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精细有机合成课程建设的设计与实施*
2023-11-16史峻铭黄占华
史峻铭,黄占华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课程思政”的理念渐渐深入人心,这要求我们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能只在“思政课中谈思政”,而是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于课堂教学中[1]。
在全国高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精细有机合成课程作为东北林业大学林业工程一流学科下设的林产化工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面向所有与林业工程相关专业的学生开放,授课面及课程影响力均较大,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精细有机合成课程为着力点,将立德树人的本质、协同育人的理念、立体多元的结构、显隐结合的方法和科学创新的思维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重点探索如何在课堂教育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入“思政要素”,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一流林科人才的目的,并为后续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1 精细有机合成课程特点
1.1 精细有机合成课程介绍
东北林业大学林业工程一流学科精细有机合成课程作为林产化工相关专业的主要主要核心课程,是林业工程类林产化工方向学生的必修课,在学生修完其前置课程《有机化学》的基础上,以各类化学反应的发展历程为主线,系统讲述其反应机理、合成路线设计和操作原理等理论基础知识;结合实际生产中的有机合成反应实例,着重学习林源药物、染料和香料等精细化学品合成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特征反应,是一门偏于基础理论方面的课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林源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的基础知识,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能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也为国家培养从事林产化学研究以及林产化工行业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奠定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精细有机合成课程中还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在课程学习中以“细雨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思政元素进行自然渗透和融入,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意识形态都有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为学生在思想和信念上做强有力的支撑,有助于实现高素质一流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
1.2 精细有机合成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需要对教材进行挖掘与梳理,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影响。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抓住课程改革中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国家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优秀专业素养的卓越林业人才。
精细有机合成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例如:通过显隐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内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思想,坚定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通过立体多元的教学结构,使学生明确我国精细有机合成化学、精细化学品合成方法和生产工艺的特点,掌握主要精细化学品的应用途径和发展方向,增强文化自信和科技兴国的信念;通过协同育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精细有机合成方面不仅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还具备精细化学品合成的应用技术;通过科学创新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感知我国精细有机合成的文化内核,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林业工程人才特有的价值认同和精神追求。
2 在精细有机合成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2.1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文明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的文明形态[2],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但是随着生产力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与自然的矛盾逐渐凸显,生态文明建设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当今化工类的产业飞速发展,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及使用量逐年增加,目前精细化学品的合成方法存在效率低、对水体和环境等污染严重的问题,且废液难以回收处理,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严重,给全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在高校和课堂中倡导绿色化学是十分必要的。精细有机合成这门核心课程恰好是以有机合成反应为主线,结合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实例,讲述精细有机合成机理与现代方法的一门课程,在课堂中以生态文明发展的视角教育学生,倡导绿色化学理念和绿色合成新方法,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实现绿色有机合成理念的灌输。在教学实践中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3]。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出有使命感、责任感的一流人才,为林业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2.2 加强科技创新,培养一流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和难点[4]。为破解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多次强调“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5],并且正式吹响“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一流创新人才的培养可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人才瓶颈,推动高等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林科高校,在为林业行业培养卓越拔尖一流人才的目标下,同时也需要在科技方面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精细有机合成课程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紧跟国际前沿,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科学创新精神,为林业行业培养创新人才,用新方法、新手段和新技术,解决林业行业中的“卡脖子”问题。精细有机合成课程还是学校与企业、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桥梁,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涉及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交叉融合,通过讲授和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完善了创新人才的实践育人培养模式,通过综合性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有机物合成路径设计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现场参观与虚拟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强化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实现“一流人才和科技创新”驱动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
2.3 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爱国主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工作。作为林科高校,如果只培养具有科研精神的“学习人”是万万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为林业行业和国家培养出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一流科研人才。在精细有机合成课程中融入文化自信的内容,也是将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的过程,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合成反应与国内外著名化学家的科研事迹和著名精细化学品公司的产品研发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国内现有技术与国外顶尖技术之间的差距,客观、辩证地看待和吸收西方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6]。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以“细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情怀、爱岗敬业、自信、自强等理念植入学生脑海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水平都不断提高,明确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正确方向,面对外来文化时也可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能客观认识自身不足,从而奋发图强,最终实现自信、自立、自强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对于培养坚定文化自信的一流人才十分有益。
3 在精细有机合成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
精细有机合成是一门包含有机合成、有机化学等内容的多元化课程,理论性很强,它不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是应用性极强的多领域重叠课程。本课程将课堂时间分成课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和课程拓展三个部分,通过翻转课堂以及思维导图相结合的方式,采取显隐结合的方法,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环节中;在教学方法上,突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采用讨论式、主题式和激发式等多样化授课方式,通过教师主导,抛砖引玉引发同学们的有针对性的深入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使同学们在教学中感悟科学道理的同时提升自身品德修养,在实践中感悟思政教育。结合精细有机合成课程的特点,以“氧化反应”这一专题的教学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在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3.1 寓理于教,在教学中感悟科学道理
多元化课堂教学打破了较为传统和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和线性教学内容的结构,代之以书本知识点、多媒体课件、课程实践和网络新媒体资源相结合的多样性教学方式和多线程内容设计。首先为同学们启发式讲授氧化反应的定义、范畴、特点、原料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将氧化反应与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后进行分组讨论;最后从科技进步、创新发展等角度切入,将相关化学合成反应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求是精神等内涵融入到教学中,进行总结性概括。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科技兴国的理念,更能使其感悟科学道理,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世界观。
3.2 寓德于教,在教学中提升素质教育
授课过程中鼓励并引导学生从深入专业知识内涵的角度引发“思政”方面的思考,使学生在“业”与“道”两方面都有所提升,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教学效果。在学习氧化反应相关知识点时,结合现有氧化合成反应实例,将有机废液处理的知识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清楚有机废液的危害性,如果不对其进行处理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缺氧甚至厌氧,水生物将会死亡,恶化水质和环境等后果。除此之外,这些有毒的有机物会在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中不断蓄积,最后导致危害到人类生存。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以如何利用氧化反应进行绿色生产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液的无害化处理以及危害性等角度,引导同学们思考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理念。
3.3 寓教于实,在实践中开展思政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验证实验设计等方法,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学科知识,培养其综合能力。以本课程中“2-苯基酮的合成”实验为例,首先引导学生学会针对主题查阅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及归纳总结,使学生充分了解与讨论主题相关的现代合成新方法和新技术,并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以及良好的科研习惯;通过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实验合成设计的可行性,使学生掌握“微量合成法”和“薄层色谱法”等多种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科研思维;最后通过课后的讨论,思考实验现象产生原因、实验中的不足以及误差来源等,客观评价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课程思政”层面上培养学生绿色生产、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加强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独立思考的科学观,以及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探索科学问题的精神。除此之外,为同学们播放化工厂生产事故的视频,如“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化工园区苯化学储罐3.21爆炸事故”,通过分析有机合成反应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控制节点及解决方法,让学生“从书本走向实际,从小视野走向大格局”,尊重科学、敬畏自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
3.4 实施课程思政具体成效
通过在精细有机合成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学生和教师在德育和智育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学生层面,2018级林业工程成栋班获得“黑龙江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的荣誉称号,多人获评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团干部”和省级“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就读本专业的研究生人数和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的人数逐年增加,学生对学校、学院、专业以及行业的认同感逐渐增加。在教师队伍层面,本院老师获得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的荣誉称号,本院“生物质材料研究创新团队”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等和林产化工专业老师作为主要核心成员获评首届黑龙江省“林业工程类一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和首届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林产化工专业老师作为主要核心成员获评首届黑龙江省“林业工程类一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和首届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优秀的团队离不开思政教育的深入人心,对于学生来说,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优秀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于教师队伍来说,课程思政的融入更加坚定了教师团体的理想信念,培养教师思想与时俱进的先进性,促进教师们创新和学习,使思想更加进步。
4 结 语
精细有机合成课程中蕴含着大量的“课程思政”元素。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教学团队将教书育人贯穿于精细有机合成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以及实验教学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和创新,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推进科教融合和产教协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厚植科技兴国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职业责任感,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落实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奋斗中,为培养一流林科人才做出不懈努力。