+6+4”现代产业体系脱贫致富的全貌。“一声号令跑三棒,再打一场漂亮仗”,脱贫后的阜平没有松劲,没有歇脚,而是聚力实干,继续在乡村振兴的“接力赛”中谱写共同富裕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