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9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3-11-16楚金申薛国辉梅寒颖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21期
关键词:活动度淋巴细胞家族

桂 菲,楚金申△,潘 京,薛国辉,梅寒颖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1.检验科;2.风湿免疫科,江西 九江 33200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多因素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其特点为持续性滑膜炎症、全身性炎症和自身抗体异常表达。RA发病率为0.5%~1.0%,并以每年5/10 000的速度递增。持续发作的RA极易导致关节和肌腱损伤,以及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导致残疾和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早期诊治显得尤为关键[1-2]。但至今其病因尚不清晰。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白细胞介素-12(IL-12)、IL-23、IL-27、IL-35家族细胞因子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作为包括RA在内的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靶点[3-4]。IL-39作为IL-12家族新成员,由B淋巴细胞分泌。已有研究表明,IL-39参与介导了动物体内多种炎症反应,是一种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5]。目前,IL-39在RA患者中的表达变化的研究较少见。本研究通过检测RA患者血清IL-39水平,探讨了IL-39在RA患者中的变化及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以期为临床诊疗RA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本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RA患者46例(RA组),其中男28例,女18例;平均年龄(53.53±12.71)岁;符合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更新的分类标准,排除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依据疾病活动度评分28(DAS28)分为活动期(19例)和稳定期(27例,DAS28≥2.6分)。DAS28是评估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常用方法,临床常用的为基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ESR)或C 反应蛋白(CRP)值计算得出的DAS28-3,是对患者疾病活动度的整体评价,得分越高表示疾病活动度越高。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48±11.87)岁。2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方法

1.2.1血液标本采集及处理 采集2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其中干燥管2管,枸橼酸钠ESR试验管1管。干燥管中的一管给予3 5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并于-80 ℃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L-39水平。人IL-39酶联免疫试剂盒购自广东恒远生物公司,所有步骤严格按试剂盒操作说明书执行。干燥管中的另一管用于检测CRP、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抗体(CCP),枸橼酸钠ESR试验管用于测定ESR。CRP、RF采用美国贝克曼特定蛋白分析仪IMMAGE800原装配套检测系统进行测定,CCP采用深圳亚辉龙iflash3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原装配套检测系统测定。

1.2.2观察指标 观察2组研究对象血清IL-39变化和炎症指标(包括RF、CCP、CRP、ESR等)。

2 结 果

2.12组研究对象血清IL-39、炎症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RA组患者IL-39、RF、CCP、CRP、ESR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研究对象血清IL-39、炎症指标比较

2.2不同分期患者血清IL-39水平比较 活动期患者血清IL-39水平[(41.00±6.77)pg/mL]明显高于稳定期[(24.84±5.1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58,P<0.001)。

2.3血清IL-39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血清IL-39水平与DAS28明显相关(r=0.675 7,P<0.05)。见图1。

图1 血清IL-39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3 讨 论

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多因子、慢性炎症过程相关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可损伤关节和关节外器官,包括心脏、肾脏、肺、消化系统、眼睛、皮肤和神经系统。RA发病机制复杂,与体内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均相关,但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6-7]。且易与其他类型关节炎混淆,如骨关节炎、假性关节炎、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性关节炎等。RA的活动度评价目前主要依赖基于机体临床症状的DAS28,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虽然近年来将炎症指标ESR、CRP等血清标志物引入了活动度评分中,但这两项指标对RA并无特异性,且易受感染等因素的影响[8]。因此,找寻其他更适合评价AS疾病活动度的血清标志物显得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炎症介质在驱动滑膜细胞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进而导致关节炎症和关节破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IL-6、IL-12等多种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在RA患者的血清和滑膜液中明显增高。IL-12家族细胞因子是一组独特的异二聚体细胞因子,包括IL-12、IL-23、IL-27,以及IL-35和最近的IL-39。IL-12家族参与体内多种炎症反应,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IL-12家族细胞因子有IL-12、IL-23、IL-27和IL-35。其中IL-12、IL-23和IL-27主要由激活的抗原提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IL-12是该家族最早发现的炎性细胞因子,主要通过促进辅助性T淋巴细胞1分泌γ干扰素激活巨噬细胞发挥抗细胞内病原体感染及抗肿瘤作用;IL-23在维持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增殖分化并促进其分泌IL-17参与慢性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进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IL-27可诱导调节性T淋巴细胞分泌IL-10,具有促炎及抗炎双重作用[9]。IL-35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细胞因子,主要由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的调节性T淋巴细胞产生。也有研究表明,某些调节性B淋巴细胞可产生IL-35,发挥负向免疫调节作用,诱导免疫耐受[10]。有研究发现,IL-12家族成员(IL-12、IL-23、IL-27和IL-35)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还可作为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靶点。如优特克单抗作为一种针对IL-12/IL-23p40的治疗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治疗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另外,至少有10种针对IL-12、IL-23或IL-23相关信号通路的治疗药物正在17种人类免疫介导的疾病中接受临床检查。IL-27、IL-35也均为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细胞因子,对免疫反应具有惊人的不同影响,也可利用其可行的治疗靶点治疗人类炎症性疾病。因此,针对IL-12家族成员的药物研究是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IL-12家族细胞因子是α/β异二聚体,由一个α亚基(IL-23p19、IL-27p28、IL-12p35)和一个β链(IL-12p40、EBI3)组成。虽然目前IL-12家族中有4个已知的成员,但预测的组合为6个。因此,额外的配对,如IL-23p19/EBI3是可能的。已有研究通过在体外结合不同的α亚基和β链蛋白,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稳定的p19/ebi3异质二聚体,并命名为IL-39,并已证明其在体内外具有生物活性。IL-39作为IL-12家族的新成员,与IL-35共享EBI3亚基,由B淋巴细胞产生及分泌体外感染EB病毒的人类B淋巴母细胞系高表达EBI3蛋白。且已有研究表明,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激活的B淋巴细胞均能产生及分泌IL-39。已有研究发现,与其他IL-12家族细胞因子比较,介导MRL/LPR小鼠狼疮样疾病的活化B淋巴细胞分泌IL-39(IL-23p19和EBI3)水平明显升高。为进一步研究IL-39在狼疮样疾病中的潜在作用,有研究从狼疮小鼠体内分离并筛选出GL7+细胞,并利用相应的短夹RNA减少激活的B淋巴细胞中IL-23p19、EBI3、IL-12p35、IL-12p40蛋白表达构建相应的缺陷型。当过继转移IL-27p28、IL-12p35、IL-12p40缺陷型GL7+B淋巴细胞后,小鼠脾脏显著变大且伴随蛋白尿出现,而当过继转移IL-23p19或EBI3缺陷型GL7+B淋巴细胞后,小鼠脾脏明显变小且蛋白尿症状减轻。提示IL-39可能是一种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可参与介导动物体内多种炎症反应,同时,抗IL-39多克隆抗体还可改善狼疮样MRL/LPR小鼠自身免疫症状[11]。提示IL-39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潜在的治疗靶点。

IL-39作为一种新发现的IL-12家族成员,已发现可参与介导动物体内的多种炎症反应,且与CRP、cTNT、proBNP等炎性细胞因子呈正相关。有研究表明,其他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均可表达IL-39 RNA[12]。而RA的免疫功能紊乱离不开相关免疫细胞的异常。固有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等)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细胞(B、T淋巴细胞)均与RA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在RA的免疫耐受异常、免疫应答调节机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3]。提示IL-39或在RA患者中发挥一定的生物学效应,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与对照组比较,RA患者血清IL-39水平明显升高。此外,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39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IL-39在RA发病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并有助于疾病活动度的评价,与WANG等[1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结果一致。另有研究表明,IL-39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超敏CRP呈正相关,间接表明IL-39介导了人体内多种炎症反应,或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血清标志物。

B淋巴细胞在RA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其可作为抗原递呈细胞活化T淋巴细胞、参与异位淋巴组织的生成和调节机体免疫反应。RA患者的许多细胞均可在滑膜处产生细胞因子,如中性粒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家族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可影响B淋巴细胞的存活、聚集、机化和转运。同时,肿瘤坏死因子家族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可促进B淋巴细胞表达IL-39,反之,IL-39又可诱导中性粒细胞分化、发育。说明IL-39在RA的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炎作用,与CRP、ESR等炎症指标比较,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同时,IL-39与RA的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或可作为RA的活动度监测指标。

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证实了RA患者血清IL-39水平升高,或可作为评价RA活动度的新型血清标志物,对RA患者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但目前关于IL-39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问题尚未解决。除激活B淋巴细胞外,IL-39与其他细胞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亟待进一步研究。同时,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研究对象来源较局限,研究结果可能有偏差;(2)样本量偏少,还需长期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

猜你喜欢

活动度淋巴细胞家族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HK家族崛起
《小偷家族》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皿字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