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病例为基础的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学在儿科见习课中的应用*

2023-11-16陈秀奇韦文芬覃莉芳单庆文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21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儿科医学生

陈秀奇,陈 峋,云 翔,韦文芬,覃莉芳,单庆文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学教研室,广西 南宁 530021)

临床见习课是医学生从理论知识过渡到临床实践的一个桥梁,是逐渐培养临床思维,从而向临床医生角色转变的重要过程和阶段。医学生见习课的培养不仅限于专业知识理论水平的提高,还包括临床思维能力、人文关怀等综合水平的提高,是整个儿科医学生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1-3]。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环境的改变,给儿科见习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儿科学教学内容覆盖多个系统,疾病谱广,教学大纲一般覆盖各个系统的常见病。目前,儿科病房患者的收治及病种相对固定,导致见习期间可能会缺乏某些教学大纲的病种,不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及临床思维相结合,临床见习效果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其次,儿科医学生见习的人数逐渐增多,给见习教学工作增加难度[4-5],导致目前的儿科医学生在见习课的实践过程中不能人人亲自参与整个临床过程,给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带来新的挑战。在金课的背景下,见习课的范畴不单是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沟通和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是整个儿科医学生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6]。但是,一些教学大纲常见的病种在三级教学医院往往病源不足,给临床见习课的开展带来了无病例教学的窘态,单纯的病例理论教学由于教学方法传统单一,达不到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和临床思维锻炼的目的。因此,针对上述种种因素导致目前的儿科医学生在见习课的实践过程中不能人人亲自参与整个临床过程,可能会导致培养质量下降。采用传统病例床边教学联合以病例为基础的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的混合教学方法,将二者优势结合起来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并应用于儿科学见习课教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儿科见习的本科四年级临床医学专业20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见习小组为单位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学生98名,男生56名,女生42名;对照组学生111名,男生63名,女生48名。研究组学分绩点为 2.58±0.44,对照组学分绩点为2.61±0.45,2组学生性别、学分绩点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1.2.1.1研究组 在传统的病例床边见习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大纲的内容而临床没有具体的病例教学时,采用以病例为基础的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的混合式见习教学。病例设置覆盖儿科学教学内容的多个系统,涵盖教学大纲各个系统的常见病,在临床见习期间如果病房中没有现成的病例而无法展开病例床边教学时,则采取以病例为基础,见习带教教师扮演标准化的患儿家属,学生则扮演见习医生的角色,负责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同时进一步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医学人文沟通和提出诊治思路。病例资料的设置包括详细的病史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医学人文沟通和提出诊治思路过程则要求学生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同时将诊疗方案与患者家属沟通,锻炼学生的医患沟通、人文关怀和临床思维能力等。同时,医学人文沟通及相关的思政教学素材源于前期构建的思政素材库。

1.2.1.2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病例床边教学方法,针对临床上没有合适的病例进行见习教学时,则直接采用病例教学法。

1.2.2评价指标 在学期结束后,对比2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临床技能、医学人文沟通和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等,以客观评价教学质量。另外,根据研究内容设计具体的问卷调查,比较2组学生对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师生互动性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等,评价2种教学方法的差异。

2 结 果

2.12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研究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医学人文沟通及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分)

2.22组学生对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研究组学生在见习过程中学习主动性、师生互动性和学习兴趣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学生对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n(%)]

2.32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对临床能力的提高及对课程满意度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n(%)]

3 讨 论

通过应用以病例为基础的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的方式在儿科临床见习课中开展教学。在疫情防控期间和临床教学病例不足的背景下,这种通过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工具辅助临床见习课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在儿科见习期间的五年制本科生中进行实践并及时反馈;结果提示以病例为基础的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见习教学模式相对比更具有优越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对儿科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医学人文沟通等综合素质。对儿科本科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具有较高的促进作用,学生的接受认可度和满意度非常高。儿科见习课是儿科医学生初步向临床工作并走向临床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次尝试。因此,高质量的儿科见习教学工作对医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至关重要。近年来,通过国内儿科教学相关文章的综合分析,儿科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高频词是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循证医学等[7]。传统的教学法并不完全适应新时代的儿科教学模式,特别是儿科见习课,培养医学生从理论知识到临床思维转变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等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儿科见习课的教学质量。

本研究在病例床边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临床上见习课过程中缺乏临床病例,采取以病例为基础的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可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可提高医学生见习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设计具体的符合临床教学大纲的案例,对真实情境进行模拟仿真,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反复进行临床思维的培训,情景模拟仿真训练学生的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等综合素质。同时,见习教师作为标准化患者的角色扮演,可以提出问题和引导,让学生通过推理、反思等方式对客观实施进行探索,达到对医学生临床见习的内在能力、临床思维进行挖掘,有助于提高见习生对临床问题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全方位地提高综合水平。

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是根据虚拟患者的临床思维设置思路,设置项目一般是基于真实的临床病例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将前期的临床资料进行整合设计,再以虚拟患者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所以,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可对虚拟患者进行交互式的问诊,提出重点关注的查体项目及对辅助检查进行解读,综合评估后提出自己的诊断,并分析下一步的诊疗计划和处理原则等[8-10]。同时,见习教师在扮演标准化患者时,可动态地针对学生的诊疗原则进行反馈,让学生及时地得到反馈和修正。因此,以病例为基础的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学可解决见习教学中碰到的临床病例不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提高其临床综合能力。情景模拟教学由于具有高度的模拟性和实践性,近年来,在医学专业教学上被广泛应用,由此产生相对应的医学情景模拟教学法。医学情景模拟教学可设置特定的案例情景,跟虚拟患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医学情景模拟可让学生直接扮演特定的角色,有高度仿真的现实性。可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11-13]。近年来,以病例为基础,进一步开发的虚拟患者系统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不断被应用于各个专业的临床实践中[14-16]。

本研究显示,通过总结前期的病例资源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儿科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结果提示该教学方法可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其对临床的兴趣。2种教学方法均可通过事先设计的具体符合临床教学大纲的案例,设置具有特定的教学目标,通过见习教师扮演标准化患儿家属联合情景模拟进行反复推演和实践,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其临床综合能力。符合金课背景下的儿科医学生见习教学的要求,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临床实践价值。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信息化的普及及教学病例病种的变化,针对临床上没有病例的教学大纲内容,可采用以病例为基础的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可补充和丰富见习课内容,达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诊疗能力的目的,同时,该混合教学模式更受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满意,值得推广改革和应用。在金课背景和现代化教学信息技术等浪潮的冲击下,儿科学的教育要敢于改革与创新实践,积极探索培养符合社会潮流、具有大健康理念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着力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创新精神、临床综合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医学进步环境的儿科医学生。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儿科医学生
角色扮演游戏
儿科专栏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圆梦儿科大联合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