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肺动脉栓塞单纯溶栓与血管腔内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2023-11-16何秋瑞石荣跃付亚圣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20期
关键词:肺动脉溶栓栓塞

何秋瑞 石荣跃 付亚圣

急性肺栓塞不仅疾病的严重程度高;同时,在发病时其紧急程度和病情危险性也非常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若不及时处理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在这类疾病治疗过程中,抗凝治疗手段是最为常见的治疗手段[1]。另外,急性肺栓塞的发病对抗凝治疗的及时性、抗凝治疗用药的针对性要求也非常高。目前的抗凝治疗如果单独进行应用,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主要表现在直接应用抗凝治疗虽然能够缓解肺部栓塞的病情,但无法彻底去除血栓的阻塞问题。肺动脉压力无法得到显著降低,患者即使在抢救中能够获得成功,但后续的恢复环节也会遇到问题。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即使经过抢救,急性肺栓塞的问题得到解决,但仍有高达30%左右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肺动脉高压、左心室功能异常等现象[3]。可见,此类疾病的治疗需要提升疾病治疗的针对性。而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来讲,更具系统性和联动性的溶栓治疗对于降低血栓情况发生,减少肺动脉压力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由于急性肺动脉栓塞入漳州市第三医院治疗9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由于急性肺动脉栓塞疾病入漳州市第三医院治疗9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男性26 例,女性20 例;年龄21 ~83 岁,平均(62.01±2.01)岁;疾病史:高血压10 例,冠心病30 例,糖尿病6 例;患者临床表现情况:胸闷胸痛21 例,呼吸困难20 例,休克5 例。普通组男性30 例,女性16 例;年龄23 ~84 岁,平均(62.17±2.92)岁;疾病史:高血压25 例,冠心病18 例,糖尿病3 例;患者临床表现情况:胸闷胸痛22 例,呼吸困难20 例,休克4 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应用CT 肺血管造影确诊均患有急性肺栓塞疾病。(2)已经出现显著的临床症状,如胸痛、胸闷、呼吸困难[4]。(3)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4)未合并其他疾病,可接受溶栓和其他联合治疗方式。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疾病,不适宜直接进行溶栓或其他辅助治疗的患者。(2)无法全程参与本研究的患者[5]。(3)存在精神障碍或语言表达能力异常情况,无法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与医护人员达成有效沟通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普通组

本组单独应用静脉溶栓实施治疗,具体的治疗基本流程如下。(1)对患者入院时的生命体征、基础指标加强监测。包括血压水平、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后做好记录分析。(2)患者入院后引导患者卧床休息,并且及时给予吸氧辅助支持、维持患者血液循环以及低分子量肝素的抗凝治疗措施[6]。初始用药给予50 mg 的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注册证号S20160055,规格:50 mg×1 支/盒)溶于250 mL 生理盐水中进行外周静脉滴注,于治疗后2 h 内再次泵入50 mg 的阿替普酶,持续滴注2 h。同时,在滴注过程中添加0.40 mL 低分子量肝素(Vetter Pharma-Fertigung GmbH,国药准字H20080449,规格:0.25 mL×10 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必要时予以口服抗凝药物。(3)及时监测患者精神意识状态,对出现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引起重视,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1.2.2 研究组

本组患者应用血管腔内治疗与常规的静脉溶栓联合治疗。具体的治疗流程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应用Seldinger 技术完成对患者的无血栓侧股静脉穿刺操作[7]。应用规格为5F 的猪尾导管(美国COOK,型号:HNB5.0-38-100-P-10S-PIG)造影,对患者髂静脉情况和下腔静脉通畅程度进行充分了解,确认患者相关静脉区域是否存在血栓情况。(2)若患者出现超声或静脉血管造影(CT venous angiography,CTV)提示合并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则应当及时植入下腔静脉滤器(中国先健,型号:LT-FFD-3260)及时清除下肢深静脉血栓,为预防血栓脱落及缓解下肢静脉血栓情况提供支持。(3)针对本组患者应用超滑导丝引导的猪尾导管进行介入治疗。治疗时,引导导管分别经过患者的右心房右心室区域,最终进入肺动脉主干区域。完成肺动脉造影检查过程,对肺部栓塞的具体部位和栓塞范围、栓塞严重程度等指标信息进行明确。(4)应用导丝将规格为10F 的长鞘引入肺动脉内部。随后,再选用规格为10F 的血栓抽吸导管(中国先瑞达,型号:AC10FB)通过抽吸操作,对肺部栓塞区域的血栓进行清除。若部分血栓存在清除困难,则应及时采用碎栓措施。引入猪尾导管旋转的方法达到碎栓的目标。(5)进一步通过造影检查的方式对血栓是否清除干净进行检验[8]。若发现残留现象,则应当酌情按照血栓的严重程度、血栓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对残留血栓进行清理。另外,对是否存在溶栓禁忌情况进行针对性检验。若各项检验都表明无血栓残留。同时,表明无血栓禁忌,可进一步完成留置猪尾导管的操作过程。将猪尾导管直接留置于患者的肺动脉区域内。(6)手术后,经过留置导管,向患者体内泵入尿激酶(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0920040,规格:10 万单位),泵入剂量按照100 万单位每24 小时的剂量进行规划,达到溶栓效果。这种持续的溶栓效果能够保持肺动脉栓塞问题的解决。同时,基于溶栓效果的时间周期,按照定期复查的方式进行肺动脉造影。最终检查结果若显示血栓已经消失,分支血流区域的动脉血流相对通畅,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动脉压也恢复到正常水平,则可停止溶栓治疗,取出溶栓导管,这一阶段也视为治疗过程全面结束的阶段。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需在治疗时完成生命体征、血压水平、血氧饱和度等多方面的监测工作。同时,要对患者的皮肤黏膜、结膜是否出现出血现象、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否出现异常现象进行全面监测。若经过溶栓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和提示血栓的关键指标都得到有效缓解,且稳定地处于正常范围内,则可确认溶栓治疗取得显著的效果。患者可在后续一个时间段内经过观察后选择出院[9]。

1.2.3 溶栓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

(1)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即使不辅助吸氧也不会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的症状,为症状显著缓解。(2)患者在不吸氧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状态,并且在状态稳定时无胸闷和呼吸困难的现象出现。在剧烈活动或轻微活动后,仍然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胸闷或心悸症状,为症状有所缓解。(3)所有的临床症状未能在接受治疗后有所缓解,部分患者反而出现,症状加重的现象,为症状未缓解。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且经影像学结果提示血栓消失表示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和好转,经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血栓有着较好地改善为有效;患者经治疗后,其病情进一步发展或没有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中常见的并发症以出血为主要代表,包括血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否出血是判定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1.3.3 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

满意度水平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 个层次。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量表进行评估,其问卷评分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好。满意度水平分为十分满意(≥90 分)、基本满意(<90 分且≥70 分)和不满意(<70 分)3 个层次。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普通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现1 例血管损伤患者,占比为2.17%,1 例出血患者,占比为2.17%,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4%(2/46);普通组患者出现5 例出血患者,占比为10.87%,3 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占比为6.52%,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39%(8/4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普通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由于急性肺栓塞疾病的严重程度较高,在疾病治疗中及时选择治疗方案,及时优化调整治疗过程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取得更好疾病治疗效果的条件,也是在疾病治疗中保障安全状态的重要基础。急性肺栓塞疾病的引发原因中,由于血栓出现导致疾病发病是非常主要的原因。从病理学的角度上来说,这种疾病的引发与血管血栓阻塞血管、血流的正常流动紧密相关。当肺部的血流量减少时,肺动脉的压力会逐步升高。去除相关区域的血栓,对于取得更好的疾病治疗效果非常关键。相关研究提出[10],若患者不存在溶栓的禁忌证,则应当优先选择溶栓治疗措施对患者血栓所在区域进行针对性处理。通过采取有效的溶栓措施,降低血栓的发生率,提高血栓控制的有效性[11]。若患者本身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存在其他禁忌证或溶栓效果不佳,则应当结合腔内治疗方式对患者的血栓进行融合治疗,提高溶栓的最终有效性,提升溶栓工作开展的质量。而急性肺栓塞疾病由于发病时的严重程度较高,发病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其他危险情况或并发症问题[12]。因此,溶栓治疗时,还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的基础疾病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全面了解。避免由于治疗措施不当或治疗及时性不足,导致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受到影响[13]。

回顾性分析能够结合实际对疾病治疗结局进行全面准确地掌握。同时,也能判定此类疾病治疗的发展趋势。这对于进一步掌握更好的溶栓治疗方法,提升溶栓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重要作用。另外,急性发病的疾病也需要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现阶段疾病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判。因此,应当加强对回顾性分析中病案资料的分析力度,结合治疗方法的细节差异进行充分明确,以便最终结合研究结果对相关疾病治疗的方案进行合理确定。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治疗中,溶栓治疗和血管腔内治疗相互结合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由于融合应用血管内腔治疗手段,因此,在总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3 项指标中均显示出了非常显著的优势(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肺栓塞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溶栓治疗和血管腔内治疗联合的方式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也提示着联合治疗方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疗效,应当在疾病治疗时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肺动脉溶栓栓塞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症的CTA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